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对于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人都认为德国是遭到了苏、美、英、法等国的群殴而败亡,但在战争的初期,却是苏军遭到了德军率一帮小弟的群殴。在付出了恐怖的伤亡数字和难以承受的损失之后,缓过这口气来的苏军于1944年,在苏德战线的十个方向上,先后对德军及其仆从国实施了著名的“十次斯大林突击”。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诺夫哥罗德战役(1944年1月14日--3月1日)

这是苏军针对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指挥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16、第18集团军)的一场战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下辖48个师74.1万人,10000门火炮、389辆坦克和370架飞机。为了彻底解决威胁列宁格勒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苏军集结了戈沃罗夫大将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梅列茨科夫大将指挥的沃尔霍夫方面军及波波夫大将指挥的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并在波罗的还舰队和远程航空兵的支援下,对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展开了强大的进攻。

经过1个多月的激战,歼灭德军3个整师,重创23个师,同时苏军向西推进了220~280公里,彻底解除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威胁。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右岸乌克兰战役(1944年1月24日--4月7日)

这是苏军针对德军曼施坦因元帅“南方集团军群”的一次突击,德军在这里集中了96个师120万人,火炮16800门、坦克自行火炮2200辆、飞机1460架。苏军为了彻底歼灭战场南翼的德军集团,解放整个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地区,苏军集中了朱可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2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3、4方面军,总兵力260余万人,火炮28654门、坦克2015辆、作战飞机2600架,兵力为德军的2倍,炮兵多1.8倍,航空兵多1.6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则比德军多2倍。

此次突击歼灭德军10个师又1个旅,重创56个师,同时解放了整个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战争已经开始转移到德国本土。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克里米亚战役(1944年3月--5月12日)

这是由托尔布欣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叶廖缅科大将指挥的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的配合下,为解放克里木实施的进攻战役,同时也是苏军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三次。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德军部署了埃内克上将指挥的德军第17集团军的21个师,2个航空队的700架飞机,此外德军在黑海有100余艘军舰。苏军于3月26日至4月14日实施了敖德萨战役,于从4月8日开始实施克里木进攻战役。

在这两次战役中,苏军歼灭德军第6、第17集团军及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军仅在陆上就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军技术兵器几乎全部被苏军缴获。德军在1941—1942年,用250天才攻占了苏军守卫的塞瓦斯托波尔,而苏军仅在5天之内就夺回了该城,解放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保障了苏军的黑海控制权。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维堡战役 (1944年6月--8月)

随着盟军在法国北部开辟了第二战场,这就使德军处于两面夹击的困境,这时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已经减少到43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苏军开始了这场针对德国的仆从国芬兰军队的突击。此战苏军投入了戈沃罗夫元帅指挥的第21集团军和第23集团军,苏军的兵力比芬兰军队多一倍,火炮坦克多5倍,航空兵多2倍,并有波罗的海舰队的支援。

因此,此次的突击进攻顺利,至8月25日,芬兰政府要求与苏军和谈,9月15日苏芬停止军事行动,9月19日签订停战协定。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白俄罗斯战役 (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

白俄罗斯是德军在苏联最重要的一块立足之地,因此德军在这里配置了66.5个师,共计120万人的庞大部队,火炮1万门、坦克1000辆、飞机1400架。此战由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集结了了巴格拉米扬大将的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白罗斯第1方面军、扎哈罗夫上将的白罗斯第2方面军、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上将的白罗斯第3方面军的140万人,火炮31000门、坦克5200辆以及5个空军集团军的5000架飞机。

该战役共歼灭德军17个师又3个旅,另有50个师损失过半,约2000架飞机被击毁(德军后期的增援),使德军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以及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的一部分,并在东普鲁士方向上越过涅曼河进入德国本土。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

由于在苏军第二次突击在解放了大部分乌克兰地区,为了固守西乌克兰阻止苏军的进攻,为此德军修筑了三道完备的防御地带,纵深达40~50公里,担任防御的德军有40个师又2个旅,除后勤部队外有60万人的兵力,配备火炮迫击炮6300门,坦克自行火炮900辆,飞机700架。由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卡图科夫上将的第3集团军、第1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和巴拉诺夫中将指挥的骑兵机械化兵集群(坦克第25军、近卫骑兵第1军)共计120万人,火炮13000门、坦克2200辆、飞机3000架。苏军于7月13日发起进攻。

此战役苏军击溃德军23个师,全歼15个师。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1944年8月20日--9月)

希特勒对苏、罗边境的雅西--基什尼奥夫地域非常重视,一旦失去这一地区,德军不仅会失去石油、粮食和供应基地,而且希特勒的反动联盟也会土崩瓦解,为此德军地域部署了共50个师、90万人,火炮迫击炮7600门,坦克自行火炮400余辆,810架飞机实力强大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苏军参战的兵力有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托尔布欣大将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和和多瑙河区舰队,共计10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的125万人,火炮16000门、坦克1870辆、飞机2200架,并有海军舰队支援作战。

苏军仅8天战斗就歼灭20个师,击毙俘虏士兵25.6万人,同时使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退出希特勒的反动联盟,并对德宣战。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4年9月14日--11月24日)

对于德国来说,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既掩护着东普鲁士,又保护着德国舰队在波罗的海行动的安全,同时还可以从这里与北欧各国保持联系。因此德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这一地区,担任防御的是舍尔纳大将指挥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拥有50个兵团,70万人,装备了火炮7000门、坦克1200辆、飞机约400架。

苏军于9月14日发起进攻,11月底结束,德军的"北方"集团军群大部分被歼。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布达佩斯战役(1944年9月28日--1945年2月13日)

此战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托尔布欣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参战,共70个步兵师、3个坦克军、4个机械化军、3个骑兵军、1个海军陆战旅,在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的配合下,开始的第九次突击,主要战场是匈牙利境内的蒂斯河与多瑙河之间。德军为弗里斯纳上将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和“F”集团军群一部,共51个德国师和匈牙利师又2个旅,其中有9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化旅、1个骑兵旅,还有1个航空队担任支援。

苏军于1944年9月28日开始进攻,于1945年2月13日,解放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佩特萨莫-希尔克内斯战役(1944年10月7日--11月1日)

该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最后一次打击,苏军通过第四次和第八次的成功突击,已使苏德战场的北翼战略形势有利于苏军。由于德军从1944年9月开始把军队撤向了挪威北部,并在那里修建了完备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阵地,该防御阵地由三道防御地带组成,正面宽约60公里,纵深达150公里,兵力为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所属第19山地步兵军的5.3万人。苏军参战的是梅列茨科夫大将指挥的卡累利阿方面军所属第14集团军,兵力为9.7万人、2100门火炮和725架飞机,兵力比德军多0.8倍,火炮多1.8倍,坦克多1.5倍,飞机多5.3倍。

该战役于25日结束,德军损失3万多人。

苏军通过这“十次斯大林突击”,才打了苏德战场上的翻身仗

苏军的十次突击不但解放了苏联的全部国土,将战线向西推进至德国境内,而且使希特勒的法西斯国际联盟彻底崩溃,其盟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等国先后退出战争并对德宣战。可以说,真正令苏军翻身并将德军赶出苏联本土的战役,是这著名的“十次斯大林突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