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人民公安報》頭版重要位置長篇報導山西公安「放管服效」改革成效!

「重要新闻/深度报道」《人民公安报》头版重要位置长篇报道山西公安“放管服效”改革成效!

「重要新闻/深度报道」《人民公安报》头版重要位置长篇报道山西公安“放管服效”改革成效!

人民公安報頭版專稿

踩準點位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觀察(上)

如何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深入推進公安審批服務便民化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抓手和突破口,著力解決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如何緊緊抓住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具體辦事服務事項,著力提升公安政務服務的標準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努力為方便群眾辦事創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山西公安機關深化“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緊密結合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成功找到了答案。今年以來,山西公安機關主動適應網絡信息化發展趨勢,建成推出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平臺,涵蓋了公安戶政、治安、交管、出入境等254項審批服務事項,實現95%以上事項“一次辦”,85%以上的辦理量做到“一網通”,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辦事的便利、快捷、順心、舒心。

山西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劉新雲表示:“這一次上線的系統和以往不一樣,過去上線的系統大部分是內部的系統,這一次上線的系統不僅解決了內部的程序流轉,更重要的是搭建了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讓人民群眾在生活和工作中與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實現了‘零距離’接觸,這是一次警務革命,是一次用信息化實現警務現代化的山西實踐。”

1

找準真需求:高位謀劃,“一把手”不折不扣狠抓落實

2018年3月23日,山西省公安廳改革辦專職副主任高守萍清楚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她隨省廳考察組結束外出調研,準備返程。在機場,考察組一行接到一個電話,通知所有人員返回山西后,立即參加公安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專題部署會。

等到飛機落地,考察組一行一刻沒有耽擱,所有人拉著行李箱趕赴會場。“從外出考察那一刻起,改革就步入了進行時。”高守萍回憶說。

就在這樣緊鑼密鼓的氛圍中,一場改革“大考”拉開了大幕。

為了對改革進行高位謀劃,確保整體改革在一個“指揮棒”下順利有序推進,山西省公安廳改革伊始就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審批服務便民化領導組,主要領導親自審定方案,親自部署推進,每週調度工作進展情況,快節奏推動平臺建設。各位廳領導分兵把口、分頭督導,協調推動工作落實。

在這次改革中,出入境管理部門承擔“重頭戲”。如何緊跟步調,按下改革“啟動鍵”?山西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局長雷娜坦言,各級公安機關堅持把審批服務便民化作為“一把手”工程,對照省廳下達的任務要求,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實行清單化推進,並作為年度綜合考評項目,不折不扣狠抓落實。

改革頭緒很多,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山西公安機關為此把企業和群眾高度關注、辦理量大的重點領域和服務事項作為突破口。記者採訪瞭解到,按照全面梳理到位的要求,山西公安機關於3月底前集中對254項審批服務事項進行了摸底梳理。同時,按照“能簡則簡、能放則放”原則,於4月底前全部完成了對內部審批工作規程的重新修訂編制,完善了面向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指南和流程圖,並全部上線公開,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辦理流程最優化、提交材料最簡化,確保了操作要求的標準統一、權力下放的徹底到位。

踩準點位,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開始發力……

2

突出快節奏:快馬加鞭,50天搭建審批服務便民平臺

手機微信關注“山西公安”微信公眾號、註冊後填寫預約申請信息、進行電子簽名,簡單幾步操作、短短几分鐘,註銷機動車駕駛證業務已辦理完畢,申請者實現一次辦結。近日,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交管業務上線,讓前來登記和註銷的市民直呼“沒想到”。

最好的審批服務,就在於老百姓似乎感覺不到服務,卻被服務得很好;相關部門沒怎麼幹預,卻已把依法應當審核的信息處理完成。雖未見面,卻在身邊。優質而高效的公共服務,常常會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在這背後,是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平臺在提供強大支撐。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方便服務群眾,山西省公安廳與國內頂尖互聯網服務商騰訊公司密切協作,組織省、市公安機關近百名業務骨幹與騰訊技術團隊百餘名技術人員集中辦公,分別組建了治安戶政、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等審批服務便民化專項工作團隊,跨部門數據對接團隊、平臺測試團隊和處理投訴建議團隊,以時不我待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全力推動平臺建設。

郭進文,是山西省公安廳交管局的一名網絡工程師。這段日子,他沒少“折騰”。用他的話來說,家裡的飯菜都不知道是啥味了。為了對接相關數據,郭進文和同事們每天都吃住在單位,已經連續1個月沒有回家。

