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強勢逼迫秦王擊缶挽趙顏面,成就「澠池之會」典故

周赧王中三十六年(王午,公元前279年)。

藺相如強勢逼迫秦王擊缶挽趙顏面,成就“澠池之會”典故

秦王派使者告訴趙王,希望能互相和好,並願意在河外澠池盟會。趙王聽後不想去,廉頗、藺相如商議後說"君王如果不去,就會顯示出趙國勢弱膽小。"於是趙王前去澠池參加盟會,由藺相如隨從。廉頗送他們到邊境,並在與趙王道別說:"君王此去,預計路程至盟會完畢,不會超過三十天;要是三十天之內還不回來,請允許立大子為為王,以斷絕秦國挾持威脅的念頭。"趙王答應了他的請求。

藺相如強勢逼迫秦王擊缶挽趙顏面,成就“澠池之會”典故

雙方在澠池會面。秦王和趙王一起喝酒,喝到甜暢之時,秦王請趙王鼓瑟,趙王依言鼓瑟。藺相如也請秦王擊缶,秦王卻不願擊缶。相如說:"在五步以內,我可以用頸中的血濺到你的身上!"秦王身邊的近臣想殺死藺相如,相如暨眼呵斥,他們都被相如嚇得萎縮不敢上前。秦王只好不情願地擊了一下缶。直到喝完酒,秦國自始至終也無法佔到趙國的便宜。趙人事先也加大了防備,秦國不敢輕舉妄動。趙王回國後,任藺相如為上卿,地位在廉頗之上。

藺相如強勢逼迫秦王擊缶挽趙顏面,成就“澠池之會”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