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一款成熟產品的研製需要幾年?行業內有專家曾說過,8年。然而,在農機行業,一款新產品的上市,平均研製年限又是多久?兩年,恐怕在有的企業看來就已經算長的了。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德勝

魏德勝將其創立的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平順邦)定義為農機行業的新進者,希望與業內人士加強交流,深入瞭解農機行業的發展情況。

然而,魏德勝口中的“新進者”,其實已經在秸稈處理領域摸爬滾打了8年。從2010年產生做機器的念頭,到成熟產品9YJ-180型秸稈粉碎飼料打包機的熱銷,四平順邦的研發之路整整走過了8年。

緣起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四平市順邦農機制造有限公司

對於農機行業,正像魏德勝所說的那樣,是完完全全的門外漢。16歲輟學,1993年進城,從事木匠活計。

2010年,偶然的機會,魏德勝第一次接觸了秸稈打捆機。

當時,親戚來借錢買秸稈打捆機,除去補貼共計12萬元。然而,這樣大的一筆花銷,最終卻以“賠本”收場。這引起了魏德勝的疑問——收回來的秸稈不是能賣錢嗎?怎麼會賠錢呢?

經過交流後,魏德勝才瞭解到,原來親戚購買的打捆機,雖然價格不低,但用起來卻並不好用,故障率高,耽誤作業。而且秸稈從田間到牛舍,需要經過機器撿拾、打捆、裝車、除塵、粉碎等一系列環節,工序煩瑣,光人工費就要支出不少。

很多養殖戶和養機戶都因此而煩惱,但魏德勝卻看到了機會。

“既然現在的機器不好用,那我是不是可以造出來好用的機器給農戶呢?”在這樣的初衷下,魏德勝邁入了秸稈打捆領域。

2011年,魏德勝去全國各地考察,他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進口打捆機不適合中國作業環境;第二,國產打捆機故障率過高。

曾經到內蒙古一個大型農場的考察經歷,令魏德勝印象深刻。

“一進農場,就看到6臺進口打捆機並排放在院子裡。”然而,雖然機器氣場強大,但令魏德勝吃驚的是,這些機器基本都處於“趴窩”狀態。

農場工作人員告訴魏德勝,這是由於農場地塊兒與這些機器不匹配,再加上打捆效果也沒有想象中的好,所以就變成了“賦閒的貴族”。

這些調研經歷,令魏德勝對自己要做的打捆機有了初步雛形。“首先,故障率要低;第二,自動化程度要高;第三,要能提升用戶收益。”這個信條,貫穿了四平順邦8年的打捆機研發過程。

數代淘汰與改進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順邦打捆機

與很多小微農機企業不同,在團隊成立之初,魏德勝就很清楚技術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方面下了大功夫”。

2011年,魏德勝與國內知名高校專家及工程師合作,並重金聘請離鄉多年的本地技術人才回鄉。截至目前,研發人員已經佔到企業所有員工的13%,這樣的比例在製造行業是少有的。

團隊組建完成後,魏德勝帶領初創人員開始了數代樣機的研製。

2011年11月,第1代樣機試製成功,但魏德勝並不滿意作業效果,被淘汰;2012年4月,第2代樣機研製成功,液壓動力取代傳統機械動力,極大降低了打結器故障,但魏德勝仍然不滿意,再次被淘汰;2013年底,第3代樣機出爐,自動化程度提升,但魏德勝還是不滿意,第3次被淘汰。

直至2014年,第4代樣機誕生,撿拾機與打捆機結合,增加除塵機構,魏德勝才開始小批量生產。自此,第4代樣機取得系列號9YJ-180,順邦牌打捆機雛形構建完畢。

在逐漸打開市場的同時,魏德勝繼續帶領團隊完善並改進經典產品。截至目前,9YJ-180已經是第5代產品。

提升用戶收益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用戶圍觀順邦打捆機作業

順邦打捆機是沒有先例的獨創性產品,它實現了魏德勝起初堅持的產品信條。

第一,降低了打捆機故障率,並攻克了國產打捆機核心部件——打結器需要進口的困局。

目前,我國並不具備可靠耐久的打結器生產能力,核心技術掌握在外國人手中。而且,魏德勝指出,由於國外打捆機專為牧草打捆設計,用於秸稈打捆,造成了機器故障率升高的問題。

