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舍里皇后臨終前,欲言又止,聽到康熙這句話,才安然離去

康熙繼位時,年僅八歲,由於母親早逝,太皇太后孝莊也就成了康熙唯一的親人。眼看康熙一天天的長大,作為祖母的孝莊,便準備給孫兒挑選一位稱心如意的皇后。說起挑皇后,其實孝莊心裡是有陰影的,當年為兒子順治選皇后,孝莊一意孤行將自己的侄女立為了皇后,結果讓順治一生都對母親耿耿於懷。如今又要為孫兒選皇后了,孝莊一時間,陷入了兩難。

赫舍裡皇后臨終前,欲言又止,聽到康熙這句話,才安然離去

如果按照老規矩,只需要在博爾濟吉特家族中挑選即可,孝莊本人和順治的皇后都是出自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氏。再立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的皇后,當然是孝莊最想做的事。但眼前的局勢已不同往日,如今鰲拜獨大,已經成了康熙親政路上的絆腳石,要想遏制鰲拜,就必須聯合朝廷的其他力量。

當時的皇后候選人共有三個,分別是索尼的孫女,遏必隆的女兒和鰲拜的女兒。選皇后是為了遏制鰲拜,所以鰲拜的女兒肯定不行。而遏必隆能力不足,他的女兒做個普通的妃子還可以,但做皇后不行。那麼就只剩下了索尼的孫女,索尼一門三父子,實力不容小覷,只不過索尼老謀深算,不願和鰲拜為敵。

赫舍裡皇后臨終前,欲言又止,聽到康熙這句話,才安然離去

為了籠絡索尼,孝莊最終選擇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對祖母的獨斷專行,康熙非常不滿,因為他根本就沒見過赫舍裡,也不知她是漂亮還是醜陋。不過這不在孝莊的考慮範圍,畢竟皇帝的婚姻從來都不是兒女情長。在孝莊看來,即使孫子以後會怨恨自己,那也是無所謂的事,因為選擇赫舍裡,不是為了康熙,也不是為了她自己,而是為了大清。

好在赫舍里氏容貌不俗,大婚之後,夫妻二人感情甚篤,並且很快有了一個兒子,當時的康熙剛剛扳倒鰲拜,如今又得一嫡子,可謂雙喜臨門。然而好景不長,這個孩子很快便夭折了。遭此打擊,赫舍里氏生了一場重病。康熙為此極為擔心,每天都陪在皇后左右,直到皇后病情康復,康熙仍會每天來坤寧宮報到。

康熙對赫舍裡可謂一往情深,寵愛有佳。五年後,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即將誕生。這一天,整個坤寧宮都沉浸在喜慶的氛圍中,康熙和孝莊也非常高興,都盼望著赫舍裡能夠再生下一個兒子。當時康熙已有一子,是惠妃所生的大阿哥,但畢竟大阿哥是庶子,只有皇后所生,才是嫡子。古代嫡庶有別,如果皇后能夠誕下男孩,那將有著非凡的意義,代表著江山後繼有人。

赫舍裡皇后臨終前,欲言又止,聽到康熙這句話,才安然離去

康熙既興奮,又緊張,恨不得陪在皇后身邊,但按規矩康熙只能在外面等候。很快,坤寧宮傳來了一個壞消息,皇后難產。康熙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下令太醫必須保住皇后,太醫領命而去,康熙左等右等,始終不見動靜,終於在上午十點左右,坤寧宮傳來了一聲啼哭,皇后誕下了一個皇子。康熙高興的為其賜名保成,即後來的胤礽。

結果還沒等康熙高興多久,又聽說皇后已經陷入了昏迷,情況萬分危急。康熙焦急萬分,太醫們用盡了渾身解數,皇后終於在下午三點左右醒了過來,但已是面無血色,非常虛弱了。康熙深知已經回天乏術,心疼的握住了皇后的手。皇后看著康熙,張了張嘴,但始終沒有說出一句話。

康熙看著皇后欲言又止的樣子,當然知道她的想法,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皇后所慮的,自然是剛剛出生就要失去母親的胤礽。當時正值三藩叛亂,也是康熙最艱難的時刻,為了江山後繼有人,康熙終於對皇后說了那句話,朕會立我們的孩子為太子。皇后聽了,欣慰的點了點頭。最終在下午四時左右,安然離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