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雲的福,如同科幻片的吃飯場景,竟然已經在中國實現了?

托馬雲的福,如同科幻片的吃飯場景,竟然已經在中國實現了?

對飲食男女來說,過去被低效餐飲環節吞噬掉的注意力,在移動互聯網的解放之下,如今重新迴歸美食與愛

文 | 周天

財經功守道 出品

生活的幸福感,都在一蔬一食。

身處寫字樓,你預定了樓下餐廳的午飯,打開口碑 App 點好餐之後,直接去餐廳吃飯,免於高峰期排隊。

在天貓的一家旗艦店買一件衣服,幾分鐘後商家就從離你最近的銀泰商場門店發貨了,並在兩個小時內送到手裡。你不用再左顧右盼地盯著快件此刻運到哪個城市了。

剛下班坐上地鐵,只要你住的是「盒區房」,點好生鮮,到家就有盒馬配送員把熱氣騰騰的海鮮送上門。

這不是科幻片裡的未來世界,而是阿里打造的上海新生活樣板區。

隨著口碑在上海靜安區推出手機點單新功能,在這個區域,消費者能享受到口碑手機點單、天貓兩小時達、盒馬半小時達、餓了麼 30 分鐘達等服務,從堂食到外帶,從生鮮到快餐,每一塊拼圖都被拼齊了,「新生活樣板區」呼之欲出。

繼5月中旬口碑在無錫試點 App 點單服務之後,口碑開始率先快速將預點單和點單服務鋪向全國。這一提升餐飲行業效率的功能,已呈燎原之勢。

在北京,5月24日,連鎖麵包坊品牌味多美宣佈,將攜手口碑打造全國第一家無人智慧麵包坊,該店鋪主打「無人自助式」服務,顧客可先在手機上預點產品,直接到門店自提櫃取貨,同時,顧客到店可直接手機掃碼自動識別商品,並進行移動支付,徹底告別排隊。

托馬雲的福,如同科幻片的吃飯場景,竟然已經在中國實現了?

消費者只需將選好的麵包放在托盤裡,經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後,收銀臺屏幕上會出現所選商品的類目及價格,消費者確認後便可手機付款打包帶走。店內還有一個 24 小時開放的智能無人櫃和自助咖啡機,消費者掃碼後即可選購所需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這應當也是第一家擁有 300 多家分店,每年服務 3000 多萬人次的麵包房首次實現了 24 小時營業。

據味多美電商事業部總經理範志濤介紹,位於朝陽華普的智慧門店,周圍寫字樓林立,人流密集度非常大,且以白領居多,適合試點創新業務。

技術改造餐飲行業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味多美仍處在剛剛上線的階段,但早在去年 11 月,第一家五芳齋無人智慧餐廳在杭州落地,並在短短一個月內,門店營業額同比增長超過 40%,人效增長三倍。

1、時空資源的再分配

看起來,預點單最重要的是優化了商家的時空管理,讓商家更好地運營「空間(桌位)+廚房+時間(高峰、次高峰、閒時)」。消費者把決策過程前置,也就意味著,商家能把備貨時間提前,錯開高峰期。

在沒有手機點單的時候,如果之前只有 5 個服務員,那麼就只能同時接納 5 桌的點單,現在有了手機點單,100 桌都可以同時點,前端的接納能力不再成為整個餐廳經營能力的瓶頸,後端供應鏈的潛力可以充分被挖掘出來。

時空上的騰挪,恰恰讓商家最關心的「引客流、提客單、降成本」問題得到迎刃而解。我們來具體看看其中的深層邏輯。

第一,平臺化引流,能夠幫商品售賣提前鎖定客流,點單服務也能提升客單價。

過去,團購是通過把爆款搬到線上,通過爆款的折扣引流給線下帶來流量,團購解決的的是部分 SKU 線上化的問題,具有的只是階段性價值。

今天,當所有的 SKU 都已經被數字化之後,這條賽道就完全變化了。當消費者有吃飯需求,打開口碑 App 找店的同時,就能進店預約好到店時間和菜品,並且預付款,賣家相當於提前鎖定了客流,同時也能讓廚房在峰谷時段大起大落的生產曲線變得平滑。

這樣一來,餐廳也可以像機票一樣動態定價,高峰、次高峰、閒時的價格不一樣,商家的運營顆粒度變得更細,從而告別過往「全場七折」這種對自己具有傷害性的折扣,同時能吸引顧客預訂。

托馬雲的福,如同科幻片的吃飯場景,竟然已經在中國實現了?

