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西夏国的大决战,西夏拥有30多万军队为何惨败?

黄强


如果将13世纪的蒙古旋风比作一场世界杯的话,最终捧杯的蒙古帝国尽管在西亚、东欧赛区摧枯拉朽,在初始阶段却很不幸地被分在了死亡之组——东亚赛区。与蒙古帝国擅长进攻的作战风格不同,东亚赛区的西夏、金国、南宋在传统上属于农耕民族的固若金汤一样的防守反击打法,让蒙古帝国的出线之路异常坎坷。蒙古帝国也很万幸地分在了死亡之组——从东亚赛区出线之后,蒙古帝国的军队变得能攻善守,所向披靡。

在这里故作戏谑之语,是想让贯穿13世纪的关键词——杀戮,变得不那么沉重。东亚地区的人们历来有记史的习惯,在这个阶段,见诸于史料笔端的往往是杀戮无状,浩劫无常。

(蒙古攻金、灭夏、西征之役)

蒙古在12-13世纪时,部落之间,日夜相攻,人民离散,整个漠北草原一片狼烟。铁木真崛起后,逐渐收集部众,剪除异己,统一各部。一个长期分裂的部落政权,猛然间成为统一的国家,必然会涉及大量的利益调整,积累起大量的矛盾。农业王朝因为对土地的依赖性,往往偏向于划地自守,以作乱——平乱——削权模式作为解决矛盾的方法。游牧帝国则出于对脆弱游牧经济的不安全感,盛行抢掠之风,以扩张——扩张——再扩张模式取得内部各派系的利益平衡。

在西北地区以牧业为生的党项族属羌人,有八大氏族,其中拓跋部最为强大,最终由拓跋部统一各个氏族建立了西夏王朝。拓跋部据称是鲜卑人西迁的一支,与蒙古(室韦)同源,都出自东胡。其民俗尚武而勇猛,同氏族的人须互相帮助,受到外族人伤害时,必须复仇。未复仇前,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到斩杀仇人,才能恢复常态——其强悍至此!

西夏共有人口300多万,除了党项人外,还有汉族等其他民族,在经济上是一个兼重农牧的王朝——因此兼有游牧民族的扩张本性和农耕民族的顽强韧性。所以,虽国小力弱,但仍能在周边的庞大帝国之间纵横捭阖,求得生存之道。立国时,东北部辽国、东南部宋朝都已经立国数十年,兵多将广,势力庞大。一般常理而言,西夏能够完成三国鼎立的伟业,殊为不易。

(西夏在铁血中立国)

西夏在大国夹缝中艰难求存,养成了两面三刀,八面玲珑的国家性格,在与宋朝、辽国、金国交往的过程中,为国家利益背信之举,实为寻常之事,也因此屡次被大国教育做人。然而西夏生于忧患,从始至终重视军队建设,实行全民皆兵制度,以300万人口的规模,硬是养成了50万军队,其中精锐部队有擒生军10万,中央侍卫军2.5万,还有皇帝直属的重甲骑兵3000人。凭借着强大的军力,在与大国们的较量中也是打的有来有往,不曾吃亏,保住了独立的地位。

在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中,在1205年3月,铁木真派遣一支偏师追击汪罕部落的桑坤时,来到了西夏边境。蒙古人没有领地概念,看到西夏境内富庶,因此就以追击敌人为名,大肆掳掠。西夏人没有见过这些从北方冒出来的野蛮人,说理说不通,打也打不过,只好等蒙古人抢够了回去。

西夏王朝号称“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屡屡对辽国、宋朝、金国称臣,但是西夏从来没有把称臣当回事,翻脸比翻书还快,三大国也曾兴兵讨伐,却每每损兵折将,最终也由着西夏人闹腾了。因此,小小的西夏国目中无人,对蒙古人的侵袭自然无法咽下这口气。蒙古人又打不过,只好把气撒在当朝皇帝——李纯佑身上,他的堂弟李安全发动政变。罗太后被迫下旨废李纯佑,支持李安全即位,是为夏襄宗。1207年,蒙古借口西夏皇帝无故被废,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蒙古人四处掳掠,却担心西夏兵势盛,不敢骤进,抢了5个月就退兵了。

(蒙古入侵西夏时区域版图)

