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美國的幸福研究者瓦力恩特說過“生活中唯一真正重要的東西就是你和其他人的關係

。”簡單來說,友情和親情對幸福來說是最重要的。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那麼在孩子成長之初,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學會建立和維護與他人的關係,讓孩子具備社交的能力。

堅果認為有些孩子是天生的社交能手,不需要刻意培養,就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而有些孩子可能相對遲鈍、木訥一些。堅果的朋友有兩個兒子,一個9歲,一個6歲,他們的性格、氣質完全不同,社交能力也不同。大寶在和人交流的時候比較直接一些,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而小寶就圓滑很多,他知道不同的話需要不同的語氣,和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

90%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事實證明,懂得社交的孩子更“吃得開”些,還是大寶和小寶的例子,有次堅果帶兒子和大寶小寶們一起玩,兒子手裡有個球,大寶上前就說,“來,把球給我,讓我玩會”。兒子看了一眼大寶,大聲說“不給”,然後扭頭就走了。這時候小寶過來了,他笑著摸了摸兒子的頭,輕輕的說“把球球給哥哥玩一會兒,好嗎?”怎料兒子愉快的把球遞給了小寶,然後爽快的說了聲“好吧!”

孩子的社交能力弱不必過於擔心,父母們可以通過後天對孩子的培養,下面幾個方法能夠幫助家長們有效的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首先,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的情緒管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長期的培養。

1)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父母可以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告訴孩子各個情緒的名稱,例如,孩子高興的時候,告訴他現在的情緒是開心,愉快的,孩子最愛的玩具弄丟了,孩子哭了起來,告訴孩子此時他的情緒是傷心、難過的。

90%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2)幫助孩子排解情緒。當孩子非常傷心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告訴他可以哭泣,也可以獨自待一會。

3)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其次,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情緒,給與他人恰當的回應(共情能力)。

1)父母需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承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哭鬧時,不要阻止孩子,而是去關心和理解他的情緒和感受。

90%的家長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

2)學會“察言觀色”,學會識別他人的面部情緒。父母們可以在家給孩子進行練習,做出不同的表情,讓孩子識別。

3)多讓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樣與他人“共情”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比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有說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