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顧子明:從《我不是藥神》,看醫療改革

這兩天,被《我不是藥神》這電影刷屏了,本來呢,這部片子在國家啟動醫療改革之前的播出,令政事堂倍感欣喜,但是這兩天看了幾篇電影后對醫改的評論文章之後,我卻感受到一絲的恐懼之中。

原因無他,最近大量的媒體和自媒體,都將醫藥矛盾指向了中國對救命醫藥的高關稅、進口藥物的高審批週期,解釋醫藥科研重金投入高週期的不容易,建議鼓勵醫藥專利保護,以及支持引入民營醫院來競爭。這些建議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在為背後的國際醫藥集團給國內民眾洗腦。

首先,我們要明白,全球的醫療資本勢力之強,已經超越了除了美國之外的所有發達國家,堪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就拿美國來說,醫療資本的影響力,絕不在軍工、石油、金融等頂級資本之下。特總全球毛衣戰打得風生水起,結果對國內的醫藥巨頭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任何經濟體,規模到了一定程度,是必要追求政治影響力並未自身利益進行擴展,嗯,這都是歷史的必然。

美國的軍工和石油資本為了自身的利益,這幾十年來不斷挑鬥中東的混戰,從兩伊戰爭到海灣戰爭,再到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實在沒有理由也能用洗衣粉來偽裝化學武器。同樣,美國的醫療資本為了龐大的藥物試驗場,也熱衷於讓非洲眾多國家保持戰亂,以提供廉價的......

而這種巨大的經濟規模以及政治影響力,勢必會推動維護自身利益的意識形態。

譬如壟斷了全球天然鑽石的戴爾比斯,就給全球的女人們打造了一個結婚必須買鑽石的意念,將原本並無價值的鑽石炒上了天。盛產三文魚的挪威,通過大規模的洗腦,讓不吃三文魚的日本人開始大規模生吃三文魚。

所以,這幾天漫山遍野的科普文章,幾乎都在說,只有高價藥才能促進醫藥的創新,就像美麗的鑽石謊言一樣,也是強大的醫藥資本編織的一個謊言。

這點並不難想象,利潤超過鑽石千萬倍的醫藥資本,政治影響力比鋼鐵、石油和軍工還要強,難道不會有自己的意識形態控制嗎?

而這個謊言並不難戳破,從資本層面,真正推動藥科技進步的,是全球的超級富豪們。

畢竟,“洛克菲勒”、“摩根”、“羅斯柴爾德”們的命,用金錢來衡量,就是比數百萬個張三李四們“值錢”。這些鋼鐵軍工大亨,華爾街的資本大鱷,以及中東的油霸酋長們,為了給自己續上,為了能早一點用上特效藥,沒什麼資本是不能付出的。

如今,在全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僅頂級富人們的財富,就足以支撐藥物的研發,做一個極端的假設,即使醫藥企業被強制不允許在平民身上賺錢,僅憑土豪們“求生欲”,美國的醫療科技也慢不了多少。

至於中國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賣多少並不影響他們的盈虧,到手都是淨利潤,因此中國政府的進口藥物的審批週期等方式,本就是一個對國外藥企殺價的手段,就像“格列衛”,中國政府就啟動了國家談判,逼著外國藥企降低售價。

至於最近鼓吹鼓勵醫藥專利保護,也純屬扯淡。印度的製藥業,和中國的製造業一樣,都是從山寨做起來,憑藉著國內強大的內需市場,迅速壓低製造成本,把成本壓到了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地步。

諾華公司生產的“格列衛”定價在23500元一盒,國內正大天晴的仿製藥定價4200元一盒,當時中國患者代購的印度仿製藥只需200元一盒。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原料藥出口國,為全球原研藥企提供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卻以千萬倍的價格再進口回來。

其實製造業之路是很輕易明白的,看看日本韓國,大陸臺灣,哪一個不是通過抄襲建立的工業基礎,之後再把工業做起來?

因此僅僅開放市場,試圖以自由競爭帶動中國醫藥業的發展,純屬腦殘傻白甜,目前我們連仿製藥的精度都做不好,不好好內部改革,別說追趕發達國家,連印度都會把我們甩的越來越遠。

更不要說,美國的醫藥行業是美國政權的大股東,因此他們願意進行長期的大規模投入,一個藥品的研發可以等幾十年。而在中國的體制下,醫藥是為人民服務的,看看國內首富排行變化就會明白,國內哪有資本會願意投資等幾十年來獲得收益?

所以,像美國把製藥完全交給市場的路子,就別指望了。未來中國醫藥想要發展,就像韓國政府在背後推動三星製藥那樣,必定會是大規模的兼併重組之後做大做強。

目前國內的輿論,幾乎都是力推私立醫療。如果從我個人來看,我是支持的,我願意為更好的醫療,付出更多的費用。但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從全國的角度來看,這麼做就是在自毀長城。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體制要給底層群眾提供儘可能多的教育醫療等保障。在這種體制之下,幾塊錢就可以讓一個苦讀了多少年的大夫放棄週末甚至加夜班來給病人看病。

而這種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價格,必然會加大政府的負擔,我們又不是發達國家可以在全球剪羊毛來補貼國內。因此,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醫療中從有錢人的高額診治費中進行“轉移支付”,讓有錢人高溢價享受優質的治療,讓困難群眾享受到廉價的普惠醫療。

因此反過來看,一旦願意支付高溢價的富人帶著資本都去私立醫院,那麼也將意味著未來公立醫院面對的都是需要補貼的困難群眾。這樣就會陷入一個死循環,公立醫院沒有錢,留不住好大夫,買不到先進設備,有錢人就更不會來消費……結果就是整個公立醫療體系的崩塌。

對於公立系統的崩塌,美國富人喜聞樂見,他們可以花大錢從私立醫院聘請從公立醫院挖過來的私人醫生,而底層群眾卻倒黴了,不敢生病,沒保險的話根本治不起。

所以,是否支持發展私立醫院,大家要看明白自己的屁股。

最後,說一下我認為的解決方案。

目前很多人都在抨擊中國的以藥養醫問題。這個,就像《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和珅與紀曉嵐的一段對話中說的,“救災民要先救官,只有讓官吃飽了,他們才會去救民”。同樣,中國的醫藥系統也是如此,只有讓公立醫院的大夫們最起碼“吃飽了”,他們才有力氣去治病救人。

因此目前公立醫院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無法合理合法的站著把錢掙了,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醫生不得不開高價藥拿回扣,醫院不得不搞門診藥房增收,醫藥公司不得不搞高額回扣。整個產業鏈上所有人的精力都不在本職工作上,而在琢磨歪門邪道。

解決方案呢,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中國這些年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隨著國務院推動減費提速和村村通,將原本電信巨頭的巨大利潤,以行政手段向互聯網企業轉移,最終讓中國互聯網在全球極具競爭力。

同樣,中國醫療改革想要真正推動,可以參考電信改革,將國內的體制內醫藥企業整合成“三巨頭”,逼著他們把過高的毛利潤,公開的向公立醫院傾斜,讓公立醫院和醫生們能站著把錢掙了,最終,在蛋糕做大之下,什麼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其實方法很簡單,唯一的問題就是,中央能壓得住電信三巨頭,但是面對歷史悠久而龐大的醫藥利益體,還能壓制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