公元1209年9月,蒙古军队正式进攻西夏。之前的西夏与蒙古间的冲突,都是偏师之间的战斗,直到此次,西夏与蒙古才各自出动了主力军队交战。西夏名将嵬名令公虽然一度于克夷门坚阻成吉思汗大军,但最终仍为成吉思汗所击败。克夷门是西夏都城兴庆府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地既失,蒙古军遂进围西夏都城,李安全便向金朝求援。然而,金朝不但没有派兵援救,刚刚即位不到一年的金主完颜永济甚至说出:“敌人相攻,乃我国之福。”

金主此时说这句话没有错,因为这时的蒙古刚刚兴起,金国势力强大,谁也不曾想到后来的蒙古人能够折腾出那么大动静。然而,这句话在西夏李安全听来,就特别不是滋味了。一连9个月,西夏以全国之军力抵抗蒙古进攻,蒙古人攻城不得法,引黄河水来灌城。一连3个月,兴庆府城墙快倾塌时,蒙古人筑的河堤质量不过关,发生了溃堤,蒙古人也没有办法继续攻城了。因此就允许李安全献女乞和,对成吉思汗发誓“愿为君右手效力”,西夏断绝了与金国的关系后,蒙古人退兵。

西夏和金朝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始于夏崇宗干顺末年(西夏元德六年,公元1124年)。在此之后八十多年,金和西夏之间固然有一些小的磨擦,但基本上仍维持着比较和好的关系。夏金两国之间的使节往来频繁,政治上互相支持,经济上互通有无,这种关系对夏金双方都有好处。被完颜永济无情地摆了一道后,李安全改变了与金友好的既有国策,依附日渐强大的蒙古,与金之间开始了长期且大规模的战争。从某种层面来说,正是金国对遭受蒙古攻击的西夏袖手旁观,使得西夏与金国的友好关系破裂。

一言或可兴邦,一言或可丧邦。因为完颜永济的一句“敌人相攻,是我国之福”,把西夏与金国多年来的友好完全破坏,并且引发夏金之间连年混战的背后,是西夏与金国长期以来矛盾的总爆发,当年金国扶持唃厮啰后裔掣肘西夏,曾与西夏约好划分陜西地界却派兵偷袭而自取其地等等都被西夏人记在账上,这次可以算个总账了。

(金国攻取河湟之地)

金国做出的袖手旁观的态度,也可能并非出于本意,而是金国势力已经衰弱,无能为力。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边开大会的时候,南宋开始了韩侂胄主导的开禧北伐,金国与南宋一连打了3年。这期间,黄河三次决堤,河北、山东大批耕地被淹没,沿河农村受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民死于水患。这些大灾荒影响的都是金国最肥沃的地区。与之俱来的结果通常便是农民破产流亡,驿传中断,民众之中不时发生的骚乱……金国已经无力再插手别国事物了,连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金国都没有腾出手来干预,让漠北草原出现了一个游牧民族强权。

公元1211年,蒙古开始正式举兵攻打金国,西夏也从这个时候开始进攻金国。成吉思汗成功地剪除了金国的西部盟友,免除了侧翼之忧。试想:如果铁木真在中都城下围城打援时,突然发现西夏兵抄了自家的老窝,他心里是怎样的想法?

蒙古向金朝全面开战,突破金朝苦心经营的北疆防线,并接连在乌沙堡、野狐岭、浍河堡等战役中陆续击溃金军四十万,尸横百余里,“金兵之精锐者咸尽”。

1211年8月12日,西夏在战争期间,又发生了宫廷政变,宗室齐王李遵顼取代了李安全,这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状元皇帝。

他当了皇帝后,趁金朝甫遭野狐岭、浍河堡之败后立即出兵万余骑攻打金朝的东胜城,金朝西南路马军万户纥烈石鹤寿及时赶来救援。西夏统帅见金兵赶来救援,遂退走。

公元1211年11月,乘蒙古军围攻金国中都之时,李遵顼又派兵万余入金朝的泾、邠二州,然后进围金军西南事要地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由于金朝早已有防备,围城时又听到金有援兵万人即将赶到,西夏军遂匆忙解围而去。打了一年后,公元1212年,蒙古军暂停伐金,先行休整。这下,把西夏人凉一边了。

(蒙古三路攻金)

于是,在公元1212正月,李遵顼就沿袭惯例向金朝派遣贺正使,其实有刺探金国虚实之意。刚刚趁火打劫人家,再黄鼠狼给鸡拜年的事,也就只有西夏能干的出来吧。完颜永济当然还记着西夏趁金国兵败浍河堡之后乘隙侵略金境之仇,于是完颜永济下令禁止夏使交易,并敕令夏使速回国。金国此时国势飘摇,山东以反抗金国暴政为号召,大量农民组成的红袄军起兵叛金,已陆续攻陷许多州县;被金国灭的辽国皇族后裔耶律留哥也以民族复兴为号召,于辽东起事。转眼到了公元1213年,西夏出兵攻破金国的保安州(今陕西志丹县),进围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县) ,杀州刺史与知府。蒙古人也发动了三路伐金之战,攻破金国90余郡,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

