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來自於

秦人數百年的艱苦奮鬥,商鞅變法改革的巨大社會影響和秦孝公、秦昭王、秦始皇等諸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卓越的領導能力。

特別是在秦始皇時期,秦國對統一全國的積累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水平,因而得以橫掃六合,虎視天下。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秦始皇13歲繼位為秦王,38歲統一天下,50歲崩於沙丘。在他37年的君王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還是作為秦王嬴政為治理秦國和統一天下而奔忙的。

從一位13歲的弱冠少年,再到雄才大略的一統之主,嬴政經歷了一一場又一場的艱險挑戰,其中最為我們所知的,無疑是他在親政後,廣招山東名士,內用李斯,外同王翦,攻滅東方六國的統一戰爭歷程,以及多次的遇刺脫險。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秦王嬴政從出生到22歲親政的這段日子裡,秦國同樣有一場精彩的政治博弈,其中各方鬥爭迷霧重重又精彩紛呈,也直接促成了在嬴政親政後秦國政治格局,對其後統一戰爭的影響格外深遠。

這段朝堂戰爭始於嬴政父親嬴異即異人)遇上呂不韋開始,結束於嫪毐之亂。

我們知道,秦莊襄王嬴異本為秦惠文王安國君庶子,生母夏姬,不受安國君寵信,母不受寵自然子無所貴,秦昭王四十二年,17歲的嬴異被派往趙國為質子,20歲時認識著名投資人呂不韋,22歲呂不韋將趙姬獻給嬴異,趙姬懷孕。(關於秦王生父的問題本文不做討論)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同一年,在呂不韋的運作下,嬴異成為了安國君正妻華陽夫人的養子,也從一個失寵的質子成為王太子安國君的嫡子,地位一再升高,趙國宗室也對他禮遇有加.

但就在這一年,也就是秦昭王四十七年,發生了改變整個中國局勢的長平之戰,殺神白起坑殺40萬趙國降兵,歷史選擇了秦國成為統一天下的國家。

趙國輸掉了國運,國土大部喪失,秦軍在第二年再次出兵伐趙,而就在這一年,嬴政出生。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值得注意的是,在嬴政剛出生後不久,趙都邯鄲就被秦軍大軍圍困,嬴異在趙國的處境與他剛成為華陽夫人養子之時有了天壤之別。趙國宗室苦於秦軍的圍困,極度仇恨秦國人,嬴異一家成了趙人洩憤的目標,但依靠呂不韋雄厚的財力收買了邯鄲刑獄中的官員,呂不韋和嬴異逃出了邯鄲城,被秦軍護送回咸陽,而趙姬和年僅三歲的嬴政被留在了危機四伏的邯鄲城內。

秦軍圍攻邯鄲城不克,趙姬和嬴政也不能出城,趙人時刻想殺掉嬴政這個秦人的兒子,但趙姬孃家在趙國內根基深厚,母子兩人得以保全

不得已逃出趙國回到秦國的嬴異,此時在秦國獲得了養母華陽夫人的庇護,同時因為自己政治地位的提高,自己的生母夏姬的地位也有所提高,這位不受寵的母親,也因為地位的提高開始參與到政治博弈之中。

在嬴異回到秦國後,他的生母夏姬以趙姬和嬴政在邯鄲生死不明為由,為嬴異重新選擇了一位妻妾——韓夫人

,根據秦漢時期諸侯國聯姻的習慣,這位韓夫人應該是一名韓國的宗室女子,因此可以判斷出嬴異的生母夏姬也是來自韓國,而在秦昭王五十一年時,這位韓夫人生下了兒子,他就是嬴政的異母弟成蟜(jiao)

諸侯國的宗室公子娶妻納妾本是常事,但是嫡子和庶子娶妻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嫡子作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妻妾一般都是帶有某些政治符號的,就像夏姬為嬴異選擇了一位自己國家的宗室女子,剩下兒子,就很容易形成一個韓國外戚集團。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而嬴異政治上的母親——華陽夫人,雖然沒有兒子,但是作為王太子正妻,又是從楚國來的宗室女子,擁有從宣太后時期就繼承下來的政治資本。而由於呂不韋的溝通,華陽夫人對趙姬和嬴政有親近感,雖然沒有血肉親情,但是趙姬一直受華陽夫人所欣賞,嬴政在華陽夫人眼裡也是未來繼承王位的不二人選。

