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有座因水而得名,又因水而消失水路重鎮

位於金寨縣東大門的張衝鄉,一九五七年修建響洪甸水庫前稱“流波鎮”,系舊時金寨三大重鎮之一,經濟、文化中心。因鎮東南有黃樹嶺大(zhuang音撞,水衝成的石坑)眼和龍潭小眼二瀑布,又俗稱流波;明末清初時始稱劉婆。境內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山澗無數溪流,奔湧滔滔(流波鎮因此得名),在蘇口村東西兩側匯入西淠河,西側的沖積小平原便成了千年古鎮流波鎮的鎮址(現屬響洪甸水庫淹沒區)。

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有座因水而得名,又因水而消失水路重鎮

流波水道,古為吳楚通道,後為由江北淮南去武漢的必經之地,東西兩河將大宗竹、木、茶等山貨由排筏運至淮北或山東、河北等地;進山水運以鹽業為主。陸路,東通霍山,西達金家寨和商城、固始,南抵羅田、英山,北上六安,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自然賦予張衝“流淌的水波”,沖刷出了古商道,也塑造了流波一帶自然田園美景。

流波鎮商業以竹、木、茶、鹽四業為盛。當地食品以糕點和水豆腐為有名。糕點名產有皮糖、寸金糖、疊酥、槓子糖、桂花糖等。水豆腐又名站板豆腐,水質好,做工精,質地細嫩、清白,水燴涼拌咸宜,且味美可口,可與八公山豆腐媲美。 交通方面,流波鎮有水陸之便。水運,有東西兩河將大宗竹、木、茶等山貨由排筏運至淮北或山東、河北等地。進山水運以鹽業為主。陸路,東通霍山,西達金家寨和商固,南抵英山,北上六安。

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有座因水而得名,又因水而消失水路重鎮

當時繁榮程度

民國38年6月流波解放,流波區政府駐此。因興建響洪甸水庫,少數居民遷縣城梅山,或近遷張衝,多數西遷8公里外的青山鎮。移民前夕,流波鎮有1048戶、3860人。

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有座因水而得名,又因水而消失水路重鎮

流波鎮是我縣頗負盛名的三大古鎮之一。它座落在燕子河、青龍河下游沖積小平原上。流波一帶,特產豐富,曾是我縣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一九五七年,修建響洪甸水庫後,變為淹沒區,鎮名亦隨之取消。原址現位於張衝鄉境內。

安徽六安市金寨縣有座因水而得名,又因水而消失水路重鎮

現在張衝鄉及庫區,竹鄉,旅遊業,一體化發展。境內有流波古渡,東西石童眼,龍潭飛瀑,蛤蟆石,小海島等豐厚的人文景觀。過去了六十多年了,當地的老人還記得當時的繁華,記憶猶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