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鲁:一个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

坐落在河南开封的河南大学,曾是河南第一高等学府,也曾是河南人的骄傲,河南巩县人张仲鲁曾三次执掌河南大学校长,是一个曾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也是一个被岁月湮没的教育家。

张仲鲁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矿业工程学家,早年曾出任福中矿务大学校长、焦作工学院院长,还曾三次执掌河南大学校长,此外还担任过国立清华大学秘书长和国立中央大学总务长,可谓是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张仲鲁:一个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

张仲鲁

张仲鲁(1895—1968)字广舆,河南巩县人,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巩县回郭镇干沟村,191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当时这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所建,分中等科和高等科,全部读完需要八年左右的时间。

1917年,张仲鲁在当时河南省府开封参加了公费留美生的考试,并以99分的优异成绩名列榜首,成为河南人的骄傲。

1918年,张仲鲁前往美国留学,入科罗拉多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学习,他在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张仲鲁在留美期间就是一个活跃分子,曾在留美学生中发起组织了“河南矿学会”。

1923年11月,在美留学五年的张仲鲁回到中国,被聘为福中矿务大学校长,当年只有28岁的张仲鲁之所以被聘为福中矿务大学校长,完全是因为张仲鲁的留美专业背景,。

1909年创建的福中矿务大学是中国第一所高等矿业学校,最初校名为焦作路矿学堂,1921年被易名为福中矿务大学,张仲鲁在执掌这所学校还不到三年,就于1926年7月辞去了校长职务。

张仲鲁:一个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

福中矿务大学旧址

1927年3月,张仲鲁被时任河南中州大学校长张鸿烈聘为教务长,中州大学是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基础上成立的,于1923年3月在河南省府开封举行了开学典礼,由河南籍学者冯友兰、曹理卿分别出任文、理科主任,因此张鸿烈、冯友兰、曹理卿在当时也被称之为“中州三杰”。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之后,清华学校被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领袖罗家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罗家伦上任之后,对清华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和改革,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了一批高水平的著名教授加盟,时任河南中州大学教务长的张仲鲁,就是在此背景之下,被罗家伦校长召回母校,并于1928年9月正式出任清华大学教授兼秘书长。

1930年5月,张仲鲁辞去清华大学秘书长之职,又重新回到河南开封,接替黄际遇出任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校长,这是冯友兰等河南籍学者教授力荐的结果。

1930年8月,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又被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同时将文、理、法、农、医五科改为学院,继续由张仲鲁出任校长,但不久就因中原大战爆发,张仲鲁被免去校长职务,改任河南省政府参议。

1931年初,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位于河南焦作的福中矿务大学易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私立工学院,学校为此前成立了校董会,由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出任校董事会主席。

张仲鲁:一个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

焦作工学院旧址

曾经担任过福中矿务大学校长的张仲鲁又被校董事会召回,并于1931年4月正式被聘为焦作工学院院长,这是张仲鲁第二次执掌这所位于中原的高等矿业学府,根据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焦作工学院改科设系,设置了采矿冶金系和土木工程系。

1933年8月,张仲鲁再次出任省立河南大学校长,并主持制定了《河南大学组织规程》,精简行政机构,紧缩行政开支,不惜重金聘请了一批著名的学者和教授到校执教,他立志将河南大学打造成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以实现他第一次执掌河南大学时的夙愿,但因种种原因,张仲鲁在苦撑一年之后,于1934年8月被迫辞职,改任河南省政府委员。

1935年冬,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再次邀请张仲鲁出山,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总务长,罗家伦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之前,该校校长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迭,而在罗家伦出任校长的10年间里,国立中央大学进入了稳定的黄金发展时期,这其中就包含张仲鲁教授的功劳和贡献。

尤其是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国立中央大学由南京西迁重庆的过程中,身为国立中央大学总务长的张仲鲁可谓功不可没,张仲鲁协助校长罗家伦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学府完整地迁往陪都重庆,为国家和民族保留了高等教育的火种。

1938年秋,时任国立中央大学总务长张仲鲁将中央大学大会堂提供给了中共驻重庆代表团使用,为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宣讲抗日战争形势提供了舞台,当时现场观众达数千人之多,周恩来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和民众的抗日热情和士气。

1939年夏,经牟宜之介绍,张仲鲁与周恩来在重庆晤谈,张仲鲁被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和折服,牟宜之是被周恩来亲自调往重庆做统战工作的,牟宜之的姨夫是国民党元老丁惟汾,利用和依赖丁惟汾的声望和人脉,便于在国统区开展统战工作。

1939年9月,教育家张仲鲁出任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在其任内先后组织开办了煤矿,纺织厂、化工厂、机械厂等工业基础设施,为抗战提供了大批战略物资。

1943年6月,张仲鲁又出任了中原煤矿公司董事长,由政府官员变身为实业家,为河南地方工业建设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和贡献。

1944年10月,张仲鲁出任国立河南大学校长,这已经是张仲鲁第三次执掌河南省最高学府了,但这次却是临危受命,因为1944年5月河南大学所在地嵩县、潭头沦陷,全校师生十几人遇难,40多人受伤,学校图书仪器也毁之一炬,遭受了建校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张仲鲁:一个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

国立河南大学校门

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河南大学流亡了八年,曾先后五次搬迁,辗转迁移全国各地,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十分艰难,这在当时全国高校当中确实是十分罕见的。

张仲鲁第三次执掌河南大学之后,亲自到重庆申请和募集办学经费,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很快使河南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到比较正常的状态,尤其是难能可贵的是,张仲鲁对河南大学中的一些进步力量及活动,都尽量给予方便和掩护。

1945年6月,在日本投降前夕,张仲鲁毅然脱离了国民党系统,投奔中原解放区并参加了革命队伍,从此也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轨迹。

1949年5月,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十九兵团司令官张轸将军率部起义,张轸是河南罗山县人,年长张仲鲁一岁,曾长期追随程潜、李宗仁等人,思想比较进步。

张轸在重庆国民政府军政部工作期间,曾与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有过接触和联系,解放战争后期,张轸成为中共积极策反的对象,并多次派人对其进行接触和策反,张仲鲁就是参与策反的人员之一。

1949年5月16日,武汉三镇解放,张仲鲁被推选为中南地区代表,前往北京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出席了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仲鲁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计划司副司长,但燃料工业部仅存在一年就被撤销,张仲鲁又被任命为煤炭管理总局副局长兼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

1953年,张仲鲁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被调任河南省交通厅厅长,同时出任政协河南省第一届副主席,还曾担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河南省科普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1957年,张仲鲁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并被下放到河南焦作、鹤壁等地劳动,后来又被调到开封市政协,从事文史资料的整理工作。

张仲鲁:一个令河南人骄傲的大学校长

晚年的张仲鲁

文化大革命期间,张仲鲁遭受到了残酷的迫害,还曾被从开封羁押到郑州,接受革命群众的批斗和批判,其身心遭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伤害,1968年10月13日,张仲鲁含冤去世,享年仅73岁。

1979年7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联合为张仲鲁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为其冤案进行平反昭雪,恢复一切政治名誉。

尽管张仲鲁在文革时期含冤而死,但其子女仕途却晋升比较顺利,其中张皓若曾担任四川省省长,张昭若曾担任天津市副市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