内忧外患之下,金国发生了政变,大将胡沙虎于这一年的八月废杀金主完颜永济,迎立金宣宗。西夏则乘经过内乱的机会,攻破金国的邠州(今陕西彬县),再破巩州。

1213年的金国,在蒙古和西夏的双重打击下,金国决议迁都开封。这使得西夏更加侦知了金国的虚弱,同时由于金国统治中心离西北更远,难以兼顾的到,西夏开始更加丧心病狂地进攻蚕食金国的领土。金国起初不愿意在两线作战,甚至还曾经派过使者,到西夏面见李遵顼,向西夏道歉。然而,这更加刺激了李遵顼侵略的野心。

此后的1214年-1217年,西夏配合蒙古不停地对金国进行打击。金国应付蒙古之余,也会寻机对西夏进行突袭。在西北战场,西夏与金国相互征战累年,胜负相当,损耗了大量的精兵和粮食。同时,蒙古人开始以宗主国的名义向西夏催讨各种赋税钱粮,西夏人苦之。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西夏、金国将在这种对耗的状态下,终为蒙古所乘。

然而,1217年9月,发生了一件凶杀案,使得历史的走向转了一个弯儿——成吉思汗派去中亚大国花剌子模的通商使节被贪图其所携财宝的花辣子模外戚大将给杀了。还自恃强大而侮辱成吉思汗派去了解其中是否有误会的另一波蒙古使者。结果很容易促使成吉思汗走向了世界。

铁木真以宗主国的名义向西夏发出征兵的命令,西夏人因经连年用兵,兵民厌战,朝议沸腾,而不愿再随蒙古军出征。这惹怒了成吉思汗,他亲率大军渡黄河进攻西夏,迅速围困西夏首都中兴府(兴庆府在10多年前改称中兴府,取个彩头),城破在即。李遵顼见都城不保,西夏危亡,遂命太子李德任守城,自己则带亲随扈从逃奔西凉府。蒙古人意在西征,不久撤围西走。李遵顼乞和蒙古军成功,再次回到首都。

成吉思汗这一走,从1218年到1224年,大约6年时间,都在中亚打仗,在漠北老营,只有木华黎带着1万蒙古军和数万仆从军征伐华北。因为兵少,木华黎也很少集结重兵攻打坚城,而是采用机动战术,甚至还放弃了一些此前占领的城池。

这段时间,对西夏和金国都是极为重要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关系时期,如果把握得当,西夏和金国可能还会有翻盘的机会。然而,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西夏和金国对耗)

金国执行了“北失南补”的策略,派遣好不容易重新拉起的大军,向南进攻宋朝。金宣宗南迁至河南时仍然宣称“宋人何足道哉!柔懦不武,若妇人然。使朕得甲士三千,可以纵横江淮间,卿其勉之。”金国与南宋在襄阳、江淮一带互有攻防,虽然南宋“盖自南渡以来,国家畏敌之病,何其深入骨髓也。昔也,畏敌之新焰;今也,畏敌之余威。 有可强之势而自贬以趋弱,有可胜之理而预忧其必败”,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但是防守起来,金国一般也没有得到过什么好处。

金国在南宋征伐的三年间,没有得到好处,岁币没有得到,粮草土地没有得到,损失了大量的士兵和钱财。

此时在陕西,西夏的李遵顼在被铁木真敲打了一番之后,恢复一年,感觉有了点实力了,又开始了折腾。蒙古大军西征了,他也不敢随便去打金国,因此就先试探地向金国请求开放边境贸易。金宣宗以李遵顼是反复无常小人,毫无信义可言,一口回绝了。

李遵顼老脸挂不住,立刻点其兵将,立即以步骑三千余人,引蒙古军由葭州犯金之鄜、延二州,因为蒙古军主力西征,此次战斗遭到金兵的沉重打击。公元1218年7月,李遵顼又派兵攻金龛谷砦,又不胜。

金、夏祸结十余年,两国之信使不通,边民之市易俱绝,其害可胜言哉!幸而遵顼厌兵,愿通和市。金主苟允其请,从此讲好释怨,互相为援,蒙古不敢轻视夏,且不敢正视金矣。顾失此不图,后虽悔之,不可及已。

