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你家乡什么东西最好吃?

大嘴赵


我是河南新乡的,能代表我们家长的美食最少有以下五种

1:新乡红焖羊肉

红焖羊肉起源于河南新乡,由李武卿先生创制,65岁的李武卿抗美援朝到过朝鲜,在西藏当过边防军。老先生说当年在四川时就遍尝蜀中火锅美味,后来又北上京城,经常到东来顺涮羊肉以饱口福。爱吃也爱琢磨的他就寻思着将这南北两大火锅的美味合到一块儿,更适合咱这中原人的口味。时间一长,他还真琢磨出了充分体现中原人气质性格的红焖羊肉火锅

2:牛忠喜烧饼

牛忠喜烧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属于豫菜系。它是国家级烧饼大师牛忠喜积多年的经验做出来的风味食品。其烧饼松酥起层,香而不腻,无硬核,冬季可存放一个多月仍香酥不变味。198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并正式定名为“牛忠喜烧饼”。1989年获商业部系统商品“金鼎奖”

来到新乡一直听人讲起牛忠喜烧饼,工作间歇在一个超市发现了它的专柜,不二话买了两个,回到住处一尝还真不错,外面的芝麻配合着酥脆的面皮,咬起来 一点也没负担,油香、面香伴随着酥粉的饼皮在润滑的内馅配合下完美地在嘴里结合起来,不干不韧。查下资料才知道这烧饼已有75年历史了,它的特点是松酥起 层,香不腻口,无硬核,冬季可放一个多月仍然香酥不变味。

3:获嘉饸饹面

获嘉饸饹面,老汤浇卤,味道鲜美,是获嘉县著名的风味小吃。

4:原阳烩面

原阳烩面,准确名称为原阳羊肉烩面,产自河南省原阳县。烩面为河南著名面食,河南各市县因为做法以及风俗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原阳烩面是较有特色,汤肥肉瘦、浓香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原阳当地知名烩面馆常有慕名而来外地人

5:世魁牛肉

形色鲜美,表里如一,肉嫩味香,味透骨髓。工艺配方实现了“汇传统工艺之精华,聚科技创新为一体”的特色。产品在新乡市周边地区供不应求,并已辐射省内大部分市县







唯有美食你


如果有一样东西是能够构成我的乡愁的,一定是味道,而且是家乡那种不可被替代的味道。这种味道千言万语说到底就是一个东西——野生菌。

说起来有点装模作样,但是野生菌对云南人来讲,确实有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在从前没有什么旅游项目,也没有高速公路高铁以及随处可见的飞机场,在云南走不出去也走不进来。所谓山珍海味,我们只能独享山珍。在那个时候,唯一能够品尝到的绝世美味毫无疑问就是野生菌了。

之前还有老百姓上山打个野猪什么的,后来国家有法律不让捕猎野生动物了,但幸亏国家没有颁布法律说不准上山乱采野蘑菇,所以,这个美味被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对食材选择单一的云南人而言,所有对人生美好具象的描述,让我们对野生菌寄予了足够的关注跟研究,比如说什么时候该有什么蘑菇;什么样的蘑菇应该卖到什么样的价钱;同是牛肝菌又如何分成怎样的三六九等;蘑菇怎样吃才不会中毒;等等等等......就在这经年累月的口口相传中总结出了大家秘而不宣的、又是人人共知的野生菌知识。

每年清明节过后不久,天气转热,大雨滂沱,我们反而会为这感到一丝庆幸。因为有了温度、有了雨水,就意味着随之而来三个月里,各种美味的蘑菇要串出地面了。对于我们而言,蘑菇意味着可以无端吃下几大碗白饭,而长者们会很小心的品尝咀嚼。有一个说法,用野生菌下酒容易引发各种中毒症状,所以吃蘑菇的时候,无论大人小孩多多少少都有一种正襟危坐的庄重。现在想来也真是好笑,在沿海地区的酒楼里面各类古今中外的名酒陪着,不也吃得不亦乐乎吗?

