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第三極教育體系發現系列之長生不死

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2016年1月21日,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Sergio Canavero)聲稱,中國研究員成功為一隻猴子“換頭”。

2017年11月17日,塞爾吉·卡納瓦羅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宣佈: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實施的地點正是在中國。

手術的成功,這意味著什麼呢?

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事無非兩件——生和死。但是,人一定要死嗎?這個在現在看來顯而易見的答案,在不遠的未來可就不一定了。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分析了人類社會解決了饑荒、瘟疫和戰爭三大難題之後,首先在“死亡的末日”一節中,分析了現代科學技術在新世紀遇到的第一個新問題,“長生不死”。

1

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長生不死成為新世紀人類的新目標

在21世紀,人類很有可能真要轉向長生不死的目標。在對抗了饑荒和疾病之後,對抗衰老與死亡不過是這場戰役的延續,更體現了當代文化最看重的價值:人類的生命。聯合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這或許是我們最接近全球憲法的一部文件。《世界人權宣言》裡面就明確指出:“有權享有生命”是人類最基本的價值。

在現實中,人類之所以死亡,可不是因為有一個披著黑色斗篷的人在敲他們的肩膀,不是因為上帝的旨意,也不是因為這是什麼宇宙計劃的重要部分。

人類會死亡只有一個原因:人體運行出了點兒技術問題,比如心臟不跳、大動脈被脂肪堵住、癌細胞在肝臟裡擴散、病菌在肺裡繁殖。到底是什麼造成這些技術問題?答案是其他的技術問題。

例如:

心臟不跳,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氧氣到達心肌。癌症擴散,是因為突變的基因改寫了指令。病菌侵人我的肺裡,是因為有人在地鐵裡打了個噴嚏,這裡沒有什麼形而上的事,一切都只是技術問題。

只要是技術問題,就會有技術上的解決方案。要克服死亡,並不需要等到耶穌再次降臨,只要實驗室裡的幾個科技專家就夠了。如果說傳統上降低死亡的風險屬於牧師和神學家的飯碗,那麼現在工程師正在接手這筆生意。藉助化療或納米機器人,我們就能殺死癌細胞;用抗生素,就能消滅肺部病菌;心臟不跳了,可以用藥物和電擊讓它重新開始跳動,如果還是不行,還能直接換個心臟。

當然,現在並不是所有技術問題都已經找到解決方案。但也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才會投入這麼多時間和金錢,研究癌症、細菌、基因和納米科技。

2

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擴展生命的長度,不死就在眼前

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誕生讓人們眼前一亮!一直大活羊都能被克隆出來,克隆個器官出來應該也不是難事吧。在《逃出克隆島》這部科幻電影中就講述了這樣一個通過克隆人類獲取移植器官的故事。從邏輯上看,這種做法似乎真的可以解決器官移植的困境,克隆人擁有和本體幾乎一樣的基因,也不存在免疫排斥,而且“隨叫隨到”,不用等待。不過有悖於人類的倫理道德,既然克隆人是被禁止的,那科學家們為什麼還熱衷於克隆人類胚胎呢?在《黑科技》這本書還講到了器官再生、心臟修復、納米顆粒智能新藥等科技,這些可能都會造福社會。

人類對於死亡的征服可能會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人類永生將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Google工程總監科茲威爾還預測表示是在2045年人工智能技術會超越我們人類的大腦實現巨大的突破,在那時候納米機器人是可以進入心血管治病的,結合大腦皮層和雲端技術就能夠讓人類實現“長生不死”。

科茲威爾將人類正在接近的那個“奇點”設定在2045年,血液中的納米機器人將可以充當免疫系統,摧毀病原體、清除雜物、血栓和腫瘤,甚至糾正DNA錯誤、逆轉衰老過程,還表示這樣的醫療技術會使人均壽命每過一年就延長一歲,接近“永生”。

人都是有慾望的,秦始皇為了長生不老派徐福率領三千男女到仙島求取長生不老藥,李世民據說是吃了天竺“長生藥”之類丹藥而死的。彭祖號稱活了八百多歲,結婚50次,《聖經》中的亞當據稱活了九百多歲。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中藥學者李清雲在世活了256年歲,一生娶過24個妻子,200歲時還到大學講學,對此,當時的紐約時報和時代雜誌都做了報道。但這些與其說是事實,不如說是表達了普通老百姓對長壽的期望。

3

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那麼未來可以讓人類長生不死的黑科技可能有哪些呢?