1223年,李遵顼见西夏国势危急,渐有亡国之象,不想成为一位亡国之君,因此传位予太子李德旺,是为夏献宗。

经历了蒙古的入侵,西夏上下才真正明白蒙古的野心,想趁成吉思汗亲自率军西征的机会,把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蒙古(西夏直到此时还是相当有魄力)。可是事机泄露,正在驻守蒙古的大将孛鲁发现了西夏的阴谋,便于1224年立刻自东西下攻击西夏,并成功拿下西夏的银州。成吉思汗,以“阴结外援,蓄异图”为由,调集大军,准备灭亡西夏。

1224年5月,成吉思汗从西域回师东进,过沙州而围之,逾月不下。到11月,李德旺闻银州不守,漠北诸部多溃散,被迫遣使至蒙古军前请降,答应派送质子。1226年2月,蒙古以西夏久不送质子,恶其反复,又一次酝酿进攻西夏,并决心一举攻灭西夏。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十万进攻西夏,至秦州,德旺遣人撤桥梁拒之。在攻下黑水城之后,又很快攻取肃、甘、凉州,基本上占领了河西诸州。至此,西夏的右臂河西地区,几乎全部丧失。

在蒙古大军压境、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夏城连连失守。公元1226年5月,64岁的上皇遵顼病死,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时隔两月,德旺忧悸成疾,也发病而死,卒年46岁,庙号献宗,侄子李睍被拥立继位。

1226年11月,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大军围攻灵州。末主李睍遣大将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紧急赴援,途中被蒙古军队打败。随后蒙古兵强行破城,战斗激烈的程度为蒙古作战以来所少见。最后因夏兵伤亡惨重而失败。12月,蒙古军队攻克盐州川,派兵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

至此,蒙古军队攻略了西夏境内所有土地,东南金国的土地也被攻下,西夏所有的退路都被切断,蒙古汇兵而围攻中兴府。

1227年6月,中兴府被围半年余,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末主李睍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向成吉思汗请求宽限1个月献城投降。7月,成窑思汗在清水县西江得重病,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全部杀掉。不久,末主李睍率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蒙古军队为了防止夏主生变,遂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末主李睍等杀死,西夏国至此灭亡,立国凡189年。

(西征归来后的蒙古军)

在蒙古所在的死亡小组中,蒙古与势力最弱小的西夏,打了22年,金国打了23年,南宋打了45年,相比西征时的干脆利落,蒙古在东亚赛区的战事打的极为艰难,甚至在战场损失了成吉思汗、蒙哥两位大汗。西夏处于蒙古草原下腹部核心位置,且实力相对而言为最弱,因此蒙古着意攻打削弱。而西夏国在面临国家危亡时刻,政变频发,内部动乱无有穷已,对外又失策连连,与金国对耗了10多年。在国祚即将终结的最后几年,终于发现了最危险的敌人乃是蒙古。然而,精兵消耗殆尽的西夏,面对着西征归来气势如虹的蒙古军队,已然没有任何胜算。

尽管如此,西夏依然打的极为顽强。西夏是封建制,守土而战既是为国,也是为家,蒙古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于最后恼羞成怒,在中兴府大肆屠城,大部分西夏建筑皆被破坏、毁灭。

其时,在蒙古人的威胁下,金国和西夏都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囚徒困境”,他们都不敢信任对方。在西夏灭亡后,南宋和金国又成了一对“囚徒困境”。蒙古人置身事外,又操纵着事态的发展。只能说时也,命也,当蒙古初起时,谁能想到100万人口的蕞尔小国,最后竟然能掀起这么大的浪来?诚可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是换一句话说,当时的中华大地,分裂势力有西辽、金、西夏、南宋、大理、吐蕃等,且都分裂对峙达400多年,如果没有外力的统一,时间既久,分裂即为常态。在这个意义上,蒙元政权对于中国大一统有重大贡献。


而知而行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国接纳仇人亦剌合·桑昆(克烈部太子)、拒绝征调和不送质子为由,开始第4次挥兵大举征伐西夏。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自畏兀尔东进,攻陷沙、肃、甘诸州,直逼西凉府;另一路由成吉思汗亲率,从漠北南下,攻黑水、斡罗孩等城,再进至贺兰山。

由于成吉思汗在入侵西夏的半道上射猎野马时坠马负伤,蒙古军被迫驻营休息。年迈的成吉思汗不采纳诸子、众将们暂时回撤的建议,他强忍钻心的疼痛,决定先派遣使臣到西夏责备其主不派兵随蒙军西征且权臣阿沙敢不出言不逊之罪。

