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吗?

一个人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久了,难免要怀念农村那宁静恬淡而优美田园生活,一条条小河,一座座山头都如伤疤一样刻在了脑海里,每当回想起农村生活时,这一幅幅场景就浮现在眼前。而对老农来说,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农村俗语了,在农村,俗语的魅力在于能让人领悟出许多哲理并且包罗万象,其中有关生活经验的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有关择偶的比如“不看姑娘的嫁妆,只看姑娘的心肠”,也有关人情世故的,比如说“门前栓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竖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道尽了世态炎凉,无不让人唏嘘感叹。今天老农就为大家分享几则俗语。

农村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吗?

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尊老重孝,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尊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也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

但是这种“尊老”有时会因为一些决定,给老人的家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农村人们也认为,一个人到了七十岁之后,到主家走亲访友时,因种种情况时间晚了,这时一定要把老人送回去,别让在自家留宿了,而到了八十岁,如果到了饭点也尽量不要留老人在自家就餐,以免发生一些意外对自己和老人家都不好。而到了九十岁,老人到自家串门时,就不要强留多坐了,因为到了这个岁数恐有不测。

农村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吗?

二,出门不露白,露白会失财

一个人出门在外一定要低调,尤其是在出门时,带上自己足够用的钱财即可,不要携带太多钱财,更不要将自己的家底暴露出来,如今大街上经常见到一些女性单手胯着包,有时钱财都裸露在外,并且披金戴银,这往往是一些不法之徒的目标。

三,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

岁月如梭,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五十岁也年过半百,而到了这个阶段生理机能开始走下坡路,这是自然的法则任何人无法逆转,同时职业生涯也进入倒计时,老话也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愁”,这个时候应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同时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五十岁就要准备好养老钱,好好的过完下半生。

农村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吗?

老话也常说“四十望财,五十望人,六十望棺”,到了六十岁就要提前准备好棺材,尤其是在旧时,人们的寿命比较短,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凡事也都看淡了,尤其是生老病死,对于六十岁的老人而言,只有看到棺材了心里才能落实和安然。

农村俗语“五十不治财,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吗?

这些老话传承至今,虽然有些逐渐被淡忘,但是仅存的这些俗语依然焕发着灿灿金光,我想这就是老话存在的道理,以及它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