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原文:醬肉,先微醃,用麵醬醬之,或單用秋油拌鬱,風乾。

清 袁枚《隨園食單》特牲單。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隨園菜有醬肉,這醬肉可不是現在市場上的醬牛肉、醬豬肉、醬肘子肉,隨園醬肉是像醃醬菜一樣,將豬肉用醬醃製後,晾哂風乾而成的,由於添加了醬,故稱為醬肉。而製法也不復雜,“先微醃,用麵醬醬之,或單用秋油拌鬱,風乾。”袁先生惜墨如金,僅十七個字就把製法告訴你了,而且還是兩種方法,第一種用醬醃,第二種不用醬,用秋油醃漬,問題來了,很多人不知秋油是個啥,今兒個咱聊聊秋油是神馬東東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隨園食單有伏醬,秋油。伏醬好理解,古人制醬要經三伏天高溫的暴曬以稱伏醬,那秋油是什麼呢?秋油在隨園食單多次出現,油,如果是按原料分,那麼有菜籽油,芝麻油,豬油,牛油……獨不見秋油;如果按季節分,既然有秋油,為什麼缺了春,夏,冬三種?其實秋油不是油,準確的講秋油就是醬油,是秋天的醬油。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每日必需的,家家戶戶都離不開了。古代醬油還有其他名稱,如清醬、豆醬清、醬汁、醬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曬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雙套油等。醬油是從豆醬演變和發展而成的,醬存放時間久了,其表面會出現一層汁。人們品嚐這種醬汁後,發現它的味道很不錯。於是便改進了制醬工藝,特意釀製醬汁,這大概就是最早的醬油的誕生過程。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中國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葉嫩者,用薑絲、醬油、滴醋拌食”的記述。那醬油為什麼叫秋油呢?古人云 “醬油,以秋日造者為勝,故曰秋油。其至佳者,須以小器置中,其自然原汁徐徐浸入。要非自製醬者不可得,市賣者,無此品也。大約以味厚而鮮為貴,北人尚白醬油,終不能及”。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但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秋油必須是立秋後提取的第一批醬油也就是頭抽,這種最好的那批醬油才配得上秋油之名。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的說法,“篘(過濾)油則豆醬為宜,日曬三伏,晴則夜露,深秋第一篘者勝,名秋油,即母油。調和食物,葷素皆宜。”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網上有大吃家做《秋油考》,稱讚袁枚先生將“秋油”運用得出神入化,秋油在食單中以不同姿態頻繁穿梭在豬牛雞鴨魚蝦,筍芥菌芹韭瓜之間。或與菌萍水相逢,“松菌單用秋油泡食,亦妙”曰之蘸。或與肉形神相交,“用雞脯肉去皮,斬成薄片,秋油拌之,纖粉調之”曰之醃。或同山藥乾柴烈火,“煮爛山藥,加秋油,酒,糖,入油煎之,以色紅為度”。謂之煎。有時和豬蹄共赴雲雨,“豬蹄加酒,加秋油,隔水蒸之,號為“神仙肉”是以蒸。有時也和雞赴湯蹈火,“將整雞捶碎,秋油,酒煮之”曰之煮。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然袁枚講:蘇州店賣秋油,有上、中。下三等。醬油的製法和醬有些類似,近日去了趟淮安考察九龍口醬園才知道,做醬油就是做醬油,決不是抽完醬油剩下的在去制醬,不過也有人在抽完油又去做醬,那叫奸商,不地道,會遭報應的。首先從原料上真正的好醬油是用黃豆做的,而不是用豆粕,豆粕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脫脂大豆,通常大家在成份表能看到。脫脂大豆是什麼呢,就是黃豆榨了油剩下的豆渣,也叫豆餅、豆粉。為什麼用這種東東呢,因為首先是省錢,而且發酵快,只要二個月就完成了,真正的好醬油是用大豆釀造的,不過用豆還是好的,最起碼是釀造的。別忘了市面上還有一種配製醬油,那是用各種化學物質配製而成的。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此外好醬油須要時間,要吸取大自然之精華,經夜露日哂而成,電視有個廣告,醬油天然鮮,曬足180天,原以為這是廣告,廣告很多時候是誇大的,到淮安一看,這不算什麼,醬油要哂夠一年300多天才是好醬油。不信您親自去淮安看看,好的醬油曬到一定時候會很濃,會有鹽分折出,結晶在中間竹簹的表面,如一層冰,古人把這稱為冰油。有冰油的醬油才是好醬油,這種冰油很珍貴,因為很少,根本是不賣的,也是一般人見不到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有和老闆熟識,有交情,還得看有沒有,才能討到一點,用這種醬油做菜,味道極鮮,那是一般人吃不到的。還有一節,此秋油好吃是好吃,就是貴,一般人吃不起。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我這次去淮安,就見到了這種古法釀的醬油,嘗一口鮮美至極,淮安離金陵100多公里,袁枚先生曾數次來到淮安,和淮安有著很深的淵源。與兩淮鹽運官政大員是同僚,與鹽商交往密切是朋友,與淮安文人是詩友,袁枚在準安還留下了許多的詩文。由此推斷《隨園食單》記載的秋油,就是曬了1年以上的醬油。好啦,下面一我們開始用秋油製做醬肉:取豬前腿肉或五花肋條,先用少許鹽微微醃漬,去些水分,然後在放入大缸中,加入好醬油,壓上大石頭醃透取出,然後風乾,吃時用清水洗去灰塵上籠笹蒸熟,晾涼後切片裝盤即可。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醬肉除直接食用外,還可爆炒做沙鍋,如冬筍炒醬肉、大蔥炒醬肉、沙鍋醬肉,醃漬肉剩下的醬滷也別倒了,可留下再作醬肉用,也可用來浸泡雞、鴨、鵝等,製成醬雞、醬鴨、醬鵝,最後強調一下,此菜是宜秋季霜降以後製做,天熱易變質,改刀時不可將肉皮劃破,應保持外形完整,否則裝盤影響美觀,此菜一定要醃製到足夠的時間,時間短了,不易進味,會影響其風味,此醬肉,集肉香、醬香、鮮味於一體,風味獨特,可長久存放,隨吃隨做,清香味美,肥而不膩,越嚼越覺清香適口,是佐酒佳品。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不是所有的醬油都可以叫秋油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