第二,一旦菜單數字化之後,商家就能做到「人貨洞察」。在此之前,人貨是分離的,只能通過事後的庫存盤點來知道哪些貨好賣,但一旦點單實現數字化後,哪些貨品賣得好,這個顧客是潛客還是回頭客,愛吃哪道菜,商家一目瞭然。

連鎖餐飲品牌「留下來」通過分析點單數據,一次性淘汰了 20 多道菜品,用數據打造出了一張優化後的菜單。按照新菜單,餐廳的日均營業額增長了近三成。

第三,有了數字化沉澱之後,商家就能進行智能化經營,比如有些人應該是享受單品優惠,有些人更適合滿減優惠,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特性做精準推薦。

2、技術驅動新物種的誕生

回顧零售史,我們發現,新零售業態的出現都和技術的發展有著強關聯。比如,1883 年,A&P 發明了收銀機,幫助收銀環節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隨後,20 世紀初,隨著福特T型汽車成為國民車型,以及冰箱進入千家萬戶,大型超市作為當時的新物種,開始在郊區規模發展起來。

但到了最近數十年,技術停止了對零售行業的滲透,零售業態進化陷入停滯,仍然受到嚴重的時空限制。直到最近幾年二維碼大規模在零售領域得到應用,線上化、數據化驅動的「自動化」與「無人化」就開始成為現實。

當智能機中添加了相機這一關鍵傳感器,為掃碼創造可能,用馬化騰的話來說,這就建立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的關鍵性入口」,這是劃時代應用,它讓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信息流與貨幣流,變得更加通暢。尤其是,當預點單和點單與買單相結合,既為消費者免掉排隊等候和付現金的煩惱,也幫助商家提前備貨,提高翻檯率,降低人工成本。

上海的新生活樣板區給我們刻畫了一幅未來的圖景:餓了麼外賣,口碑預點單和點單,乃至盒馬的升級改造,都是在提升商家的服務半徑和能力半徑。過去,一天服務 300 個人是一家麵包房的能力極限,現在隨著 24 小時營業、配送體系建立和自動化的提升,可以服務 800 人,過去服務半徑是 1km,如今可以拓展到了 3km。

托馬雲的福,如同科幻片的吃飯場景,竟然已經在中國實現了?

餐飲新零售,通過對門店經營的數字化,帶動菜品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促進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實現人貨場的重構,達到線上線下的一體化體驗。

在此過程中,以點單為切入,口碑還會提供一整套自主開發的 POS 系統,把過去只是為了收錢的收銀系統,升級成智能的運營系統。這一系統,把前端的流量,中間的營銷方案和服務方案,乃至後端的供應鏈、金融都整合起來,商家因此獲得了一次巨大的能力升級。

新零售、新生活的價值歸根結底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低成本,其次是覆蓋率,再次是數字化。

這樣的升級,讓人聯想到傳統零售巨頭沃爾瑪,作為幾十年前的新物種,其迅速崛起的秘密,就在於他首先是一家成功的地產商,不光對供應鏈保持極強的控制力,也善於選址和管理地產物業。

沃爾瑪的策略是提前卡位城市郊區,用市中心一家店的成本開了郊區五家店,等到城市擴張,城郊在五年後就變成市中心,別人再進來就困難了,沃爾瑪一舉實現了低成本和廣覆蓋。

如今,數字化能力跟土地一樣,都是企業關鍵的生產要素,阿里的優勢是用新的技術和數據賦能,與沃爾瑪佈局無人開墾的郊區邏輯一致,阿里前瞻地佈局了商家的數字化進程,能夠反過來助推商家的低成本和覆蓋率,加速線下零售的自動化,催生出線下業態的新物種。

對飲食男女來說,過去被低效餐飲環節吞噬掉的注意力,在移動互聯網的解放之下,如今重新迴歸美食與愛。

托馬雲的福,如同科幻片的吃飯場景,竟然已經在中國實現了?

- END -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 techfinsight

*財經功守道已更名為「周天財經」

關注大公司的微小變化,以及其關乎全局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