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品質是一個企業的生命線,把品質做好是每個企業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特別是作為從事質量的人員,更應該從這個方面多考慮。由於影響品質的主要因素有:人員、機器、物料、方法、環境、測量。所以我覺得要做好品質,可以從以上方面抓起。

一、人員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1、選擇合適的人員做合適的工作。一般來說有經驗的總比沒有經驗的好。這就是因為有經驗的人上手比較快點,所以企業招聘一般都比較喜歡有經驗的人。

如果完全是一個沒有經驗的新手就要看看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有沒有興趣做這行,性格合不合這個崗位。因為有些崗位是除了要有一定的技能和經驗外,還要考慮他的性格及興趣愛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內向的人由於想得多,可考慮做腦力勞動方面的,比如做設計很適合,如果叫他做銷售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並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做的。這就要求人事在招聘的時候要根據崗位的不同來綜合選擇最佳的人員。

2、儘量避免人員的流動,人員流動太頻繁易造成品質出現不穩定現象。因為新手往往在剛開始的時候對產品不怎麼熟,也比較容易犯錯。他們在這一過程還處於學習階段,也意味著企業的成本要增加。所以對於優秀的員工,企業要想辦法使他們做得更長久。除了要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另外福利待遇、良好的晉升空間要跟得上。

3、隨時隨地的教育,把品質意識深深植入每個人的心中。從上到下,不管是老員工還是新員工也好,目地是讓各個部門生產產品的時候,各負起相應地責任。這樣才能把品質做好,要知道沒有品質,企業就很難生存下去。

二、機器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現在很多產品是由機器製造出來的。因此定期地保養機器是有必要的,很難想象機器經常出問題,生產出來的品質會做得好。平時機器維護地好,機器本身地壽命會延長,同時製造出來的品質也比較有保障。

三、物料

儘量保證每次進物料都是合格的。因為這是源頭,源頭不合格意味著接下來的工作都要白費的做無用功。物料的合格率高意味著返工的次數會減少。這就要求進料的時候要注意檢查,批量不合格的產品一律退回廠商。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四、方法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好的方法是做好品質的關鍵。同樣一件東西,怎樣才能做得又快又好,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多注意觀察,並不斷地總結經驗。比如哪一道工序容易出問題,我們就要這一工序特別去留意。有經過時間檢驗地好方法,我們可以制定成標準化運用在實際中。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少不良品的發生。

五、環境

要認識產品的特性,如易進灰塵,易受潮,生鏽等。充分了解這些情況後,就要事先採取相應地措施,來防範當產品在受到什麼樣的環境影響時會導致不良。

六、測量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有好的產品,就要有相應地測量工具來檢驗。沒有相應地工具作支撐,就不知道產品做得好壞,這樣在工作中很有可能會把不良品當合格品,以致流出不良品。

總之做好品質工作,就是要抓主要影響品質的因素。相信只要能從人、機、料、法、環、測做好得話一般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同樣當品質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考慮。

找不到質量問題產生的根源,趕快看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