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分散投资,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台: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唐小僧、联璧......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这是网传形容当下P2P爆雷潮的段子。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大家都知道,因此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做风险对冲。

但是,P2P行业的投资者要哭了,他们虽然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的篮子里,可是这些篮子都在一辆卡车上啊······

近日,P2P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京雷完上海雷,上海雷完杭州雷·····

就在前天(7月16日)晚上,网贷平台永利宝APP推送了消息:“平台老板余刚与张玉丰现已失联,请大家速速报警进行维权!”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永利宝微博也同步发出了消息。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永利宝突然爆雷,是很多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的。

因为就在6月22日,永利宝官网还宣布正式引入浙江聚富智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入股,并将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增至1亿元人民币。

6月26日,在与投资人线上沟通的过程中,永利宝CEO张玉丰还解释称,“融资不是为了跑路,永利宝发展三四年来,都是盈利的状态”。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看来现在网贷公司之间的竞争模式,变成了扑克牌游戏“跑得快”了!

连环雷

今年7月份以来,短短9天就有32家平台爆雷,其余的几家发生提现困难,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再看一下2018年爆雷平台的整体情况,在6月有一个小高峰,7月初才过就已经爆雷40家。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原理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个人对个人。

所以,在正规的P2P业务中,P2P网贷平台就像房产中介一样,是一个牵线搭桥的角色。

投资人是直接把钱借给用户,到期用户还本金和利息。从理论上来说,平台只有一定的服务费,是不经手这些钱的。

但目前很多网贷平台都有自己的资金池,他们把钱扣在自己手里,用新投资付旧投资的利息,甚至不惜造假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人。

根据公安部门的监管得知,目前出事平台大致有两种:

1、一种是伪P2P平台,是非法集资和旁氏骗局,一开始就是奔着资金池去的,等到圆不了的那一天就崩盘。

2、一种是部分中小平台,由于恐慌情绪出现,集中出现了资金赎回现象,导致出现逾期、提现困难、跑路、清盘、停业。

不谈旁氏骗局,网贷平台集中资金赎回的现象,背后隐隐约约还有楼市的身影。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在6月25日,杭州融信保利·创世邸楼盘公开摇号。摇号报名要求是首套验资100万、二套的验资200万元,要全款300万元。

有人说摇号很公平,但要知道,手上没有300万现金去验资,你连摇号的资格都没有。

当时,有共计20256户购房预登记家庭,也就是说一次摇号冻结金额就超过了300亿元。

加上在同一时间的启动的万科融信·西雅图和绿城·梧桐郡,三大红盘共计吸引了3.6万户家庭参与,合计冻结资金超过500亿元。

这还是在不考虑其他楼盘摇号验资的情况下,那么短短一周之内,就要冻结500亿元,你说,钱从哪里来?

但这也只是一个方面的影响,相比之下,行业监管还是更重要。

9天32家P2P公司爆雷,但这只是开始

7月9日,央行就曾明确表示,要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坚决打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攻坚战,并称将用1到2年完成整治工作。

薅羊毛

所以,用户为什么能上钩?

看完下面两个例子,你大概会有一些结论。

比如,一个名为联璧金融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与斐讯路由器推出了一个非常具有诱惑性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京东等平台在斐讯电子产品获得“K码”,然后再与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将“K码”在联壁金融激活,就能获得购机款全额分期返还,返还期数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这就是所谓的“0元购”。

再比如联璧金融推出的另一个“零钱计划”,存10万定期,零钱计划最高可以达到10.4%。多么诱人的回报。

而另一家上线不到一年成交量就破百亿的唐小僧,更有高明之处。

不仅号称有央企背景,还在电视媒体等疯狂植入广告。比如“100元3天返50,1.3万元37天返500”等,可以说,为其赢得了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创造了截止去年8月份,注册用户超1000万的“傲人”成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两者获取用户的方式虽然不一致,但核心逻辑却是相同的——高返佣吸引“愿者上钩”的人

根据公开数据,全国 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17家。

据称,而这63家问题平台中至少有36家存在高返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网贷羊毛”,其中不少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超50%。

那么,这种“网贷羊毛”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呢?

上面所说的“不正常的高返利”无疑是一大重要特点。尤其是,如果平台长期采用高返活动来提升人气,就说明平台大概率需要依靠“羊毛党”支撑。长久以往,难以承受如此高额的成本,资金链断裂是必然事件。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经发出过提醒,“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另据不完全统计,这80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70家为民营系平台,占比达到87.5%;有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为国资系平台,其中有4家为国资控股平台;另有1家上市系参股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占总数的1.25%。

但是有背景的平台就一定安全吗?

也不是,唐小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以上数据看,6月仍有10家非草根系平台出现问题。事实上,目前行业里很多企业就存在“送股”换上市公司/国企合作的现象。

此外,尽管有些平台声称有上市公司背景,但是多是“ST股”,要么就是股东有大比例股权质押,要么就是企业经营不善

因此对于所谓的派系平台,投资者们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崇拜。毕竟,6月的“和平系”和“中房系”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攻坚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曾公开表示,中国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平台,“99%的P2P平台会倒闭”。就像开一个赌场,赌民之间在赌,赌场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过其网络平台,让想借钱的人与并不认识但愿意借钱的人沟通。

有趣的是,英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最先发明P2P,20年过去英国P2P公司没有超过10家;10年后美国人也应用P2P,到现在公司应该也在10家左右。再来看看我国爆雷的P2P公司数量:

2014年265家;2015年867家;2016年556家;2017年217家;2018年至今(7月13日)181家

为什么在中国一两年之间就出现1000多家P2P公司?它们是什么性质的?

黄奇帆认为:P2P实际是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不多的借贷业务。对于其后果,黄奇帆毫不客气,“让它像蝗虫一样增长是对老百姓极度地不负责”

央行的动作已然展开,近期明确表示,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的业态,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清理,完成时间将延长至2019年6月。

1到2年,也就是说,这场互联网金融合规监管大风暴,并不是“突击战”,而是“攻坚战”。

未来可期

p2p并不会被一棒子打死。之前的高速发展使得整个平台良莠不齐。而随之而来的监管态度也很明确:强化整治力度,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

信任危机尚未取得阶段性胜利,行业面临着风险释放期。未来,清盘会成为越来越多平台的出路,而爆雷无疑也将继续。

行业专项整治的方向是正确的,行业已进入良币驱逐劣币、加速自我净化的阶段。随着不合规平台的淘汰出局,合规优质的平台将在监管的指引下走上规范发展之路。

而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亦于近日发文指出,“投资者的恐慌撤出,会让所有平台遭受池鱼之殃。在这场风波中活下去,成为平台在当前阶段的唯一经营逻辑。”“最终,平台的自救之策,还是要通过合规运营,搞定合规的身份。”以健康的样子成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