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原來都是倒插門,因爲母系氏族還沒徹底瓦解

有姓有氏是中國歷史上發生和存在過的獨特現象。獨特之處在於氏而不在於姓;姓是許多民族普遍都有的,氏則不見於中國以外的其它民族。遠在母系氏族時期,作為各氏族之間互相區別的標誌,先用神,後改稱姓,前後沿用了萬餘年;到了父系氏族之後,它又以改變了的形式和發展了的數量一直延續到現在。

堯舜原來都是倒插門,因為母系氏族還沒徹底瓦解

氏是何時興起來的,它又有什麼用處呢?氏和姓又有什麼關係呢?前人只籠統地說“男子稱氏,女子稱姓”,一具體化就發生問題了。鄭樵說“氏所以別貴賤”,顧炎武說“氏焉者,類族也,貴貴也”,都是奴隸制以後的情況,是流而不是源。《說文解字》所謂“巴蜀名山岸脅之自勞著欲落墮者曰氏”,是外族語言的音譯,就是懸崖,和我們要討論的“氏”字,毫無關係。從文獻資料看來,氏的本義失傳已經很久了。

氏是社會的歷史產物,而不是血緣的親屬組織。它的意義和作用就蘊藏在社會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現代的家庭是父權制家庭殘留的一種形式。父權制氏族同母系氏族是截然相反的。在這兩種不同的制度下,男子和女子在家庭內和社會上所處的地位,基本上是相反的。因此要你對於現代的男、女使用姓氏的習俗有所瞭解的話,也就不難理解原始的氏是什麼回事了。

現代是人人都有名有姓:姓在習慣上是父系的。出嫁後的女子除了永遠保持自己的姓名以外,還可以獲得丈夫的姓,簡稱“某某氏”---前者為夫姓,後者為父姓;只有在離異以後,才失去夫姓。某某氏稱“某門某氏”,“某門”是用夫姓以標誌嫁後的身分。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認識古代社會,現代婦女用的夫姓就相當於原始時代男子用的妻姓,現代的“門”相當於原始的氏。所以,原始時代的氏的本義就是男子“家”(

音義均同“嫁”字)後的稱呼。

群婚制家庭時,男子不出“家”,因而沒有稱氏的必要,到了偶婚制時期,男子要“家”到別個氏族去同妻長期同居,只有這時候才有了男子稱氏的需要。

氏既然因“家”而獲得,氏名也只能借用妻姓來表達。不過,氏族制度有一條原則,就是氏族的姓只允許本族的成員使用。這是權利,決不允許外姓的成員冒用。於是問題就來了:“家”後的氏名只能用妻姓來表達,又不允許公然用妻族的姓,這該怎麼辦呢?我們從分析研究“堯、舜、益甥舅三代”的事例中,可以看到古人是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的。

堯:《史記正義》引《帝記》雲“帝堯,陶唐氏,祁姓也。”《天問》“堯不姚告,二女何親?”可知堯母祁姓,堯舜的妻女均姚姓,本人為陶唐氏。

堯舜原來都是倒插門,因為母系氏族還沒徹底瓦解

舜:《史記》舜為“有虞”,是氏名。妻為姚姓,見上。《說文解字》媯,虞舜居媯訥,因此為氏(姓之訛),母為媯姓。

益:《史記》“舜乃妻(大費)以姚之玉女。大費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鯧舜賜姓曰贏氏。”《地理志》稱偃姓均咎繇之後,按贏。偃一音之轉,知咎繇(皋陶)即伯益的氏名,妻姓姚,母已姓(《燕世家》稱益為“益已”)。

這裡可以看出兩個問題:1.三人都“家”給姚姓,他們的氏名中,陶、虞,與姚同音,足證氏名來自妻姓。據傳堯父為伊耆氏,耆與堯母之祁同音,也系得自妻姓。2.祁、媯、已同音,不僅說明堯、舜、益是同姓的甥舅關係,也說明媯姓同姚姓存在著世世為婚姻的親戚關係。用現代語言說,堯就是姚門祁姓,舜是姚門媯姓,益是姚門己姓。

上述事例足以證明,男子出“家”後的氏名確實是借用妻姓來表現的,當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用一種略加變化了的形式,這種變化,也不是雜亂無章,而有適當的規律。

比如,從姚,媯,姒、姜四姓三代的用語中,明顯地看到有三種方式:1:有字式,在妻姓上冠一個有字,如有虞氏,有崇氏,有邰氏等。2.頭語式,在妻姓上加個頭語,如伊耆氏,皋陶氏。3.尾語氏,在妻姓下加個尾語,如陶唐氏,臺桑(塗山)氏等。從姚姓三代的陶唐,有虞、皋陶看來,三種方式似乎是世代輪流使用的一樣。

堯舜原來都是倒插門,因為母系氏族還沒徹底瓦解

從夏後啟建立起中國的第一個王朝,上溯到堯,不過百十年左右。這一個世界已經是母系氏族瓦解的前夜了。在這段時期內,奴隸的使用財富的積累,私有制及私有觀念的加強,都在為轉變到父系氏族作了準備,偶婚制家庭行將讓位於父權制家庭了。堯、舜、益、啟已經是男子稱氏的尾聲,因而在氏名的用法上必然是最先進的方式。辯證地看問題,從歷史上說,此前一定還用過較落後的方式;從地區上看,也必然存在有不平衡的現象,文化中心進步了邊遠地區還在保持落後的方式。可以看到的一種落後的方式,就是在妻氏族的神(圖騰)下加個“氏”字,如《魯語》說的“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這個共工氏就是鯀,傳說中的軒轅氏、顓頊氏、祝融氏、少皓氏、重黎氏等氏名,也是這樣。這種方式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很容易把氏族名和“家”來人的氏名混淆起來,不易辨別。

上述氏名及其命名的規律,還都是屬於夏族的。夷族的氏名只見到姓上加地名或動物名的一種,其它的方式還不清楚。戰國以後,有些學者為了某種目的,虛構了一些準氏名,如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女媧氏、太皓氏、葛天氏等。在原始歷史的研究中,不應該有”他們"的位置,最低限度也該把它們和原始歷史上存在過的氏名,加以嚴格地區分,不容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