接着,蒙古军进攻西凉府,西夏守将力竭投降,遂杀至河曲之地,攻取应里(今宁夏中卫)等县郡。此时,夏献宗李德旺忧惧而死,夏人拥立其侄南平王李睍为国主。

是年11月,成吉思汗不顾伤痛,亲率大军攻击灵州,西夏王李睍派遣嵬名令公统帅10万大军前去救援。蒙古军突然渡河攻击,夏军溃败,阵亡者无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鉴于西夏军队主力大部分被歼灭,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成吉思汗只留部分军队围攻中兴府(今银川),并派西夏人察罕入城招降。

成吉思汗自己则于1227年正月率军南下,攻入金国境内,相继攻陷积石州、临洮府和西、河、宁、德顺等州县,另遣偏师杀入宋境大肆掳掠。4月,成吉思汗来到六盘山歇夏。6月,蒙古军继续向南攻伐,烧杀抢掠,前锋已进至秦州清水县,所经无不残破灰灭。

中兴府被围困长达半年之久,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西夏末帝李睍遣使乞降。他请求成吉思汗宽限1个月,然后亲往朝觐。

7月,成吉思汗病重,自知死期将近,便招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于病榻前,叮嘱兄弟俩要团结互助,亲密相处,并面授灭金之策。他还吩咐道:“我死后要秘不发丧,以免被敌人知悉;待西夏国主李睍和兴庆府居民在指定时刻开城出降时,要立即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全部消灭 ”。

当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军中。西夏末帝李睍在献城投降时被擒杀。蒙古军攻陷中兴府,屠城,立国189年的西夏名实俱亡。

西夏与蒙古决战时尚有30万人马,可早已是强弩之末 。 彼时的蒙古早已在漠北兴起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不断向外扩张,他曾4次率军侵入西夏,蒙古军攻城略地,大肆杀戮,给西夏国力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特别是成吉思汗第3次讨伐西夏时,俘杀大都督府主高逸,夏军伤亡惨重,精锐尽失。后来嵬名令公再次惨败于成吉思汗之手,10万兵马伤亡殆尽,他自己兵败被俘。经数次恶战,西夏经济凋敝,夏军人员物资损失严重,士气低落,已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所以面对成吉思汗的屡屡入侵与残酷杀戮,大败亏输乃至彻底覆亡已是无法摆脱的最终结局。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题目中所谓的“大决战”,是指发生于公元1226年11月于灵州城外的冰原血战,当年七月夏国主德旺听闻西征归来的成吉思汗对西夏大举用兵的消息后,惊惧致病而死。当年8月,成吉思汗以大将速不台为先锋由西向东杀奔西夏而来,已故木华黎国王之子孛鲁以其父的五投下军、探马赤军由东面夹攻西夏。10月,蒙古军攻陷西夏龙兴之所——夏州城,守将术速忽里以败军投降;11月,东西两路蒙古大军会攻西夏军事重镇——灵州,摆出逼迫西夏军决战之态。西夏政权无计可施,只好搜罗全国精锐十万人马,由嵬名令公为大将前来解围,灵州城内军民也拼死出城助战,蒙、夏双方在一片冰雪的原野上展开了会战,结果是夏军大败、伤亡惨重、伏尸遍野,蒙古军乘势破城后进行了大屠杀,史载灵州城内外西夏军民被杀者超过30万之多。等到了第二年正月,蒙古军大将阿术鲁率军直取西夏首府中兴府,后者已经是亡国在即了。


题目中问及三十万西夏军队为何败绩?其实,西夏援军十万,加上城中守军不会超过二十万,所谓三十万者,有大批灵州百姓在内而已。这样的军队虽属哀兵,但疏于训练,与经过了西征凯旋的蒙古大军相抗,当然是难觅胜机。


西夏王朝在军事上的衰亡早在金灭辽的时期就已经开始,而对于其北面的大蒙古国而言,公元1205年蒙古军就首次攻袭西夏,掳掠了大量财富,直到北返,西夏军都没有能够集合起来予以抵抗。1207年,蒙古军第二次攻夏,这回西夏右厢诸路军得以集结对敌,蒙古军攻势受阻,被迫退军。1210年,蒙古军第三次攻夏,在河西兀剌海城外的对阵中,大败由当时的太子李承祯为主将的夏军,俘杀了副将高逸。其后连破西夏多城,俘获太傅西壁讹答等多名将帅,迫使西夏求和、甘为附庸。


