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年銷售額一個億,看看張瑞敏是怎麼做到的

海爾電器可謂是家喻戶曉,而張瑞敏創辦海爾可能更是一個傳奇的故事。

1984年,張瑞敏來到瀕臨倒閉青島電冰箱廠。張瑞敏到任後,迎接他的是53張請調報告。為了整頓生產秩序,他推出了13條規章制度,規定貼出後,有一個人大搖大擺扛走了一箱原料,第二天張瑞敏就貼出佈告開除此人。

海尔年销售额一个亿,看看张瑞敏是怎么做到的

制度的有利執行,讓車間裡隨地大小便的人沒有了,生產環境有了改善,抽菸喝酒的人沒有了,遲到早退的人也少了很多,工廠有了工作氣氛和幹勁。

創業初期,海爾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了一條冰箱生產線,海爾團隊到德國利勃海爾參加培訓,張瑞敏和團隊的人,每天學習到凌晨一兩點,週六日也不休息,拉著德國的老師問問題,一定要把知識吃透。

海尔年销售额一个亿,看看张瑞敏是怎么做到的

海爾從德國利勃海爾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所有的人都認為只要設備來了,生產肯定會很好,產品也會很好。但是張瑞敏收到一封用戶來信,信裡說廠裡電冰箱的質量有問題。張瑞敏立馬帶人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裡400多臺冰箱竟然有76臺不合格。張瑞敏卻在全體員工大會上宣佈,要把這76臺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而且要生產冰箱的人親自砸。

自從把冰箱砸掉後,冰箱生產的質量馬上就好了,但通過這個事情更重要的是提高員工質量意識,傳遞一種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有缺陷的產品都不能出廠。

海尔年销售额一个亿,看看张瑞敏是怎么做到的

80年代,海爾的目標就是國內把冰箱做到第一,為了進駐西單商場,張瑞敏多次邀請商場人員來看產品,對方根本不來。反覆邀請,做各種努力,最後好不容易請到西單商場冰箱組組長,他到了賓館看到十幾個人住的簡陋的房間,冰箱放在中間唯一的空地,他被這一種創業精神感動了,決定要引進海爾冰箱。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正值中國加入WTO的前夕。海爾已經成為中國家電品牌的領軍者。但張瑞敏清楚海爾要走出去,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藝才能夠提升。當時,中國很多企業在國家的號召下,紛紛走出去,但很快就轉回國內做定牌。只有海爾堅持創牌,而且“先難後易”選擇從競爭更激勵的歐美國家入手。

事實證明,張瑞敏的選擇並沒有錯,和高手的較量讓海爾的產品質量不斷上升。而海爾也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好電器,現今,海爾電器每年的銷售額都達到了一個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