蘑菇出来了,大家还在耗、还在等。为什么呢?第一道出来的蘑菇号称头道菌。头道菌自然会贵很多的,在老百姓来说,让贪官污吏们去吃吧,让那帮暴发户去吃吧,总想着后面会有大把的蘑菇串出来。当然,老天爷怎会忘了穷人?后面的蘑菇果然绵绵不绝。在我的记忆中云南爆发旱灾的几率较小,旱灾才是毁灭,也是菌类的最大凶手。只要雨水正常,后面的野生菌就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街头巷角的地摊上。野生菌的价格自然也会随着产量而逐步下降,这时候老百姓的家里面蘑菇就开始多了。用胡辣子跟大蒜来炒,是云南人特别钟爱的野生菌烹饪之法,据说大蒜变黑了就意味着蘑菇有毒,那么整盘蘑菇都被倒掉。这类说法后来被证明并不完全靠谱,但是我们都是这么坚贞不渝的,遵守着并观察着。蘑菇里面也分三六九等,干巴菌和鸡枞牢牢占据着金字塔顶层结构,松茸是不吃的,那是后来被日本人炒作起来的东西。而稳居中流砥柱的毫无疑问就是牛肝菌了。牛肝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存在,它是一个大家族,包括见手青、黄牛肝、红牛肝、白牛肝等等,又因菌伞的大小、菌柄的粗细又分成了各类品质不一的价格体系。当牛肝菌炒出来就意味着厨房里面可以有点小小的节日气氛了,因为牛肝菌对下饭有特别的功效,它不像鸡枞那样吸引着,不能带动落后群众,也不像干巴菌那样能够星星之火燎原而又高价得难以企及。牛肝菌这种平易近人的美味存在,始终让我们有一段时间吃得膘肥体壮。那么金字塔的底层有没有蘑菇呢?当然有了,比如说类似青头菌啊扫把菌啊以及一些山野的什么菌花之类的东西,通常来讲,口感不好、味道不鲜、品相不佳的蘑菇都会沦落到底层,通常会出现在汽车站或者学校附近那些卖盒饭的摊位上。时过境迁,如今却也没有什么金字塔底层的蘑菇,只要能够构成自己的单一品类,稍加包装,稍加判断标准,又是一个新的拳头产品。离开多少年后我再回到故乡,发现蘑菇的价格已像房价一样水涨船高了,很难再吃到所谓的平价蘑菇,售卖的方式也越来越具备各种个性化了:用篮子装着、不许挑、不许剪、个性化定制、绝不退换。

蘑菇,它的价格很贵,蘑菇,它的味道鲜美。它除了在我们家乡生活的饭桌上起到不可或缺的庇护作用之外,还能够伴随我们走向远方。有的人会在蘑菇上市的旺季把采摘好的蘑菇用油泡制以后变成一种便携食品带着它考大学、带着它出去打工务农。这样,即便走向了他方,也依然仿佛在故乡一样品尝着蘑菇的芬芳。我离开家乡时间久远了,慢慢的也吃过不少别的美味,还是会常常不经意地想起某种野生菌的味道这是属于一年之中某个季节的乡愁。


饭醉分子闫涛


我的家乡什么最好吃?要说有好多,还真说不上哪个好吃,只能说用儿时的记忆回忆一下什么最喜欢吃。

儿童时期,那时候我们是没有什么零食可以吃的。其一,经济不准许,其二,有钱也买不到什么吃的。小时候的我们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和伙伴结伴去田头、山上或者树上找吃的,我的童年里觉得最好吃的算桑枣啦!

童年的回忆里,想吃桑枣需要走很远的路去别的村爬树采摘。

桑树树干很粗又高,想吃可没有那么容易,想摘桑枣,第一件事得学会爬树,爬不上树的只能站在树下流口水。不过农村的孩子基本会上树,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想尽一切办法都会爬上树摘桑枣。

小时候的我特别瘦,上树速度特别快,跟猴子一样,往往都是被伙伴点名爬树的。每次上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摘几个大的送进嘴尝鲜,那酸爽甜味现在都还记忆尤深,而树下的小伙伴看着我树上吃得欢,馋的口水直流!为了让小伙伴也能吃到,我让她们树下打开裙摆接桑枣,有的小伙伴穿的白裙子,为了吃也顾不上被桑枣染色了。

通常一颗桑树可以长很多桑枣,我们边吃还会边装袋,好吃的回家是要分享的。不过,我们嘴是甜了,但是衣服染色或者爬树蹭脏后,回家是要挨揍的,小时候的我们为了吃零食,都是痛并快乐着。

嘿嘿,最后分享几张桑枣图片,馋馋你们的味觉!话说你们家乡好吃的是什么,可以交流下童年时光的味道。





漫旅逛世界


先说一下基本全国都有的。

凉皮

虽然全国都有,但是各地不同。曾在西安待过一年,那里的凉皮的像方型的面条,是当做饭的,我们这里是当菜的。从小时候的1块,1块2,1块5,到现在已经是6块,8块了。去买凉皮永远都是一句话,不放豆芽,不放蒜,多放辣椒多放黄瓜。。小时候的凉皮是没有豆芽的。

烧烤


一二十年前,那时候出去吃烧烤,不叫吃烧烤,是说:走啊,吃羊肉串去啊。最早是路边站着吃,后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渐渐有了店,店内能坐三五桌,大点的店能做10来桌,主要是店门口,夏天基本爆满,几十桌甚至百桌,每个桌子上一个40-60厘米左右的小炉子,有一个料盒,炭是烧的果木木炭,肉是烤串师傅烤到两三成熟的,拿来自己烤,不需要点东西的,会有专人端着一大托盘,边走边喊,肉!!肉!!皮儿!!皮儿!!板筋!!板筋!!腰子!!腰子!!招呼过来说要什么,他随手抓一把放在你桌上,最后结账是属钎子的。干过坏事的举个手。。


煎饼

爬过泰山的都见过山上卖的上图这样的煎饼卷大葱吧。

在饭店里也吃过上图这样的煎饼卷大葱吧。

其实好多老泰安人吃煎饼方法多了,可以卷,可以就着,卷的东西就更多了,只要能卷起来的菜都可以,常见的就是炒鸡蛋,小豆腐(不是真正的豆腐,有兴趣的百度一下泰安的小豆腐或者扎腐),油条,等等,太多了。