1、把人類的思維移植到機器身上已達到永生的目的

2、通過生物技術突破人類自身的極限,細胞無限分裂

3、把人類的思維移植到克隆人上

4、幹細胞長生,幹細胞是人體內一種“萬能細胞”,它可以分化成人類身體上的各種器官。

5、超低溫冷凍技術,超低溫冷凍技術是目前有人類嘗試的一種技術,目前全世界歐洲、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都有許多冷凍的人類,他們期待在若干年後復活。

…………

生命是一個奇蹟,不管人類怎麼說也好,如果能不死誰又願意選擇死亡呢?

4

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長生不死”會讓人類社會發生哪些顛覆性的變化?

長生不死,換句話說就是接近永生,會讓人類社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首先,家庭、婚姻和親子關係將大為改變

現在人們對結婚的期許仍然是“白頭偕老”,而生命中有一大部分時間是用來養育後代。想象一下,如果人能活到150歲是什麼概念。就算40歲才結婚,後面仍然有110年可活。希望這段婚姻能持續110年,這個想法實際嗎?所以,像現在多次結婚的情形可能會日益普遍。

如果一個人在40多歲前生了兩個孩子,等到她120歲時,養育孩子已經是遙遠的記憶,只算得上是漫漫人生中一個小小的插曲。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究竟會發展出怎樣的親子關係。

其次,職業生涯將明顯不同

今天,我們假設人會在一二十歲時學會某種專業,然後一生都奉獻在這個專業上。當然,人就算到了四五十歲還是會學到新知識,這裡我們只是把人生大致分成“學習階段”以及之後的‘工作階段”。

但如果人能活到150歲,這套系統就不管用了,特別是這個世界還不斷出現震撼世界的新科技。人類的職業生涯將會比現在長得多,甚至到了90歲仍然必須每天學習新知識。

與此同時,人類也不會在65歲就退休,給新一代實現他們創新的想法和期望讓路。 回想一下你現在的工作環境,不管你是學者、記者、廚師還是足球運動員,如果你的上司已經120歲了,他頭腦中的概念都是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建立的,而且他可能還要再當你的上司幾十年,這給人什麼感覺?

5

歷代皇帝求之不得的事,如今大家卻不知如何面對!

面對“長生不死”,我們該如何應對?

隨著人的壽命越來越長,家庭、婚姻、親子、工作關係將發生重大的變化。面對變化,我們應該用積極的心態去擁抱它,提前去做好準備。

獾獾的第三極教育認為,當前我們應該做的是:

首先,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包容、開放、平衡心態的人,並幫助孩子建立這樣的心態。人壽命變長,我們處於中年、老年期也會相應變長,這時接受新的觀點、思維將變得困難,所以必須要通過良好的心態以彌補這樣的缺陷。有了包容、開良、平衡的心態,無論未來三觀怎麼變,變得多快,我們都能欣然接受,並很快的去適應。也不會滋生精神問題、心理疾病,追求幸福生活才能成為一種可能。

其次,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未來人的一生將變得漫長,人與人之間很難保持長期友好的關係,每個人都是你的過客,所以最終能夠真正依靠人可能只有你自己。孩子在經濟上、思想上能夠保持獨立,將更有利於孩子去追求幸福。

再次,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社交需求是人幸福的一個來源,人壽命變長,也意味著我們能接觸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更需要與他們進行協作,所以我們需要足夠的社交技巧。社交力是一種複雜的能力,它使我們人類祖先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而且這種能力在人工智能的未來同樣適用,因為短期內我們還找不到任何使人工智能具備社交力的方法。

最後,我們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未來競爭不會消失,反而會因為人工智能的加入而日趨激烈。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加速,人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如果不能為自己持續“充電”,要保持競爭力將變得異常困難。主動的、長期的學習從古至今都是保持競爭力的有效方法。好的習慣將人受益一生,而小時候是形成習慣的最佳時機,故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第三極教育倡導家長藉助科技與教育融合的力量,投身到網絡化、智慧化、個性化的未來教育中去,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未來已來,預見才能遇見,有遠見才有未來。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獾獾(lingweihuanhuan),識別或者掃描文章末尾的二維碼進行關注,讓您擁有不一樣的未來思維,做能預見,有遠見的父母。

問題:

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肉身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大腦中的思維和記憶卻可以被移植到另一個“宿主”身上,從而用另一種方式實現“長生不死”,你願意嗎?


在不遠的將來,這個世界說不定還真能出現另一個可以永生的“你”。

-End-


“第三極教育體系“, 是一套向未來的、前沿的、系統的、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教育理念,立志用為萬千有志於幫助孩子適應未來、引領未來的家長服務。

關於第三極教育的詳細介紹,請點擊查閱

《第三極教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