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好枕頭和伴侶一樣:感受不到他

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23期。)

梁冬|好枕頭和伴侶一樣:感受不到他/她的存在,每天只想睡他/她

01. 未來我們可能只需要一個小型機器人,不再需要手機

之前,小梁和太安私塾的同學們去東京遊學,行程很豐富,見了很多人,他們對我特別好,幫我引見了六個在東京做睡眠研究的機構。

其中有研究枕頭與睡眠的;有研究頭部按摩對睡眠幫助的;有研究運動與睡眠的;有研究呼吸暫停綜合徵患者如何在不使用呼吸機的情況下還能睡得好覺的;還有研究光線、音樂對失眠的幫助的,當然也有專門跟大家分享如何看待睡眠與高血壓、睡眠與老年痴呆、睡眠與兒童發育等一些相關的課題。

在東京大學,我們見到了一位叫高橋智隆的老師,他和我們分享他對機器人的看法。小梁之前和國內一些研發機器人的公司有聯繫,但是在看過高橋智隆先生的研究之後,我很是詫異,但也幾乎相信了他的判斷。

他認為人類大概在五年內就會用小型機器人取代手機,而且我發現他在跟機器人對話時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柔。這種互動甚至讓我相信

,將來機器人陪伴我們入睡也是很有可能的。

我們很難對手機產生感情,因為人類的大腦對於這樣一個薄薄的、方方的東西,是沒有原生情緒連接的。但是,如果是一個機器人跟你說話,為你念詩,隨時給你播放各種好聽的音樂……你跟它說發郵件,它會幫你找到郵箱;它還可以做你的翻譯;可以打開它的肚子露出一個投影,在你面前的這面牆上,把你想看的電影直接放給你看……你難道不覺得自己會和一個機器人之間建立更強的情感連接嗎?

高橋智隆先生告訴我們,未來人們會更多地依賴機器人,而且這些機器人是可以揣在兜裡的。它的活力會很強,說不定它可以突然射出一根蜘蛛絲,在你房間裡彈來彈去,你叫它一聲,它就從七八米外的遠處,彈到你身上,那時候你還需要一支手機嗎?如果它的背上還有一個屏幕的話。

嗯,人類對於那些長得像人的小東西,是會油然產生一種情感上的連接的。

梁冬|好枕頭和伴侶一樣:感受不到他/她的存在,每天只想睡他/她

02. 好的枕頭,也會讓你產生一種情感的連接

除了高橋智隆先生,我在東京還拜訪了一位名叫三橋美穗的女士。她出了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叫《舒適快眠的40個方法》。我到她家裡(也是她的工作室)拜訪她,她先是花了很長的時間跟我介紹地球和其他行星排成一條線以後,對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物種睡眠週期節律變化的影響。

然後,她轉入正題,說自己研究和調查睡眠和枕頭的關係已經很多年了,結果是,在日本大概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擁有真正能幫助自己睡眠且不會傷害身體的枕頭。

我看見她的工作室裡密密麻麻地堆了一牆豎放著的、疊起來的枕頭,就向她請教:“什麼是好的枕頭?”

三橋美穗女士很優雅地點一下頭,然後告訴我:“梁先生,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枕頭可能就是你不覺得它存在的枕頭。你既不覺得有一個東西空蕩蕩地讓你覺得好像沒有承託,但同時也不覺得有個東西頂著你,讓你的肩、頸、腰都不自在。”

我很好奇:“那什麼叫作讓你感覺不到存在的枕頭呢?”她微微笑著說:“或許有一天,你有機會看一看我幫忙設計的一些產品,自然就知道了。”我說:“你這裡不是有很多嗎?”她說:“不,這些都只是樣品,它不屬於你。”

我就很好奇,她的工作室裡差不多堆放了幾十只枕頭,各種形狀的,居然沒有一隻屬於我,我說:“為什麼?”她說:“屬於你的那一隻還沒有出現。”