战场上连战连败的西夏王朝,不但不整军经武、发愤图强,反倒是宫廷政变频频,更在蒙古的要求下,悍然对金朝用兵,充当蒙古军的偏师,与金国的关中军队拼个两败俱伤。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在即,希望西夏跟随出兵遭到拒绝后,立即以骑兵袭击西夏,夏神宗李遵顼远逃西凉府避战,幸亏蒙古军轻骑居多,无法攻陷中兴府而撤兵,此为蒙古第四次攻夏。


1223年,夏神宗退位,太子李德旺继位,西夏终于停止了与金国间的战争,两国修好一致抗蒙。但时机已失,成吉思汗已经结束西征东返,前锋诸军直逼西夏的沙州城,然守将籍辣思义凭险固守,蒙古军数月无法攻拔。转而攻击银州,西夏监军司塔海率众出战失利被俘,伤亡数万,银州沦陷。李德旺眼见诸部溃散、军民乏力,只好再次请降,以皇子为质,成吉思汗始解沙州之围北返,其时被围困达半年之久的沙州城内早已是饿殍满目。。。。


1224年3月,成吉思汗遣使孛秃至西夏,追问皇子入质之事,右丞相高良惠、枢密使李元吉均劝应遵守盟约,以不给蒙古人入侵的借口。但李德旺不听,认为已经修好金国、共同对敌,绝不能“任子一往,受其束缚”,遂决定毁约。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以西夏屡次背约、贪而无信,更接纳了乃蛮王子曲出律之子赤剌合翔昆为名,起大军对西夏发起了第六次攻伐。此战,成吉思汗以曾受西夏将领阿沙敢不的嘲讽为辞,坚决要灭国方休,西夏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以上,我们简述了蒙古与西夏战争的大致过程,可以看出,灵州之战虽然浩大、惨烈,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决战”,因为蒙强而夏弱的格局早在前几次的蒙古侵夏战争中就已出现,西夏没有独自抗蒙的实力,尤其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后,它的灭亡就已被注定,不是某一两次战役的胜负所能够改变的。



史海悠游闾春晖


阿斗解读《西夏篇-中兴府末日》

题目,西夏拥兵30万,为何惨败。

首先声明,我绝对不会文不对题,乱找资料凑字数回答,这是对问题的不尊重,不过我在悟空看见太多这样的人。

接下来回到正题,西夏蒙古大决战,西夏为何失败。

我们先理顺思路,也就是

第一,这场决战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第二,当时西夏处于什么状况之下,以及最后的结果如何。战败真相如何。

第三,战争后,西夏为何覆灭,连历史文字全部都没有存下来。

就以上三点,我们一一讨论,就会明白拥兵30万的西夏是如何战败被灭国的。

第一,这场决战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蒙古西夏大决战具体发生时间是1227年6月。决战地点是,西夏国都(中兴府)。

第二,当时西夏处于什么状况之下。

战况:在1227年的前一年即1226年6月,蒙古首领成吉思汗,就发起啦这次灭亡西夏的战争,分兵二路进攻西夏,在决战之前西夏全国,仅剩西夏国都(中兴府)还在西夏手中。

时局:被围困的西夏孤城可谓天亡之像,在战争期间还发生惨烈的大地震,整个城市破坏严重,死伤无数,伴随地震之后的是瘟疫暴虐,民不聊生,还没开始决战前,中兴府已经摇摇欲坠。

经过:这里我们只说决战经过,其实经历过地震和瘟疫的洗礼之前,作为西夏最后据点的中兴府,刚刚被蒙古军团围困了半年有余,坚守之下蒙古战略性撤退,整个城市,本身已经弹尽粮绝。在蒙古退走之后西夏所有人,本以为可以修养一段,哪知道又遭遇地震瘟疫遭,蒙古军团闻讯马上再次进攻,中兴府弹尽粮绝,又无外援,绝境之下,西夏末代君主李睍决议开城投降。


由上述描述,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末路求生的帝国,最后的覆灭。战局不利,天灾人祸,换作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心灰意冷。所以,没有所谓的30万大军惨败,有的只是,弹尽粮绝,无路可走的三十万战士无奈投降!

