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父母不會陪寶寶玩,孩子疏遠你這鍋自己背

辛苦一天回到家,本想和寶寶多呆一會,他卻非要自己玩。

生日時給寶寶精心準備的禮物,扔在一邊不玩,說他不喜歡。

接寶寶放學回家,想要關心一下今天都發生了什麼有趣事情,他卻不想說話......

如果以上場景都發生在你身邊,那麼你和寶寶的關係就已經很疏遠了。

90%以上的父母不會陪寶寶玩,孩子疏遠你這鍋自己背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寶寶不像是大人通過語言溝通與他人維繫感情,他們的溝通方式其實就是遊戲。而禁止寶寶遊戲,就好像禁止成人說話和思考。

遊戲,是親子之間主要的溝通方式,它就像我們不假思索地呼吸、走路一樣,自然、隨意。

所以,怎樣才能真正掌握與寶寶溝通的“秘訣”,用遊戲走進寶寶的內心,這三大“陪玩法則”你必須掌握。

把自己的身份放低,讓寶寶成為遊戲的主角

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角,不是以年長者的強硬態度加入遊戲,而是迴歸遊戲本質,孩子覺得怎麼玩有趣,就怎麼陪她玩,才是最對的選擇。

就像媽媽在教寶寶學步時,他們經常會摔倒,而如果你在旁邊以一種好玩的方式假裝摔倒,可以用學步以咯咯笑的方式來釋放他們的恐懼感,這比起你只是在他們耳邊說“別怕,摔倒了也不怕”,或者直接抱起來下次再學,要好很多。

90%以上的父母不會陪寶寶玩,孩子疏遠你這鍋自己背

這樣的學步方式為什麼更好?媽媽與寶寶通過輕鬆的遊戲方式建立聯結,同時讓他們當主角,這樣不僅有趣、易接受,也能更好的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不要急著干預,先觀察寶寶然後適時加入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他的著作《遊戲力》裡舉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例子,被稱為“伴奏”:

一位媽媽忙著用吸塵器清理地板時,寶寶卻突然提著醫生玩具包經過她的面前,走到門口,跟她說再見。“我要去醫院了,再見!”這時候你會跟你的寶寶說什麼?“媽媽忙呢,一會再陪寶寶玩。”大多數媽媽都會這樣,但這位媽媽卻微笑著跟寶寶擺擺手告別,最後問寶寶:“你回來了嗎?”他回答:“嗯!”然後過去抱緊寶寶,告訴寶寶她有多高興。

90%以上的父母不會陪寶寶玩,孩子疏遠你這鍋自己背

仔細觀察,然後適時插入遊戲,只需一小步,就能與他們建立聯結。有時候寶寶可能只是需要有人來欣賞他們的魔術或者笑話,而你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說不定下一秒你就聽到了他的內心。

和寶寶一塊遊戲,也是當父母的責任

寶寶出生後,對這個世界是完全陌生的,是我們通過給予她關注,回應她的需求,逐漸建立了親密聯結,而這其中,陪玩是很重要的途徑之一。

90%以上的父母不會陪寶寶玩,孩子疏遠你這鍋自己背

有位媽媽曾經告訴我說:“和寶寶一起玩不可能一直有趣,但我還會堅持,因為我知道最後我們都會快樂。而且,我用他們的方式玩得越多,他們也就越願意在日常生活中跟我袒露心扉,跟我講他們身邊發生的事情。”

其實,走近寶寶的方式有很多,但遊戲就是最好的辦法,通過遊戲瞭解他們的想法,體驗他們的感受,我們的家庭教育也會變得越來越完整。

對於父母來說,沒有什麼能比失去與寶寶的聯結更讓人傷心和痛苦。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與寶寶之間隔著一堵高牆,我們撞破腦袋也找不到門。

但其實,融入孩子的世界並沒那麼難,你的參與方式決定了你與孩子的親密程度,用遊戲將自己與孩子調在同一頻道,才能讓他們更好的敞開心扉,迎接你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