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豪放詩詞里多了豁達

黃庭堅是蘇東坡的得意門生,詩詞造詣與蘇東坡比肩,書法並稱蘇黃米蔡,造就了北宋的書法輝煌。世人只知道蘇東坡的豪放派詩詞,卻忽略了黃庭堅的詩詞也不輸蘇軾,豪邁,豁達且幽默。

黃庭堅生於1045,卒於1105年,終年60歲。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又稱豫章黃先生,今江西修水人。年少成名,21歲時高中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官場不順,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晚年貶涪州別駕,安置黔州等地。雖然才華橫溢,他也和他的東坡先生一樣,不得重用,這不是他們的不幸,而是那個朝代的悲哀。也正得益於他們不停地更換任職地,才使得能夠留下這些貨華麗或壯闊,或悲涼的詩篇。

黃庭堅的詩詞的特點是重典故,因為其學識淵博;辭藻平實卻極具豪邁氣勢。在好友黃幾覆被貶後,一是懷念好友,而是感嘆自己也是命運不濟而創作了這首橫穿千年還是經典名句的佳作:

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國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藤。

黃庭堅身處山東德州,而幼年好友被貶廣東四惠,其中寄雁傳書是回應當代王勃的名句’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大雁無法飛過衡陽之說;治國不蘄(qi)三折肱是借用良醫三折肱的說法感慨黃幾復的從政坎坷而最後隔溪猿哭瘴煙藤則是無盡地傷感,兩人都老了,報國無路,就像隔岸的猿猴只能望瘴煙藤哀嚎,別無他法。

黃庭堅的詩詞中很少有上篇中哀傷,即使在被貶或不順時,他的文字都是縱橫捭闔,好不扭捏,極盡豪放大氣,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一生大江南北到處奔波,只喜歡臨風飛揚的剛健曲風,以此桀驁不順的氣勢,和那個扭扭捏捏的時代無法融合也是可以想見的:

念奴嬌

斷紅霽雨,淨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

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淥?

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遶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他在眉山還寫過一首《鷓鴣天》,盡顯豁達,除了’人生莫放酒杯幹’的豪氣,也’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不哀憐年老,反倒世俗與我無關,我與世俗也無關的灑脫:

鷓鴣天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而晚年的黃山谷除了豁達,還有一份幽默,在被貶貴州期間,這首定風波是絕對不輸蘇東坡的那首相通詞牌的。最愛那句’風流猶拍古人肩’的可愛:

《定風波·次高左藏使君韻》

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及至重陽天也霽,催醉,鬼門關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猶氣岸,君看,幾人黃菊上華顛?戲馬臺南追兩謝,馳射,風流猶拍古人肩。

黃庭堅的豪放詩詞裡多了豁達

圖片來自於網絡

黃庭堅的豪放詩詞裡多了豁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