第三,战争后,西夏为何覆灭,连历史文字全部都没有存下来。

西夏灭亡后不久也就是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六盘水虎帐驾崩,据说是被西夏国主赠送的美人下毒杀死,这个我们已经无法考证。

为了替成吉思汗报仇,更主要的是为啦避免西夏生变,蒙古军团依照成吉思汗遗命,将西夏皇室全部杀死,又派军血洗中兴府,全城不论老少一个不留。

不仅如此,为啦彻底的复仇,杀红眼的蒙古人,还将关于西夏所有的文物古籍,字画艺术,全部焚毁,更过分的是将西夏历代国主的王陵也全部销毁。

剩下的党项人,不得不远走家乡,避祸他国。随后蒙古给西夏这块地盘取名为“宁夏”,意为“安宁西夏”。这就是现在宁夏的由来。

就此西夏文化完全消逝,成为一个史书标记。

好吧,作为历史的看客,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历史的惨烈,只能从书中感受!一个国家,一个有着辉煌历史文化的政权,就这样在蒙古的铁蹄之下彻底消失。蒙古人被誉为世界毁灭者!也算是实至名归,中亚文明,欧洲文明,东亚文明,当年蒙古铁骑,毁灭啦太多文明。

认真答题的阿斗不傻,因为阿斗爱历史,阿斗爱分享!


阿斗不傻


西夏被蒙古所灭,根本性原因不外乎两个:

1、盟友。在铁木真开始攻打西夏时,西夏要求金国援助,但救援的使者刚到燕京,金章宗就去世了,即位的卫绍王拒绝支援西夏,以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看待蒙古攻打西夏。

“敌人相攻,中国之福,何患焉?”

这导致西夏难以独力对抗蒙古,因而臣服蒙古,导致最终的金和西夏双双灭亡。

2、和亲。夏襄宗皇后是克烈部札阿绀孛的女儿,而札阿绀孛的两个女儿分布是铁木真妻子和拖累妻子唆鲁禾帖尼——蒙古、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母亲。在西夏臣服蒙古后,西夏和蒙古的和亲越来越多。西夏和蒙古的和亲,导致了西夏国内出现了伴随着西夏灭亡都存在的亲蒙古势力。亲蒙古势力和反蒙古势力的内斗,削弱了西夏在对抗蒙古中的团结能力。

在成吉思汗灭西夏战争中,也有很多党项人部落加入蒙古军队,如让中兴府避免被屠城的察汗就是党项人。

西夏的军事体制

西夏的军事体制是和辽朝一样都是部落兵制,加入一些宋朝军事制度进行改良。基本上西夏的军事制度和辽朝差不多:

西夏军队最小的单位是抄,每抄为3人:主力1人,辅助1人,负担1人。这和契丹骑兵的组成是一致的:契丹骑兵,带马3匹,有两个辅助:打草谷家丁1个、守营铺家丁1个。

和宋朝一样,西夏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下设诸司。

军事级别分别是:统军、行主、佐将、佐首领、小首领。

和宋朝有禁军、厢军、乡兵的中央、地方兵种一样,西夏也有中央和地方两种军。


西夏中央军分为:

擒生军,约十万,其实就是契丹骑兵的打草谷家丁、女真骑兵的阿里郎,负责掳掠补充军粮等资源;

卫戍军,约2.5万,部署在兴庆府,和宋朝的禁军一样都是主力;

侍卫军,约5千,是从贵族子弟中选拔出来的卫戍军,专门负责护卫皇帝安全,和金国的合紥谋克军是一样的;

泼喜,约200人,是西夏的炮兵

铁鹞子,原本300人,后扩充到一万,是西夏的重甲骑兵,和辽朝的铁林军、金国的铁浮屠军一样;

撞令郎,由俘虏的汉人组成,是炮灰;

步跋子,有横山等山间部落组成的步兵,经常和铁鹞子配合作战。


地方军分为左厢军、右厢军和十二监司军。地方军最高人数达到50多万。地方军主要由骑兵和步兵组成。每一监司军设置有都统、副统、监军各一人。这三个职位有西夏皇帝任命贵族担任。下设的都指挥使、教练使、左右侍禁官等职位有党项人和汉人担任。


总的来说,从西夏的军事体制来看,西夏军的战力也并不比蒙古军低,但西夏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国家小、人口少,无力如何也抗衡不了差不多统治中国北方的蒙古国。


历史哨声


西夏的战略方向出了问题,首先是跟吐蕃打来打去的谁也干不掉谁,白白的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然后是跟咱们没正经的宋朝打,你他妈又吃不掉大宋朝为什么不跟宋朝结盟呢?最后是跟那个金人眉来眼去的,你是想跟金朝合伙吃掉大宋朝呢?还是想跟金朝联合对抗蒙古人呢?自己就没个准谱么?最后弄的蒙古人灭你的时候没一个人帮你,蒙古人要灭金朝你难道就看不出来?结果你西夏让金人当枪使了。

按说你西夏的地盘也不小了,比当时的大宋朝大多了,还不知足,这就叫“贪心不足蛇吞象”。为什么蒙古人灭西夏用了二十多年,就是因为你们从来就是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你老是跟大老虎逗闷子能有你好?

