陳景釗老師:古代占星術究竟是什麼?

陳景釗老師:古代占星術究竟是什麼?

陳景釗老師說:“遠古時代人們對浩瀚無盡的宇宙逐步的探尋,人類開始對天空,星星產生好奇,並對此開始進行了記錄,研究與思考、結合科學進行對天體的研究並總結出一定的規律。起初人們是將星體運動的變化與天氣,人文活動等客觀現象進行聯繫,併成為了一種占星術。後來人們把這一類知識,活動統稱為「占星」。天象是一個人誕生時的星圖。《易經》有云「觀乎天文,以查時變」。遠古時代世界的各民族,從畜牧時代進入農業時代,必然伴隨對天象的觀測,中國古代天文預測主要涉及星象。最遲在漢代,我國已把天文學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了。

陳景釗老師:古代占星術究竟是什麼?

在古代天文學中有這樣幾個重要概念,「黃道」即太陽視運動軌跡,「白道」即月亮視運動軌跡。古人在黃道兩側各延寬八度,共十六度寬,稱黃道帶,古人把黃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劃分為二十八個星空區,是為「二十八宿」,並以此作為座標,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金(太白)、木(歲星)、水(辰星)、火(熒惑)、土(鎮星)五顆星因為是除地球外距太陽最近而與日、月被合稱「七政」,又稱「七曜」。北極星被古人認為是天的中心,稱它為「中宮」。而最接近北極星的七顆星: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組成了北斗星。《史記·天官書》說北斗是「帝車之象」。人們根據觀測製作各種各樣的占星盤,希望通過星運來避免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危險,而占星術隨著天文學的發展而發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陳景釗老師:古代占星術究竟是什麼?

陳景釗老師現任:皇朝國師風水研究院副院長,國際怪易風水研究院副院長。

廣東清遠人,生於易醫之家,初年隨父行醫,濟世為人,祖輩以易醫結合為民造福。自幼受祖國傳統神秘易學文化薰陶及家族的傳承,對傳統醫學,易學風水,佛道哲理,符咒研習,命理.奇門,日課使用均有建樹,易醫結合三十多年,用實踐去檢驗真理,領悟先賢真諦,訪名師會高友,有緣得怪易風水真傳及易學界十數位易學名宿的賜點和教誨,對梅花易數、玄空、遁甲、六爻、八卦得以小成,體悟釋、儒、道思想,廣結善緣,敬希諸賢名師賜教,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民造福,啟迪有緣人,不盡感激實感之幸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