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美贸易战推动中国再开放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6日发表文章《中美贸易战推动中国再开放》,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7月14日在日内瓦结束。中国央视网15日发表文章表示,尽管美国代表指责中国推行“重商主义”,中国在审议期间也承受了近2000个问题的轰炸,各方还是给予中国高度评价。

文章称,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世贸组织是中国对抗美国压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中国指责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是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强调中国反制美国是在维护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希望世贸组织对美国不符合规则的做法做出公正裁决。

美国代表则要求清算中国的世贸组织成员身份,因为中国“利用这一身份成为世界上最大贸易国之一的同时,其由政府引导、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投资政策损害了美国利益”。

世贸组织在7月13日发布的《贸易政策报告》中称,过去两年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也是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还是多边贸易体系的积极参与者。

世贸组织的报告整体上对中国有利,审议期间美国也没能发动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围殴”。或者说,在中美这一轮世贸组织的较量中,中国没有吃什么亏。

但世贸组织7月11日发布的《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中也指出了中国的问题,包括政府援助国有企业,限制外国企业进入,持续干预经济活动,市场仍处于封闭状态等等。这些问题将来有可能成为中国在世贸组织平台上继续遭受质疑的理由。

应该说,世贸组织的报告比较客观地描述了中国的成绩和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成就有目共睹,问题也堆积如山。但整体上看,中国面临的最深刻挑战还是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只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化解中美贸易战等各种内外风险就会有更扎实的基础。

中美贸易战让外界重新审视中国,也让许多改革开放的“假把式”现了原形,比如在降低关税、扩大外资准入、国有企业改革、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政策等方面。公众发现,原来中国还有这么多领域改革开放做得很不够,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抱怨也不是没有道理。

对中国决策层来说,改革开放的决心并非虚言,这次中美贸易战带来的不仅是压力,还有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动力。于是,今年4月以来,外界看到了中国在开放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

这些动作包括:公布今年年内陆续落地的12项金融开放细节和时间表;大幅降低普通消费品进口关税,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63条减至48条,在共计22个领域推出新的开放措施等等。

地方政府也闻风而动。上海市7月11日推出“扩大开放100条”,并宣布将在年底前完成其中90%以上的内容,重点包括金融业开放、产业体系开放、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创造一流营商环境等等。

以上海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计,上海这些带有试验性质的开放措施不久将会全面铺开,有望带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如今,中国如能成功将中美贸易战危机,变成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乃至世界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