赤鳞鱼(螭霖鱼)



泰山名菜,干炸赤鳞鱼,百八十块钱一条,是一条不是一盘。据说赤鳞鱼在夏天,放到石头上暴晒,会化掉,,,关于赤鳞鱼的传说还有很多。10来年以前一个朋友家里是养殖赤鳞鱼,收购赤鳞鱼的价格是多少10厘米以下10块钱一条,10-15厘米,每厘米涨一块钱,,13厘米就是13块,14厘米就是14块,超过15厘米的,价格,,,,就得另议了。这种鱼必须生活在水质很好的活水中,所以养殖的是循环流动的水。那时候朋友家送了我10条,到家还有一条健在。。

觉得贵的朋友可以在农家乐点一盘干炸小鲜鱼,当地河里的小鲜鱼,味道很不错。

其他的还有炸槐花,春芽,花椒芽,荷香等等,还有什么泰山炒鸡什么的。我们这里过年过节是必备炸货的,春天的春芽,槐花什么的,冻起来,中秋,过年都是可以吃到的。

最后总结一句,吃多了外面的东西,觉得最好吃的还是自己做的,想吃什么,买好了,回家自己一研究,就是一道绝世名菜


泰山下的萌宠


我最喜欢关中的拐枣

我出生在关中腹地,小时候缺粮,什么杂粮都吃过,第一次和堂弟分食橘子时,酸酸甜甜的味道,太心旷神怡了。

如今想吃橘子,实在容易,再说也不贵。但还是偏爱青皮的,小时候那酸酸甜甜的记忆,经久难忘。

关中物产丰饶,小时候是大集体,果树只能在私家院内偶尔见到。三叔家的桑椹,姑家的石榴,大伯家的火晶柿子,二姨家的桃杏,还真的见过。到新疆旅游后,这一切都不再稀罕,放开肚皮可劲吃,但真要难忘的,还是小时候吃过的拐枣。

这家伙没眉眼,没什么样子,长相奇奇怪怪,从来不是多贵,听小贩出自临潼。吃起来绵软多汁,甜如蜜,渣子很少,据说可以泡酒,可惜买不到了。

面对泡酒的一坛桑椹,我又想拐枣了。





多彩体坛


我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下面的一个小村庄,在辽宁省盘锦市长大,对老家的食物大部分来自父母饭桌上讲的名字,大部分没吃过,就对两种东西记忆深刻,一个是饹馇(小时候以为是鸽子)二是花生酥糖,小时候每四年会和父母坐火车回老家过年,这两样东西爷爷奶奶每次都会给我们带回东北,那就是小时候对故乡的记忆了。


河七月


我的家乡,宝鸡,炎帝故乡,特产擀面皮。

我小那会,擀面皮1块2一碗,味道好的呱呱叫。卖面皮的阿姨,拿起一股擀面皮去油泼辣子里串一下,然后拌面皮,红红的面皮,黄黄的豆芽还有绿色的黄瓜丝,卖相10分。

我特别爱吃擀面皮,每次上县城都要吃。我妈开玩笑说让我长大嫁给卖面皮的,吃个够。我一想这个好啊。

宝鸡除了擀面皮还有烙面皮也特别好吃😋。面皮里还有一种食物叫呱呱,很韧很有嚼头,比面筋还好吃😋



小白龙Max


我老家是四川广安的。我最喜欢吃我老家的腊肉,腊肉在我心中已经是儿时的记忆了。我已经有30年没有吃到自己家乡的腊肉了,小时候家庭穷,吃腊肉对我来说是非常奢侈的,每次吃腊肉,不是家里面有客人来还是家里面有什么事的时候才能有机会吃到,而且每次只能吃一点点,后来我就出去打工了,再后来就在福建泉州,南安市,安家,腊肉在我心目中那就是圣品,因为那是我家乡的美味。儿时的味蕾永远在我心里,脑海中缠绕着。家乡的味道永远忘不掉,人生不管你混的多大的成就,下至:工,农,士,上至:达,官,贵,家乡的美食永远是最好的。啊腊肉,我的最爱。😂😂😂😂😂😂😂,我相信。每位跟我一样离开故土的人,都非常怀念家乡的美味。


川闽人家


这些都是小时候比较爱吃的美食!

南瓜饼,小笼包,韭菜炒面,炒米粉,肉饼,海带!

小时候家里穷,一星期只吃一次肉,所以带点荤的食物都是不可多得的,每逢吃小笼包,肉饼,炒粉炒面都觉得很开心,那种开心是现在得到什么都比不上的!

所以现在常常喜欢做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怀念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慕慕美食记


好多好吃的,但是有一种可能一辈子也吃不到了,就是刺锅饼的果,其实就是扁扁的仙人掌,会开花结果的那种,果实是红色的,把皮扒开,里面是像百香果里面的样子差不多,但是是红色的,味道甜甜的,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我们小时候可爱吃了,经常吃一嘴的小绒刺😁好多年没吃到过了,现在这种仙人掌都见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