像這樣加班加點,其實幾乎出現在山西各級公安機關。為切實建設好“一網通一次辦”平臺這一創新性的民生警務工程,使企業和群眾儘快享受到改革成果,山西省各級公安機關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快節奏,使平臺建設“每日迭代、隨時更新”,僅用50天的時間便完成了原本至少需要半年時間的工作量,確保了平臺如期上線試運行。

太原是此次改革的兩個試點城市之一。目睹這場改革進程,太原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治部主任、改革辦主任米炳生直言,這樣的改革力度在山西公安歷史上前所未有。

3

聚焦深應用:整合資源,與24個部門建立數據共享交換機制

自主申請、自主受理、自主打印……楊林是太原市下元商貿城負責人,急等出國的他向單位提交申請材料時,被告知需出具一份無犯罪記錄證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來到太原市公安局和平南路派出所辦理窗口,只用了不到3分鐘,他就順利拿到了自助打印證明。

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平臺推出自助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功能,解決了楊林的燃眉之急,但這並非個案。針對群眾在升學、應聘等過程中經常需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卻又囿於辦理流程複雜、群眾需在多個部門間來回奔波的實際,山西公安機關通過大數據查詢、整合信息,推出了自助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功能,群眾只需在平臺相應界面提交申請,系統在後臺自動比對審核後,根據收到的反饋結果自行下載打印即可。

自助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功能的開通,不僅實現了無審批、零跑腿、全網全流程辦理,還大量減少基層民警的工作量。太原市公安局和平南路派出所民警韓經榮感慨:“網上自動辦理與實地無差別辦理業務,所辦信息通過短信平臺通知所在地派出所主管民警知悉,方便統計和核查,提高了社會管理能力。”

其實,自助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功能之所以能夠開通,貴在打通了數據壁壘。山西公安機關以實現跨部門系統兼容、數據對接、資源共享為保障,及時與人社、住建、民政等24個部門建立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按需交換數據資源,已累計共享數據1200餘萬條,大大提升了跨部門網上獲取證明材料的能力,有效解決了群眾和企業重複提交證明材料的難題。同時,依託山西省“一雲多網、兩級中心”公安大數據架構,堅決破除部門警種信息壁壘、孤網運行弊端,構建了“服務集成—數據匯聚—信息流轉一網通、網上預約—綜合受理—限時審批一次辦”的服務模式,使群眾和企業省內異地辦事再也無需往返奔波。

有業內專家表示,數據共享交換機制正在山西形成,信息“孤島”的現象即將被打破。

4

注重立體化:破解風險,確保網絡平臺防攻擊防滲透防洩密

在太原市便民服務大廳的公安窗口,記者看到一些自助終端設備正在調試安裝。這是山西公安機關率先推行的公安審批服務自助辦理服務。以後,就像到銀行ATM機上辦理支付、匯款、轉賬業務一樣,人們完全可以自主辦理公安審批服務,而不用再去窗口叫號排隊。

操作與銀行ATM機上一樣簡便,是否與銀行ATM機一樣安全?山西省公安廳大數據辦負責人裴相告訴記者,在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平臺背後,一個立體化的安全防控體系已經建立。

為了防攻擊、防滲透、防洩密,山西公安機關針對公安內網和社會外網在系統對接、數據交換、資源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兼顧系統運行效率和整體運行安全,把加強網絡邊界防護作為根本保障,充分整合公安內外部數據資源,建立了集用戶安全、信息安全、應用安全、系統安全為一體的立體化安全體系,建設了多維身份認證體系,分級分類管理涉密數據、內部數據、社會數據,實現了實人實名實證、分級分類授權,進一步夯實了大數據安全保障基礎,確保了數據為我所用、由我所控,提升了公安信息網絡主動防禦和動態監測水平。

“以自助開具無犯罪記錄證明為例,形成的有無犯罪記錄數據,都是再與該人戶口所在派出所主管民警信息綁定,網上生成並加蓋派出所印章的不可篡改的文件,然後推送到群眾微信端。”裴相透露,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山西省公安廳還聘請全國知名網絡安全專家,一起研究數據安全、通道安全、服務器安全的加固方案,從各個方面保證山西公安審批服務“一網通一次辦”平臺的安全運行。

“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公安政務服務“添翼”。在這場改革“大考”中,山西公安機關牢牢把安全底線抓在了自己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