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移民企業家授人以漁 助300移民婦女技能脫貧

三峡移民企业家授人以渔 助300移民妇女技能脱贫

望西珍在家中繡枕套

(通訊員:徐天宜)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衝村村口廣場附近,有一間“許家衝移民創業中心”,這裡也是三峽移民謝蓉的創業基地——宜昌繡女工藝品專業合作社。一批批當地的移民婦女在這裡接受免費的牽花繡技能培訓,使得這裡成為富有三峽特色的刺繡工藝品的發源地。

謝蓉與鎮上的其他村民一樣,是三峽壩區的移民。2012年她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並開始在景區售賣她和姐妹們做的十字繡,但十字繡缺乏當地特色,銷量並不好。她說,“十字繡誰都會,沒特色,我想找到我們三峽人獨有的特色產品,所以我想起了小時候我外婆那一代人繡的牽花繡。”再加上三峽一帶盛產艾葉,於是,謝蓉確定了“牽花繡+艾草”的商品定位,並於2013年成立了沁邑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三峽·艾”為產品理念,主打牽花繡鞋墊、鞋子以及用艾葉填充的牽花繡抱枕等特色商品。

隨著銷量的好轉,謝蓉想到一個讓村裡的姐妹們都富裕起來的方法——技能培訓。今年64歲的移民付承香是牽花繡的非遺傳承人,也是牽花秀技能培訓班的老師。像付阿姨這樣的刺繡老師還有很多,謝蓉把他們請來為想學習刺繡技藝的人做免費培訓,並且基地還會為家裡住得較遠的學員提供餐飲和交通補助費。

培訓、考核通過後,學員便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工作了。合作社一旦接到訂單就會通知學員,學員們自行到基地取布,刺繡工作均在個人家中完成,最終按指定日期的上交件數結算勞務費。零基礎的移民戶望西珍在去年夏天經過9天的技能培訓後,目前已經可以獨立完成枕套的製作了。她說,繡一個枕套需要花一天的時間,一個枕套可以賺30塊錢,“平時在家裡邊看電視邊刺繡,我一個月能賺一千多元”。由於目前農村的女性大多是留守婦女和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主要任務就是帶孩子和做家務,如果能利用閒暇時間賺些錢,對她們來說再好不過。

截至目前,謝蓉的基地已經培訓了300多名“繡娘”,賦予她們就業技能、為她們提供工作崗位,提高了她們的個人收入。她對牽花繡產品的開發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得以傳承,使許家衝村“繡娘”們的作品走出三峽。謝蓉對當地特色產品的精準開發和她開創的靈活就業的經營模式值得學習、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