那天下午,我去參觀了一家三橋美穗女士做顧問的機構。然後我被帶到了一張床的旁邊,她首先給了我很多填充物讓我選擇,有泡沫的、硅膠的、纖維碳的、蕎麥皮的……我覺得很有意思,就選擇了蕎麥皮這一款。

結果她給了我一個大概只有普通枕頭三分之二高度的枕頭,枕頭下面有若干個口袋。她讓我先躺著,然後她逐個在下面的口袋裡加入新的填充物,從頸部開始,一點點託,一點點試,直到讓我躺著時既感覺不到空蕩,又不會因為太高而導致脖子難受的那股勁。

我說:“啊,這個感覺對了。”她說:“好,請你朝左邊躺。”然後又用這種方法在枕頭左邊的若干個區域不停地測試,將一些填充物慢慢地填進枕頭,然後又讓我向右側躺,測試右邊的高低。

整個過程結束後,我發現,原來很多人朝左躺時和朝右躺時的枕頭高度是不一樣的,可能就是一釐米的差距。但就是這一釐米,足以讓你晚上睡得不舒服。

現在很流行各種乳膠枕頭,很多人都有包括泡沫的,海綿的,鵝絨的……我覺得,還是蕎麥皮填充的枕頭既分散,又有承託力,不讓你覺得難受。

於是,我就說:“大概是這個樣子了。”然後服務生就去把所有的數據記錄下來,幫我把枕頭填充好,包好。晚上我回到酒店後,就迫不及待地把這隻枕頭拿出來,枕在上面睡覺。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從入睡到第二天早上醒來,我連頭都沒有動一下,我太詫異了,原來每個人都有一隻專屬於自己的枕頭。

第二天我又去拜訪的時候,他們的專業人士告訴我:“昨天給了你枕頭後,我們額外再給你一包枕頭的填充物,你回家根據家裡的床墊再進行微調,完美的枕頭應該是和床墊更加切合的。因為當你側身躺著的時候,其實你的肩膀是壓在床墊上的,如果枕頭和床墊之間不匹配,比如你在測試的時候床墊比較硬,但是你家裡的床墊比較軟,這隻枕頭可能又不適合你了。”

而且他們還告訴我:“可能睡了一段時間之後,慢慢慢慢地你的脊柱會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也許有一天你覺得枕頭高了,你可以拿一點兒填充物出來。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喜歡右邊更矮一點兒,或者更高一點兒,還可以再微調。”

關鍵是,如果有朋友做過睡眠監測的話,就會發現往右向側睡可能更不容易打鼾——所謂的呼吸暫停綜合徵。他們建議:“你可以把枕頭的左邊墊得稍微高一點兒,這樣你側著睡,自然而然地就往右邊躺了。”

你說這有多麼高科技嗎?沒有。我只是在這件事情裡看見了一種東西——精細的認真。它不需要高科技,但是需要的是耐心、專注、認真地想,然後細緻地做……

儘管,這只是一次對一隻枕頭的體驗,但已經給我帶來了很豐富的感受:

第一,原來我這輩子睡到現在,才睡到第一隻屬於自己的枕頭;

第二,原來一隻好的枕頭,真的可以做到讓你第二天起床後頸不痛、腰不痛,而且睡覺時連翻身的慾望都沒有;

第三,原來可以通過調整枕頭兩邊的高低,讓我們側躺的時候變得如此順其自然;

第四,原來我的信息底層還是適合睡蕎麥枕——可能小時候我枕的就是蕎麥枕。

也許我們活得太粗糙了,不光對自己粗糙,對我們的客戶,對我們的朋友,對我們的家人,也都太粗糙了。

在一隻枕頭裡,我發現了一些自己可以改善的巨大的空間,我建議你對自己也應該這樣。

梁冬|好枕頭和伴侶一樣:感受不到他/她的存在,每天只想睡他/她

——互動話題——

你睡過最舒服的枕頭

是什麼樣子的?

留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