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年再被「點名」:大衆如何應對後續的「315」?

時隔5年再被“點名”:大眾如何應對後續的“315”?

這是一個讓無數人難眠的夜晚,也是讓人感到興奮的夜晚。

時隔5年再被“點名”:大眾如何應對後續的“315”?

今晚(3月15日),當看到央視“315“晚會爆出大眾進口途銳發動機漏水問題時,恐怕大多數盯著電腦屏幕、電視屏幕的汽車人,包括大眾汽車自己,都沒有想到它作為首個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被曝光。

簡單介紹一下,從去年6月份開始,就有消費者反映大眾進口途銳發動機異響、啟動困難,經檢測是發動機設計問題存在進水隱患,但在後續維權過程中,毫無疑問的遭受拉鋸式痛苦,甚至4S店還有“上帝造人不免有瑕疵”的說法,後續有近千位車主加入維權隊伍,聲勢越來越大,在訴諸有關部門之後,直至“315”晚會前一週,大眾才向質檢總局提交了召回的公告。

時隔5年再被“點名”:大眾如何應對後續的“315”?

在前夕提交召回公告之後,還被“315晚會”點名,這是外界對大眾此次“中招”的一個驚奇點所在,因為按照“慣例”,“315”前夕提交召回公告就相當於一張“消災”符,但這個慣例被打破了。

不止如此,大眾在DSG事件後時隔5年再上“315”,也打破了一家車企只上榜一次的“慣例”,而這些慣例的打破,恰恰是此次315晚會的亮點所在。它意味著,315晚會除卻喚醒消費者自我保護權益的初心之外,在已然扛起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大旗後,願意打破以往的一些可鑽的“消災”空子、能夠獲得保護的慣例,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貢獻更大的力量;也意味著國家有關部門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力度正在加大。

當然,這對於習慣了用“慣例”和“套路”來掩蓋自身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們來說並不是好事。此前,大眾汽車從2012年就鬧得“轟轟烈烈”的速騰“斷軸門”事件,期間經過群情激憤、中國式維權、速騰召回、消費者不滿足於“打補丁”解決方案、再度發酵等,時間跨度長達四年、涉及百萬車主;大眾車存在燒機油、漏油現象從未徹底消除過,大眾發動機熄火,這些都沒有像今天這樣被充分曝光過。

當“慣例”不再的時候,大眾該如何為這些眾多質量問題“滅火”?按照大眾公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市場為大眾貢獻了將近一半的銷量、提供了近三分之一的利潤,高達366億元。而在這兩天召開的大眾年會上,無論是其主打的ID電動品牌、激進的SUV戰略,都希望能夠在中國市場撈取更多的利潤。

但是,當頻發的質量問題逐漸消蝕掉中國消費者對於大眾品牌天然的好感後,不用說更進一步,就是目前在華豐厚的市場蛋糕也要被對手拿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