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县名称的由来及神话传说

鸿蒙初开,天地一片混沌,盘古开天辟地后,阴阳共升,四象共生,以镇天地乾坤,及至三皇五帝时,天灾泛滥,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护天下黎民。封神大战结束后,中国进入封建时代,青龙遂逐渐隐于人们视线。

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及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欲求长生,派谴童男童女求仙问药,至“秦皇岛”,仙师闻东方有龙吟长啸,遂至求仙,未果卒此地。汉时属右北平郡,东汉属辽西郡。北齐入北平郡。隋分属北平郡、柳城郡。唐乾元年间改属河北道营州,为柳城县地。辽开泰二年(1013年)属中京道大定府潭州龙山县地。金为北京路大定府龙山县地。元属辽阳行省大宁路龙山县地。

至明朝,一代宗师刘伯温,有降龙伏虎,移山填海之能,开创中华文明中的风水一脉。推演出燕地必出帝王,翻复大明。果不其然,公元1616年,清军入山海关,建都北平,建国大清。而此时正值千年轮回,百年后必遭外敌侵略,血染中华。因此,奇人异士建议统治者,建一州县已备后患,遂有青龙县,属永平府,为天下太平之意。

1840年国门洞开,千万同胞惨遭杀害,至民国时期,中华大地屠戮甚多,怨气冲天,忽东方龙吟阵阵,吓得列强再不敢触及此地。遂建青龙镇,凤凰山乡,祖山镇,龙王庙乡。1933年,河北沦陷,石家庄,廊坊,秦皇岛,承德等地为主战场,流血漂橹,惹怒先祖青龙,此时青龙河水翻滚,山石阵阵,日寇如丧家之犬逃离,因此在青龙镇建“逃军山”以纪念抗日胜利。

青龙板栗,闻名世界,出口各国,传说为龙之逆磷,天下无媲美之物。当然,青龙水土养育的青龙人,更是纯朴热情,为天下君子乐交。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北与辽宁凌源、建昌交界,西和河北宽城、迁西连接,南与河北迁安、卢龙、抚宁相邻,东与辽宁绥中相连。县城所在地为青龙镇。县域面积3510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54.1万(2010年),2011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6亿元。青龙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青龙县是“中国奚族文化之乡”、“河北杂粮之乡”和“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983年5月6日,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1987年5月10日,实行民族自治制度后,撤销青龙县,建立青龙满族自治县截至2010年5月,青龙满族自治县辖11个镇:青龙镇、祖山镇、木头凳镇、双山子镇、马圈子镇、肖营子镇、八道河镇、隔河头镇、娄杖子镇、土门子镇、大巫岚镇,14个乡:凤凰山乡、龙王庙乡、三星口乡、干沟乡、大石岭乡、官场乡、茨榆山乡、平方子乡、安子岭乡、朱杖子乡、草碾乡、七道河乡、三拨子乡、凉水河乡,396个行政村。

青龙县名称的由来及神话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