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流量套餐混戰 運營商套餐資費價格或被逼降價

曾經是運營商吸客利器的不限流量套餐,正在遭遇來自互聯網夥伴們的蠶食,尤其是虛商也瞄準了這一熱點發力,價格低點在不斷刷新。

從5月開始,一場“流量不限量”潮流席捲全國。最開始參賽的主力選手是三大運營商,將不限流量套餐的月費拉低至68元/月。不過,更多的選手呼嘯而來,並且價格更有競爭力。

北京晨報記者昨日獲悉,小米移動將於7月27日上線“1元不限量卡”。這個卡的看點是:月費9元,每天只需1元錢,就能享受全國不限流量,當天未產生數據流量則不扣費。和目前市面上所有不限流量套餐一樣,它也有條件:當月流量超過20GB之後就會限速到1Mbps,超過100GB則會斷網,次月恢復。值得一提的是,該卡是聯通制式,首先面向新用戶開放,8月份聯通“吃到飽”、“任我行”老用戶可以申請套餐變更。

這是虛商首次發力不限量流量套餐。本週一,小米剛剛獲得工信部頒發的移動轉售業務商用牌照。

不限流量套餐混戰 運營商套餐資費價格或被逼降價

當然不只是小米。最近抖音聯合中國電信推出了一款不限流量卡:月費5元,日租1元1GB,2元不限量,國內語音0.1元/1分鐘,國內彩信/短信0.1元/1條。免流量不只限於看抖音,而是面向全網APP。目前新用戶0元入網,前三個月還有贈送100分鐘國內語音通話的福利。

此外,市面上還有不少定向流量不限量的套餐,比如人氣很高的騰訊王卡。

目前北京移動的不限量套餐已經低至68元/月,北京電信為69元/月,北京聯通99元/月。在提速降費的大背景下,手機流量費越來越便宜,顯然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加入,令這場流量大戰更加激烈。

流量漫遊費沒了,話費不一定少

對一些本地用戶而言,單純因取消流量“漫遊”減少支出的可能性很小。相反,有部分用戶可能面臨話費上漲的情況

並非所有流量套餐都能享受“本地”升“國內”的待遇。校園套餐、地鐵流量包、機場流量包等均不在本次調整範圍內,依然在原有範圍內使用

從7月1日起,國內三大運營商宣佈全面取消手機流量“漫遊”費。這意味著,之前的本地流量、省內流量、國內流量的資費差將全部取消,統一為國內流量。

對於經常出差的上海用戶劉羽來說,這一舉措讓他得到了很大的實惠。“之前辦理的聯通家庭寬帶計劃,捆綁了手機套餐,原本含本地20G流量+2G全國流量,在北京是夠用了,但只要一出差,流量就會‘告急’。”劉羽說,現在流量“漫遊”費取消後,原來套餐裡的流量不僅已全部升級為全國流量,而且流量不限量,出差再也不怕流量不夠用了。

記者打開中國移動手機客戶端發現,在流量明細裡,原本區別統計的本地流量和國內流量界面已統一為“國內通用流量”。諮詢客服後確認,從7月1日起,用戶無需另行操作,其套餐裡的流量都會全部默認升級為全國通用。

記者從工信部瞭解到,流量“漫遊”費不同於去年取消的電話長途和“漫遊”資費。以往在2G時代並不存在流量“漫遊”費,進入3G時代消費者用手機上網的需求日漸強烈,但當時流量資費很昂貴,運營商為方便地域業績考核管理和降低流量門檻才推出了流量“漫遊”費概念。

可以說,凡是之前“本地流量用不完,全國流量不夠用”的用戶都將是受益者。電信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為,取消流量“漫遊”費和流量資費下降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對應關係,對一些本地用戶而言,單純因取消流量“漫遊”減少支出的可能性很小。相反,有部分用戶可能面臨話費上漲的情況,“因為用戶對流量的日常使用越來越習慣和放鬆,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流量使用需求。流量越用越多有可能和資費下降相互抵消,也就是有可能因使用量增加造成部分用戶個體總花費不降反升。”付亮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此次三大運營商宣佈全面取消手機流量“漫遊”費,但對於老用戶來說,特別是原來手機套餐裡就有國內通用流量的用戶,似乎並沒有享受到此次資費調整的實惠。

談起調整後自己流量套餐的變化,北京移動用戶孫君覺得並沒有比老套餐合算多少。“之前辦的是兩年內每月最低消費158元,並贈送兩年寬帶服務,手機套餐包含3GB國內流量+350分鐘語音通話,此次資費調整後套餐升級為6GB國內流量+700分鐘語音通話,看上去好像優惠了很多,但現在語音用得很少,流量需求卻很大,這相比新推出的暢享不限量套餐顯得有些‘不公’。”孫君說,現在的暢享不限量套餐都是20GB起步,但套餐檔位只有98元、188元、198元、288元,導致以前158元檔的用戶就沒法選擇,“這明顯沒有考慮之前老用戶的利益。”

此外,記者瞭解到,並非所有流量套餐都能享受“本地”升“國內”的待遇。校園套餐、地鐵流量包、機場流量包等均不在本次調整範圍內,依然在原有範圍內使用。相關運營商的客服人員解釋稱,這主要因為校園套餐價格非常低,已經享受優惠資費,機場、地鐵等套餐多數為關聯固定的信號基站,不屬於調整適用範圍。

“此次資費調整,運營商將大量的優惠資費給了新套餐、新用戶。”付亮建議,老用戶可以主動調整,尤其是在政策出現較大變化時,每個人都應該看看自己的套餐,是不是需要調整。這樣,即使運營商“遺忘”了“老用戶”,“老用戶”也可以通過主動調整套餐或運營商,或者增加一個新的號碼,成為運營商新政的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