而順邦打捆機則從根本上改變了打結方式,將傳統機械打結用液壓動力實現,並採用繫繩方式取代打結器,徹底解決了打結器的進口問題,並降低了機器故障率。

第二,提升了秸稈處理的自動化程度。

秸稈處理並不是我們常看到的將秸稈撿拾、打捆那麼簡單,從田間到牛舍,還要經過切碎揉絲、除塵等過程,這些步驟目前基本為分段進行。

而順邦打捆機則做到了一體化作業。順邦打捆機可以實現撿拾、粉碎、揉絲、除塵等功能,草捆拆包後可直接送入牛舍餵養。

第三,增加了秸稈價值,提升了購機戶收益。

魏德勝算了一筆賬,採用順邦打捆機,草捆含雜率低於1%,且已經做好切碎揉絲,每噸秸稈價格可以翻一番。按照新草料價格400元/噸,順邦打捆機一天可以收集15噸,減去人工、燃油等成本,收益可達3500元/天,“今年內蒙古遭遇乾旱,草料不足,收益將會更高”。魏德勝介紹。

這樣,養機戶作業一個作業季,可以打包6萬~7萬包,年收入超過50萬元,不到一年機器就可以回本。

對於養殖戶來說,採用順邦打捆機,省去鍘草揉絲、除塵等環節的人工成本,收集成本由原來的平均200元/t降低到130元/噸;此外,順邦打捆機出的草料,可以避免傳統打捆機草捆由於灰分高導致的30%浪費。

這樣算下來,養殖戶收益可提升70%。

仿製風波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順邦打捆機熱銷

2014年,順邦打捆機小批量上市。

最初的市場推廣並不順利。作為名不見經傳的新品牌,大多經銷商並不願意購進。在這樣的情況下,魏德勝改變推廣策略,從養殖戶和養機戶入手,實行“倒推”策略。

憑藉優良的打捆質量和帶給用戶的高收益,兩年後,順邦打捆機得到了東北用戶的極大認可,東北養殖戶已經成為順邦打捆機的忠實擁護者。

“買草捆時,他們往往首選順邦打捆機打出來的,因為除土揉絲效果好。”四平順邦銷售副總經理劉豔波告訴記者順邦打捆機目前的火熱程度,“現在很多經銷商都在排隊等著提機”。

目前,四平順邦經銷服務系統已經覆蓋東北所有縣市,保證供貨和服務的及時性。

8年的研發最終得到了回報,但產品的熱銷,也帶給魏德勝新的煩惱,一大波仿製浪潮席捲而來。

2016年,市場上出現了個別仿製品,後來,仿製者越來越多,到2018年就已經達到20家左右。“這些仿製者完全山寨順邦產品,有的甚至連機器塗裝和標識都沒有更換。”魏德勝對此深為苦惱。

其實,2017年,魏德勝就對打捆機的多項核心技術申請了知識產權保護,並對侵權的山寨企業提起了訴訟。儘管官司打贏了,卻仍然未能制止仿製浪潮。

這暴露了我國普遍存在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不完善的弊病——申請容易,保護難。在大批跟風者的山寨下,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原創小微企業更是生存艱難,這也造成了我國技術發展緩慢的困局。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

“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看四平順邦的秸稈處理事業

順邦打捆機發貨

這樣的困局雖然令魏德勝煩惱,但他卻將仿製者看作鞭策四平順邦不斷前進的動力,“也許沒有他們,我們也不會進步得這麼快”。魏德勝笑著告訴記者。

目前,圍繞秸稈產業,四平順邦已經有打捆機、青貯機、秸稈處理一體機、飼料膨化機等多種產品。

“在未來,四平順邦將繼續專注秸稈產業,讓秸稈價值超過玉米”,對於秸稈產業,魏德勝始終秉持著一種特殊的責任感。

魏德勝對秸稈“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境地感到惋惜。

“還田由於腐爛程度輕,影響下一季作物播種與出苗;收集卻賣不上價錢,而且處理成本高,很多農民都寧願付之一炬。根本原因在於出路問題,找到了秸稈出路,就找到了解決途徑。”魏德勝計劃從提高秸稈質量入手,擴展秸稈出路,增加秸稈價值。

比如,秸稈喂牛,由於大多打捆機打出來的草捆灰分高,很多養殖戶並不願意使用,而順邦打捆機成功拓展了飼料這條出路。

“此後,順邦將繼續拓展”,魏德勝介紹,“比如,通過對秸稈做一些必要的處理,令秸稈用來做板材等,到那時,恐怕電廠也用不起秸稈了”。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規劃之一,至於下一步該怎麼走,就讓我們將它作為一個秘密吧。”關於更多的未來規劃,魏德勝並不想透露太多,但這也足夠令我們期待,這樣一個以自主研發為核心,一步步踏踏實實走到今天的企業,未來將帶給我們哪些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