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性格才是傳說中的癌症性格?

俗語說“氣大傷身”,壞情緒得不到釋放,逆來順受,長時間得不到緩解,或造成身體內部問題的,久而久之容易的癌症。

英國精神病學家曾對患癌病人性格做過詳細的研究,並提出了“易患癌症性格”概念。

他們通過對患乳腺癌與良性乳房疾病的女性做對比研究發現,患乳腺癌的婦女“抑制憤怒”的頻度很高。

在這個基礎上,描繪出了一種癌症性格的形象:“不喜歡把破壞性或敵意的情緒表達出來的人”,這類人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但是生活中一些極小的事便會使他們焦慮不安、心情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好生悶氣,不愛宣洩。

格里爾認為,以“抑制憤怒”,“好人和溫順”為特徵的性格是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

如果對“癌症性格”進行歸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刻意忍受型

寶寶心裡苦,但是不說。有些人認為,遇到不順心的事不動聲色,抑制怒氣是成熟幹練的象徵。

但是有關心理學家曾為那些習慣壓抑不良情緒的人做過測定,發現他們體內可殺傷癌細胞的淋巴細胞活力明顯減低。

從心理學而言,壓抑和忍受並不是一種好習慣。

遇到不順心的事,通常的調節方法有3種:

一是直接爆發出來;

二是表面平靜內心恐慌;

三是根本就沒往心裡去。

而第三種則被認為是直接化解不良情緒的最有效而健康的方法。

緊張焦慮型

情緒上的緊張和焦慮,讓體內免疫細胞失去活力。

如果讓焦慮情緒長期存在而不加排解,也是容易發生癌症的因素之一。身體處於24小時待命的狀態,高度緊張,飯吃不香,覺睡不好。

因為焦慮和緊張會使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發生紊亂,腦、中樞神經對活動的控制受到壓抑,從而使人體抗病能力因機體不能很好地調節而下降。

所以,當自己發現存在這種情況,應該想辦法讓自己放鬆下來,天總不會塌下來,事情晚一點做也沒有大礙。

想得多對自己沒有好處,累了不想做飯選擇出去吃,工作沒完成有事情就去做,做得不對再來一次。

性格孤僻型

孤僻的情緒會對免疫能力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

人本來就屬於“群居動物”,在團隊中更容易轉移情緒,釋放情緒,完善情緒。

因為人與人之間潛移默化的相互影響,譬如對解決問題方面的相互交流、彼此狀態的認同和感知等,都有利於讓個人獲得更強的生存力量。

性格孤僻的人在與人交往方面有所缺失。

較真懊惱性

愛較真的人往往也容易懊惱。

太過較真的個性註定了生活中萬事不得放鬆,一切都要問個明明白白,人的精神、心理一定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得不到鬆弛。

這從心身醫學角度而言,不利於內環境穩定,可干擾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的功能狀態。

在不能改變外部變化或經歷的一切時,不如調整一下自己內在心境。我們有時自己也能感知到,如果最近心情不好或者心裡有事,皮膚否會變差、長色斑,看起來老的快。

快樂積極的身心狀態包括:情緒樂觀、精神振作、善於自我安慰、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家庭關係,這些對預防癌症是十分重要的。

癌症性格並不是說等於癌症,但它消耗著你的精氣,矇住了你發現美好的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