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河洛文化出自陕西?

哈哈196121910


谢邀。最近网友探讨“河洛文化”很热络,大概查了下史籍,发现“河洛”一词历史上的所指和“豫州”没有一点关系。


清代王筠的《说文句读补正》说:“许君(许慎)但说陕西、甘肃之“洛”,是河南之“雒”本不从水也。段玉裁《小笺》说:“自魏黄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绝无混淆,黄初(220~226)以后乃乱矣”。

“河洛”专指的是黄河和洛河,也有说指渭河和洛河。包括《史记》在内的诸多史籍记载,陕西的“洛河”和流经雒阳的“雒河”是分的很清楚的,“洛河”肯定专指陕西的洛河,现在的《辞海》也是这样的解释。


现今的河南“洛阳”,在武王伐纣后作为“殷徒集中营”的“雒邑”的名字,就是周人给起的,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呢?因为周人军队物资就是通过发源于陕西的“雒河”运输到“雒邑”的。到了战国时代改名为“雒阳”,一直到三国时期才改名为“洛阳”。为什么改名为“洛”,就是关中人把本属于自己的“洛”文化带了过去,河南人百分之八九十的祖先来自关中,像“洛川”、“商洛”等带“洛”字的地名在关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郑州和新郑的“郑”,最初就来源于陕西渭南的“古郑国”。

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源”,河南只是“流”而已。“中原文化”脱胎于渭水文明,“河洛文化”诞生于关陇地区“三川文化”,所谓“三川”,就是炎黄故土的渭水、泾水和洛水。从现代考古发现看,陕西的“河洛”地区是中国仰韶文化最为密集区域,是真正的中华之根。


有些网友会辩驳说“河洛文化”的源头是《河图》《洛书》,那我们来看看“河图洛书”到底是怎么回事。“河图洛书”的源头是传说中伏羲和周文王演绎八卦《易经》过程中的一个衍生品。因为伏羲氏和周文王都长期生活在渭水流域,他们的思想和这块土地的山山水水、人物风情紧密相连。所以说关于“河图洛书”的出处不可能跑到史前荒芜之地河南雒邑,只能产生于她的母体渭水流域。


《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在关中洛河边祭祀时发现《龙图》《龟书》后,在明庭(陕西礼泉)迎接众神的情景,这有可能是《河图》、《洛书》的最初源头。

据史料记载,河南的“黄河之南”从周代开始到现在的洪水灾害就有2000多次,黄河改道从曾经注入长江到注入渤海,再到注入黄海,改道的次数就有几十次,河之南史前大象横冲,洪水泛滥,并非宜居之地,文明发源更无从谈起。史书记载春秋初期,秦国和晋国联合将九支戎狄部落迁徙到雒邑以开垦荒田就是明证。


所以说“河洛文化”源自陕西是有充分的史料和民族学依据的。

欢迎朋友们多交流指正。


清乐堂


和河南有关系么,偷完故里偷河洛,偷完夏都偷唐都,要点脸!新郑那个伪故里已经是贻笑大方,然后一连串的猪八戒故里,玉皇大帝故里,至于河洛文化,洛和雒东汉已乱矣,洛阳假借雒称自己为河洛文明的源头,还想偷啥,列个清单!真是丢人,对外宣称自己是文明发源地,稍微有点文化常识的人,就知道上万年前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海水入侵,只有中游的汾渭盆地,高原地区先后出现华夏文明的曙光,陶寺石峁遗址皆可作证,受制于传统观念影响,河南就炮制了一系列概念版“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新郑故里”“中原源出河南”“河洛郎”等,急切上位感令人应接不暇,急于星火!随着现代考古发现的不断进步,自我感觉是“上古文明发源地”的河南缕缕接受挑战,历史悠久是好事,不要造假,不要吹牛,不要糊弄国人才是正道!河南人,自己的身份认证,需要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现在自身名声的积累,好好反省,加油!补充一句,有人说河洛文化和陕西的关系,只能说古文记载在洛与雒的失误,东汉已经混淆,洛阳坐收之利,期待考古发现正本清源,古秦人奋斗五百年统一六国,今秦人依然可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



大秦神柱


论西安发展:西安已经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关键是西安应建成新的互联网之都,集中全国全球互联网大伽,在互联网带动下,发展物联网与产业经济相结合,互联网与硬科技相结合,硬科技与产业经济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立足互联网,物联网经济战略高地,辐射全国全球。引入高盛、摩根大通等国际金融巨头,为陕西企业上市融资铺平道路,进一步发展金融投资产业,电竞产业,科技,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西安应南望巴蜀,北望京畿,发展陕南,陕北两翼,东部与沿海各省一步跨越,一步到位强强联手,利用优势资本和人才,发展关中。范雎说过,得寸则我王之寸,得尺亦我王之尺也,与美日韩台港澳,欧盟,俄罗斯,印度合作发展,才是致胜之王道。


帅豹171


觉得这么认为的基本都是智障或者脑残。

洛阳有夏商时,陕西还是犬戎和荤粥的聚集地;化外之地,何谈文明和文化?!


三户老人


《史记封禅书》里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

司马迁这个“三代”确实指的是秦之前的夏商周,以嵩岳为中心来进行描述,文义已非常明确,即三代之居,在嵩岳附近。其指洛阳的洛河,已非常明确。并且考古发掘也进一步证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