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在《嚮往的生活》第二季結束了之後才知道這麼節目,節目裡劉憲華(大華)總是呆萌,勤快,時不時為大家表演個小節目助興。劉憲華,畢業於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精通小提琴、鋼琴、吉他各種樂曲,會作詞作曲,唱歌,舞蹈。

這個節目裡也有不少嘉賓跟大華一起探討音樂,得知大華的小提琴始學於4歲半,也一直不願意學,不願意練,一直到12歲,參加了第一個比賽之後才開始願意學習的。也虧了他父母的堅持,逼迫了他的堅持。如果沒有當初的堅持,可能會如同王迅一樣後悔莫及。

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其實在孩子的天性裡,對學習的渴望都是有的,只不過大家都缺乏一種堅持精神,而且在孩子的心裡學習的第一決定因素是喜歡和不喜歡,即便是喜歡在堅持面前也是一大考驗。

蔡康永曾經在節目裡說過: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之後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很難,放棄學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是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不管是在學樂器也好,技能也好,都需要從最艱難的堅持走過去,而對於稚嫩的孩提時代的我們,並不懂得堅持的意義,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

《嚮往的生活》裡Angelababy也喊出了已經成為成年人的並沒有特長的我們的內心。

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家長們在孩子的興趣學習裡一直都有疑惑,孩子的興趣有,但是保持興趣很難,其實孩子有興趣並不代表能做好,而只有當孩子做好了有成就感了才能維持興趣。

在引導方面,家長陪伴著一直堅持的示範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所以,當孩子要放棄的時候,家長不妨先問問自己是不是要放棄?能不能堅持?

在家長的理念裡要糾正的一點“堅持不等於逼迫,尊重孩子不等於遵從孩子”。

中國式父母面對家裡獨子越來越重視“尊重孩子”,家長們也說:“尊重孩子的意願,給她一個美好的童年,不逼他做他不喜歡的事”,所以當孩子學英語一段時間後想學國學,家長則送孩子學國學,學鋼琴一段時間後想學吉他,則放棄鋼琴選擇吉他,學跆拳道一段時間後想學美術,則又開始學習美術。這樣的結果,只能導致孩子什麼都學不到。

可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做的是要告訴他:你當初的選擇應該堅持,不隨意放棄,這是對事情的態度和對自己的負責。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對於這方面家長首先需要對孩子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按時上課,練琴。遇到困難要及時解決,不積累問題,家長也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孩子問題,瞭解情況。在孩子能彈奏出完整的曲子的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將獲得同等的成就感。

其實要對孩子的學習有積極的心態,學習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在陪學習,配練琴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壓力,過度的壓力會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藝術素養為主,拋開所有個功利之心,陪孩子一起努力。

在這個過程裡,家長可能要付出未知的努力和陪伴。在孩子的漫漫學習路上,請家長一定陪著孩子堅持下去。只有堅持才能有所成就!

孩子學東西的興趣總是時有時無,家長該聽之任之嗎?

《來練365》,利用網易雲課堂進行鋼琴教學及課後陪練,適合所有鋼琴愛好者入門學習或者基本功矯正者學習,課程共計365個課時,每日更新

減輕家長的鋼琴練習輔導壓力,讓孩子可以在有效時間內做有效的練習,並且增加孩子練琴主動性及給枯燥的練琴生活增添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