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开发农庄赚到钱的人,从不对外人讲这5点!

那些开发农庄赚到钱的人,从不对外人讲这5点!

根据农财发〔2017〕11号,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认定和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这一项支持政策,使农业现代产业园更加引人关注。由此,本文对六个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案例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期望籍此对建设现代农庄模式下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投资有借鉴意义。

现代农庄模式如何打造?

1.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地位

现代农庄规划建设要充分挖掘当地特色的农业资源,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升种养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塑造地方品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使特色产业成为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如何发展核心产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品质田园生活、创造优美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为降低资源和环境压力,现代农庄可使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支撑,构建农居循环社区,在确保产业发展件下,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和观光游憩环境。

2.打造“主题”农业和“体验”农业

创意“主题”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所催生新型农业形态的典型代表,其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开发。例如邢台南和嘉年华,打造乡村乐园“主题”农庄,形成蔬菜、瓜果、花卉、粮食、功能性植物、水科技等六大特色主题景区,深度挖掘当地特色产业与传统民俗文化等并使其商品化,促进产业融合。

休闲农业的基础是农业,目的是休闲,本质是体验。 “体验”与“感受”已经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情景消费”。例如台湾南投县桃米村,村民用纸、布、石头等制作当地特色手工艺品,不断宣传当地种类丰富的青蛙和蜻蜓。另外,还在曾经震区位置设置人工湖与布景,将情景主题定位为“摇晃的记忆”。据公开数据,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量近1500人,每年门票收入折合人民币200多万。

3.田园风貌环境的保护

现代农庄规划建设要尊重乡村山、水、田、园、路、屋等的生态格局,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农村环境治理机制,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农村污水、垃圾治理配套设施等,充分发挥乡村特有景观的功能与风貌魅力,使其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环境基底。

(二)现代农庄功能区设置

那些开发农庄赚到钱的人,从不对外人讲这5点!

1.景观吸引核

现代农庄模式的田园综合体通常位于地形丰富多变、景观资质良好的地段,可建设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等景观区,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使游人放松身心、体会农业魅力。景观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田园综合体打造的关键。

2.休闲聚焦区

休闲聚集区以“文旅+体验”为主题,结合当地地理特色、传统文明、农村田园生态风光的基础,开发特色主题观光区域,以田园风光和生态宜居为重点,满足城乡居民休闲观光、农事体验需求提供场所,是增强综合体吸引力重要途径。

3.农业生产区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农业生产区是田园综合体的生产区域。农业生产区主要任务是保障基础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同时兼具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旅游多重功能,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

4. 居住发展带

居住发展带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居住区。其建筑在农村原有居住区基础之上,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各种生活及休闲需求。

5. 社区配套网

社区配套网保障田园综合体各功能区正常运行,为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包括服务农业生产领域的金融、技术、电商等,也包括服务居民生活领域的医疗、教育、商业、培训等内容。

小结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田园综合体是解决“城市乡愁”的钥匙,也是促进“农村振兴”的关键。打造现代农庄模式下的田园综合体项目,是推动农业农产品产销提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农民探索多元化的生产经营的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