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党建」蓄足“源头活水” 激发“工作动能” 赛罕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在大学生“居官”李宜珊带领下,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获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赛罕区农大社区党总支书记白瑞军提出的无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社区牵头、三位一体”管理办法,成为全市准物业管理典范,并被民政部列为培训教材典型案例;赛罕区前进巷社区被民政部评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

「赛罕党建」蓄足“源头活水” 激发“工作动能” 赛罕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这些都是赛罕区积极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缩影。近年来,赛罕区主动适应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新形势,牢牢抓住“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在选拔配备、教育培训、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和服务群众能力,推动赛罕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着力抓好人才选拔,选优配强后备力量,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近年来,为有效解决社区干部断层断档、难选难留等问题,赛罕区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持续拓宽选人渠道,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让高素质人才成为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和最大资源,连续4年实施大学生“居官”工程,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考232名大学生“居官”,并全部纳入事业编制,为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这批大学生“居官”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他们中大专及以上学历69人,占全区社区党组织书记总数的95.8%,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改善。今年,还将招考5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并选派40名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聚焦主责主业,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开展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社区和“两新”党组织“手牵手促和谐”、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小区治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社区各项工作水平。

「赛罕党建」蓄足“源头活水” 激发“工作动能” 赛罕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着力提升核心能力,坚持学做结合,锻造高素质骨干队伍。

赛罕区以增强“八种本领”为重点,持续实施“四个一批”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考察和挂职等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带队伍、强服务的能力。组织一批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对新任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务知识培训;对社区干部开展全员轮训,重点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等内容的培训,每年开展两轮400多人次的教育培训;组织一批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城市社区挂职学习。建立“一对一”长期共建机制,开展学习联做、活动联办、服务联搞“三联活动”,推进城乡党建互动。23个村改居社区党组织认真学习城市社区的服务模式,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组织一批街道党工委书记、精品示范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社区建设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服务理念;

组织一批优秀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2013—2017年,连续选派6批110人赴北京西城区挂职,零距离学习西城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发展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动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目前赛罕区共有社会组织319个、志愿者服务组织83支,涌现出了一大批服务创新示范社区。

「赛罕党建」蓄足“源头活水” 激发“工作动能” 赛罕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着力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激发干部担当真作为。

赛罕区抓住让干部想干事、能干事这两个关键点,加大对社区干部的使用力度,让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干部有出路、有待遇、受重用,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激发了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突出待遇激励。制定出台了《赛罕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评选奖励办法(试行)》,积极探索社区干部动态管理激励机制。全区每年开展一次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评选工作,排名前10名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享受事业单位科级工资待遇。连续5年评定为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享受事业单位副科级工资待遇不变,连续10年评定为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任职期间享受事业单位正科级工资待遇不变。

突出选用激励。坚持从基层一线使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列入后备干部库,优先提拔使用。今年,从16名社区后备干部中提拔两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打通了优秀社区干部晋升通道,点燃了基层干部的奋斗激情。

「赛罕党建」蓄足“源头活水” 激发“工作动能” 赛罕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实践证明,强有力的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城市基层组织发展蓄足了“源头活水”,激发了社区干部的“热度”,提升了社区服务的“温度”,确保了工作落实的“力度”,为赛罕区城市基层党建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呼和浩特日报 刘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