在趙姬帶嬴政回秦的秦昭王五十六年,秦昭王薨斃,而安國君也只當了三天的秦王就去世,嬴異當了三天的王太子就上位為秦王,

華陽夫人被尊為華陽太后,夏姬被尊為夏太后,兩宮並立局面形成,以此二人為代表的楚國和韓國外戚集團也正是走上秦國的朝堂,成為互相制衡的利益集團。

這兩為太后,在支持莊襄王嬴異上意見是統一的,但對待趙姬和韓夫人的態度上,兩位太后有明顯的偏向。

華陽太后認可趙姬的正夫人之位,嬴政的嫡長子地位;而夏太后親自挑選了韓夫人,成蟜又從小長在他的身邊,關係非同一般,自然希望秦王的繼承權能夠歸於成蛟。

但是有一點必須提出,從實際情況的角度,我們可以知道,在趙姬和嬴政在趙國生死不明的6年中,在嬴異身邊的韓夫人竟沒能拿下正妻之位,還是說明華陽夫人在秦宮之中擁有絕對的權力,楚國外戚集團的實力還是強國韓國外戚集團,雖然史書中沒有嚴明這些負責的關係和暗地裡的激烈爭鬥,但是大體上還是可以聯想的。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嬴異即位後,趙姬立刻被立為帝太后,嬴政被立為王太子,在他的平衡之下,宗室朝臣的名分地位都基本確定,兩宮太后也相安無事,兩位夫人也看似姐妹情深,嬴政和成蟜也似乎在父母的愛護中一同成長。

當然,這些美好現實的前提,都是莊襄王在世。

公元前247年,當了三年親王的嬴異薨斃,沒有任何政變,沒有任何衝突,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但是在他繼位後,秦國的政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個“主少國疑”的朝堂狀況下,秦王嬴政和成蟜的爭鬥,也日趨明顯和白熱化。

在以往的歷史印象中,嬴政年少繼位到親政的這八年之中,帝太后和呂不韋是秦國的主政者,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的錯誤。

首先,嬴政初繼位時,秦國有三位太后,除了他的母親帝太后,還有更為老牌的華陽太后和夏太后,他們代表各自的勢力,其中華陽太后為代表的楚國外戚集團佔絕對優勢,帝太后更是依附於楚國外戚集團,在這個集團之中,華陽太后的弟弟陽泉君,楚國宗室昌平君、昌文君更是秦國朝堂的實權派,

因而帝太后把持朝政的說法有明顯錯誤;

其次,嬴政初為秦王時,呂不韋在朝堂的作用也沒有那麼明顯,他只是一位對嬴政繼位有功勞的朝臣而已,地位更是不如秦昭襄王時期的蒙獒等人。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因此可以看到,秦王嬴政在繼位之初,並沒有受到來自於弟弟成蟜的過多威脅,但是到了秦王政七年,也就是他親政前兩年,發生了一件影響秦國政局的大事,使得原本平衡的朝堂發生了鉅變,也引發了秦國自宣太后以來的最大危機。

首先,劇《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秦王政五年,十五歲的公子成蟜出使韓國,不費一兵一卒從韓國拿回了“百里之地”,獲封“長安君”。

試想一下,一個十五歲的秦國公子,從敵國靠一張嘴取得百里之地,確實非同尋常,但是聯繫一下夏太后及韓夫人的韓國背景,這一場給成蟜個人增加曝光度的事件,不能不讓人懷疑為一場精心安排的外交陰謀,也是一場韓國外戚集團向掌權的楚國外戚集團的宣戰或反擊。

因為在秦法之中,沒有功勞的公子是沒有官職爵位的,因此這場有可能是特意安排的外交活動,也是韓國外戚集團力挺公子成蟜的信號。

但是很遺憾的是,韓國外戚集團的反擊因為一個人的去世被迫終止了,這個人就是成蟜的最大靠山——夏太后。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七年,夏太后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夏太后前腳去世,成蟜後腳就反叛降趙,這背後不會沒有關聯。

在夏太后去世後,韓國外戚集團失去了主心骨,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華陽夫人為代表的楚國外戚集團一家獨大。

但是根據政治的規律,平衡的兩方有其中一方衰落,會有新的一方代替他們構成平衡,而代替韓國外戚集團成為朝堂新貴的不是別人,正式曾經依附於華陽太后的帝太后趙姬為代表的楚國集團,這個新生政治集團的聲勢,比曾經的夏太后大得多,而幫助帝太后實現對抗華陽太后的,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名字——嫪毐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嫪毐的上位,人們普遍的觀念是因為他是帝太后的面首,以內太后的寵信而位極人臣,甚至得以封侯,最後為秦王嬴政忌憚而反叛,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嫪毐此人,確實是因為呂不韋發現他的特殊能力,為擺脫帝太后的糾纏而送到宮中的,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嫪毐有能力反叛秦王嬴政的資本。

因為秦法規定,無軍功不能封爵,嫪毐一個常住宮中供太后淫樂的面首能夠封爵,絕不是帝太后破了嚴苛的秦法,而是因為此人確實有軍功,那麼他的軍功來自哪裡?