西夏最好的士兵早早的就消耗光了,自己还以为金朝人能出兵帮忙,结果是一兵一卒都没派,让你一人耍单,你扛的住蒙古人的凶残蛮横么?蒙古人前前后后的对你六次用兵,你剩下的那点儿精锐部队早没了,最后是七拼八凑的组织起了十来万刚从地里干完活儿回来的专业庄稼汉,还号称五十万,你以为成吉思汗是吓大的么?结果让人屠了城,老婆也让人办了,皇帝也让人杀了,从此谁也想不起来曾经还有个西夏。


土牛大哥


西夏也算是生不逢时,偏偏就遇上了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狂魔成吉思汗,而攻城掠地,就是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做,也是最爱做的事情!

作为跟蒙古人近在咫尺的邻居,西夏怎么可能不成为蒙古人眼中的肥肉?而成吉思汗西征,也多次要求西夏提供支援,而也是后来西夏在成吉思汗的一次西征中没有提供军队和物资的支援而惹恼了成吉思汗,最终迎来了蒙古人愤怒的铁蹄!

蒙古人前前后后多次攻打西夏,最终在公元1226年,蒙古开始了灭亡西夏的战争!

西夏实行的是全民皆兵,老百姓和平时期就是农民种田耕地,战争时期就是士兵上阵杀敌!所以虽然号称有三十万军队,事实上是有水分的,精锐部队也就十万左右!其余都是老弱病残!

而蒙古军队征战无数,训练有序,身经百战,且士气高昂,战斗力比西夏军队高出不少,所以虽然西夏军队也是视死如归,奈何敌我差距太过悬殊,所以并挽救不了失败的结局!

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更是让正处在亡国边缘的西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地震这天灾,加上蒙古人入侵这人祸,使得西夏国力消耗殆尽,无力再战,最终李晛投降,西夏全部沦陷,至此,西夏灭亡!


蜀北一


主要是战法革新问题!西夏兵模板是金国,所以在建军思想上以重骑兵为主,因此在遭遇蒙古弓骑兵的时候非常吃亏,蒙古军根本就不跟你肉搏,直接远程射杀。这重骑兵的冲锋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而要学着蒙古人的骑射进攻方式又因为装甲太重,机动力跟不上。所以跟蒙古军打野战老是被完虐,只能龟缩到城池里防守。西夏部队不仅在面对蒙古军的时候碰到这个问题,早在北宋时期与北宋名将狄青作战时候就暴露这个问题了,狄青就是用轻骑兵打的西夏军。但是因为政治问题,西夏一直没能涌现出名将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国力问题!西夏是被蒙古军拖垮的!西夏不是南宋,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差物产低。在与蒙古军连年征战中,大量的劳动力被抽去当兵,没人从事生产,整个国家经济崩溃,将士们普遍缺粮,打起仗来缺粮食很要命,几十万部队整天的消耗那么大。而同期的蒙古帝国则富裕得多,由于成吉思汗攻下了大量国土,又掠夺了大量奴隶,蒙古军打仗根本不用担心后勤给养问题。蒙古攻打西夏一场战争下来就是好几年,西夏军撑不住被困饿而死只能被迫出城迎战,最终被蒙古军消灭。


优己


首先战争打的就是国力!西夏那时候已经接受了汉文明!大部分脱离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打仗后勤保障不需要太多的东西!而西夏属于农耕时代!后勤保障跟不上,再加上西夏后期皇帝昏庸!朝政腐败!人民生活水深火热!30万军队!真正算得上精锐的不足十万!而且和蒙古的差距不止在军队上!西夏国位于今天的甘肃地区!粮食生产又能支持一个国家打战争消耗多少年呢!又不能从别的地方转运!再加上军事上的昏招!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小楼又一夜东风


说最简单点,就是当时的宋金夏诸国都到末世了,当政的基本都是些庸人,没有一个有战略眼光的,蒙古都已经明显的崛起了,而且非常猛,他们几个不但不合作,还依然是互相攻打,特别是夏和宋,居然选择和蒙古合作,这不是与虎谋皮吗?既然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自然最后的下场只能是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