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2017年AMD發佈的Ryzen系列非常成功,以i7 extreme系列一半的價格達到了相似的性能,使得英特爾迫不得已“擠出一大管牙膏”。而AMD再接再厲,在Zen+系列推出之前首先發布了新Ryzen APU系列,這裡簡單敘述一下規格。

新的APU系列有兩款產品,分別是使用vega8核顯的2200G(4核4線程),使用Vega 11核顯的2400G(4核8線程)。兩款處理器功耗相同,頻率上2200G稍低,兩款處理器的三級緩存均削至4MB,與無GPU的Ryzen的系列相比有一些差距。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測試平臺: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微星 B350I PRO AC主板,芝奇3200 CL14 AMD專用條,雙通道8G。

對比平臺:AMD銳龍7 2700X,華碩 PRIME X470 Pro主板,32G 3200 CL14內存,GTX 750TI顯卡(頻率1019)。

測試軟件:3D Mark FS。

測試遊戲:彩虹六號。

彩虹六號特效為全低,TAA 50%,遊戲分辨率1080P,顯示分辨率2560P。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首先來談談2200G: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使用默認2400MHZ CL16時序,CPU和GPU保持默認3.5G和1100時,彩虹六號平均幀數62.1幀,最高幀數為70.9幀,滿足日常流暢遊戲需求。嘗試提高內存頻率到2667,這個頻率的內存很容易達到,彩虹六號平均幀數提高到64.8幀數,最高幀數為73.1。

將內存超到3200 CL14,這個頻率是zen+下的基本盤,能保證正常的穩定性,只需要稍微對SOC和內存加壓就可以得到。3D Mark FS分數為3179,已經摸到了GT1030 / MX150的邊。彩虹六號幀數提升到68.9幀數,最高為76.3。

超完了內存,再超CPU,這裡將CPU電壓提升到1.4v鎖定在4G,GPU電壓提升到1.25v 頻率鎖定在1500。此時3Dmark FS分數提升非常多,為3783,提升19%。

彩虹六號幀數提升到76.2,最高87.6,幅度10.6%。可見超頻CPU和GPU的提升比內存超頻的提升大的多,這裡還將內存降低到2400 CL16做測試組。3DMark FS的分數比默認頻率下 3200 CL14內存高。彩虹六號幀數70.5,最高為79.3。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內存對於APU提升還是比較多的,但超頻的提升要更大一些。故推薦購買2667頻率的內存,價格不貴且利於組建雙通道。

以上測試均使用銳龍7 2700X的原裝散熱器,就算壓達到145W功耗的2700X也完全不在話下,用來壓2200G足夠,硅脂使用的信越7921。實際結果表明,2200G溫度正常,風扇轉速均勻,使用下壓式散熱也完全足夠,形容2200G為ITX的救星也不為過。

接下來測試2400G: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2200G超過1030的結果已經使我感到意外了,然而更強的2400G還沒出場,其在超頻後性能提升相當可觀,在默頻與2400頻率CL16內存下,2400G的彩虹六號幀數就已經超過2200G超頻後的成績。

當我們使用CL14內存超頻至3200頻率時,2400G的3D Mark分數已提升至3855分,接近GTX 750Ti。彩虹六號最低幀數穩定在82左右,最高可達95幀,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遊戲時適當將畫面特效調高一些,感受更精細的遊戲畫面。

同時我也跑了一下Cinebench R15多線程,分數為809分,809分是什麼概念呢?我簡單描述一下,6核6線程的i5 8400是913分。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接下來,我們嘗試將2400G的CPU和GPU分別超頻至4G和1500Mhz,換用X470主板測試。實際CPU電壓為1.425v,GPU電壓為1.2v。FS分數可以用令人振奮來形容,與GTX 750Ti的差距僅為100分(100分是個基本可以忽略的分差)。彩虹六號最低幀數提高了6幀,達到88.9幀,最高為111.3幀。由此可見,超頻後的2400G可以較為流暢的體驗絕地求生,堡壘之夜及現在大部分的主流網遊了。如果你對遊戲流暢性有所追求,那麼2400G顯然更適合你。

在2400G的測試過程中,與前面一樣使用了銳龍7 2700X原裝散熱器。散熱器在測試兩款處理器時,測試2400G時的風扇轉速要比2200G高出不少,且2400G在超頻之後CPU功耗接近100W,整機140W左右。如果你選擇用2400G來組建自己的ITX平臺,無論你是否超頻,我都推薦你選用更好的下壓式散熱器,這樣更利於釋放2400G的性能。

總結:

全新一代的APU使用Ryzen架構,CPU性能相比前代的提升非常明顯。而GPU使用Vega架構,性能遠超UHD620不說,更是接近了當今主流的入門級GTX 750TI,性價比非常高。

無敵小鋼炮!AMD銳龍5 2400G / 銳龍3 2200G測試

據我觀察,銳龍3 2200G目前某寶和第三方渠道的售價在650元左右,2400G的價格稍微高,900元左右浮動。如果選擇搭配B350主板的板U套裝僅需1000-1300元上下,僅需進行簡單的超頻之後,就可以較為流暢的運行大部分遊戲,是我眼中組建ITX的最佳選擇。如果你想組一臺新電腦且預算有限的話,2400G與2200G顯然能滿足你在性能及預算方面的要求。

(本文由AMD銳龍APU試用知客 @看不懂自己的雙魚座 創作,轉載前請先與作者取得聯繫並獲得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