我們只要梳理一下秦王政八年的大事記就能看出端倪:

秦王政八年,嫪毐封為長信侯;之前的資料中提到過,秦王政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叛亂投降趙國,同年被剿滅;而更重要的是,秦王政八年,秦國與外國並無戰時,我們可以一次得出一個驚人的推論:帶兵剿滅成蟜的,就是帝太后的面首嫪毐!

嫪毐被封侯後,代表著趙國外戚勢力登上秦國的朝堂,而嫪毐此人,不到和帝太后生有兩子,而且還讓他處理大小事務,使用秦王的宮室、車架、衣服和獵場,而秦國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區更是成為嫪毐的封國。

這樣的待遇和恩寵,既是嫪毐本人在朝堂的地位尊崇至極,趙國外戚集團的聲望也一日盛過一日,這不由地招致了華陽太后的忌憚和敵對。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華陽太后為代表的楚國外戚集團,對於秦王政的支持是一如既往的,但是在皇帝為親政之前,權柄是絕對不能分為外人的,嫪毐的跋扈,讓這位歷經四朝的太后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他們需要一個機會去壓制甚至除掉嫪毐,而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

秦王政八年低,嫪毐在宮中醉酒遊戲式發生了爭吵,嫪毐用這樣的話斥責對方:“吾乃皇帝假父也,屢人子何敢乃與吾亢!”大致意思就是喝醉了吹牛,說自己是皇帝的乾爹之類的話。醉酒之時說出這話,確實大不敬,更可怕的是他的話被人告發給了華陽太后,隨即傳遍了朝堂。

大臣們對於這種大不敬的話很是反感,對於嫪毐的惡意也加深不少,根據秦王宮內的一些潛規則而言,太后養面首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面首侮辱皇帝確是大不敬之罪,特別是在秦王政即將滿二十二歲親政的時候,這種大不敬的罪行很可能受到嚴懲。更嚴重的是嫪毐得到了消息,華陽太后可能會在秦王親政時對自己下手,這從另一個層面促成了嫪毐的狗急跳牆。

秦王政九年四月,秦王政率宗室大臣前往雍城(近陝西寶雞)進行管理,嫪毐在咸陽發動了叛亂,他矯詔調兵,並進攻雍城的蘄年宮。秦王嬴政迅速做出反應,派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發兵抵抗,雙方大戰於咸陽,嫪毐兵敗。

嫪毐的叛亂,可以說是必敗無疑,但是為何其中有一些疑問讓人費解:

首先,和嫪毐的一起參與叛亂的,竟然有大批政府的高級官員,比如掌管宮廷警衛的衛尉,內廷長官中大夫。

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高級官員會參與一個太后寵信的面首參與對抗君王,這個不尋常的舉動,只有一個解釋:他們是一個共同的利益集團,而屬於嫪毐的利益集團也只有趙國外戚集團,而他的對面,則是華陽太后的楚國外戚集團。;

她掌握始皇命運,立於朝堂20年不倒,輔佐三代秦王成就統一大業!

而他進攻蘄年宮的做法,感覺上是指向秦王嬴政,實際上是指向同去參加大典的華陽太后極其楚國外戚集團,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可以謀定秦王為攻擊目標的說法:

秦國此時嫡出的有資格的宗室子弟,而帝太后和嫪毐的兒子根本不在宗室之內,無權上位,而帝太后和秦王的母子關係,並不能讓這位趙姬對自己的孩子動手,

所以一切綜合來看,嫪毐的反叛,並不是針對秦王嬴政的奪位之戰,而是消除政敵的倉促賭博,最終他的結果是失敗的,因而以他為代表的的派系也就因而樹倒猢猻散了。

嫪毐失敗後,被車裂處死,帝太后被逐出咸陽,軟禁雍城,這對母子的關係,可謂是徹底的決裂了。

在秦王政出生到二十二歲親政的這段秦國政爭中,三個外戚集團的爭鬥最後都以楚國外戚集團的勝利告終,但是面對一個強勢且專權的秦始皇,楚國外戚集團也逐漸被秦王自己的朝臣所取代。

最後要提到一位差點被遺忘的人:

帶兵攻打自己進獻給太后的面首嫪毐,呂不韋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是他作為嫪毐和太后的牽線人,自然逃不過懲罰。

秦王政親政的第二年,呂不韋就被免去了國相職務,秦王政還給這位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留下了一句:“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場從秦王政出生就開始的朝堂爭鬥,和這場親生母親參與的爭鬥,對秦王嬴政造成的影響甚至影響了整個秦朝的命運,包括他不立皇后,不立太子,一生追求長生不老等等,成為了千年前永久的歷史謎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