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

讀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忽然有些感慨,感慨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從身邊滑過,感慨孩子就這樣比期盼還要快的長大,感慨父母在平淡的歲月裡漸漸老去,感慨這一切似乎還未來得及用心體會就成了回憶。

為了那本《孩子你慢慢來》才接觸龍應臺的作品,只因為我有一個泰山崩於前而似乎尚未察覺的孩子,他極度慢熱,學音樂的人總評價跟不上節奏的人“慢半拍”,而我覺得他一直處於“二部卡農”的狀態。

孩子你慢慢來

從出生起,所有動作語言能力的發展狀態都比別的孩子晚半年,作為老師,我用盡了所有自己能夠探索到的方式去帶他學習,事實證明,我的努力是徒勞的。為此我曾無數次的抓狂,向他歇斯底里。他只是瞪著大眼睛呆呆的看著我,目光那樣澄澈而又不知所措。反覆驗證,他智力沒有任何問題,只要用心,數學成績可以名列前茅。

孩子你慢慢來

他性情溫和寬厚,善良豁達,唯獨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內容屏蔽。於是,我反覆告訴自己,他有自己的節奏,不該讓他跟著我的節奏一路狂奔。正應了那樣一句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儘管我的孩子已經不再五歲,儘管他已經步入了小學的中段年級,我仍用這樣的話反覆暗示自己:他的學習經歷才剛剛開始,不要急!以此來鎮壓自己心中不斷積蓄力量,隨時動盪不可控的“火山”。

好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總覺得孩子的作業可以寫得更快,能夠會的文字或單詞可以更多,會表達的語句可以更加豐富,考試成績可以更好……我們總把自己的預期目標強加於孩子,覺得他(她)應該怎樣,而不去思考作為獨立個體的他(她)想要怎樣。我們經常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都怎樣怎樣了,你還是一點進步都沒有。並不知道這樣的對比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也不會有人生軌跡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他們自有他(她)該有的人生亮點,不該與他人放在一起去對比。所以,別急,請放慢你的腳步,再多一些耐心允許他(她)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

對於讀書,家長們不必有太多執念,只要讓他們瞭解:“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將給你快樂。”待他(她)慢慢長大,自然懂得這樣的道理。

孩子你慢慢來

大人的急躁,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壓抑的情緒,而非壓力和動力,你將他逼的太緊,跟別人比得太狠,會給他一種錯覺,他認為自己的進步或後退只是能夠給家長帶來喜悅和憤怒,在家長眼裡除了成績就是成績。漸漸地疏離了親子的感情,造成逆反心理。有一天他突然覺得我不願意為你們努力了,就是我們不好挽回的時候了。所以,趁著他還沒有叛逆,別急,紓解一下你的情緒,讓他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

草木自有它生長的週期,花兒自有它最嬌豔的時節。我願他終將是一棵蒼翠的松柏,而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靜靜地等待他長大。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只為他能細細體味人生每一個精彩的瞬間。所以,別急,放慢你的腳步,用心等待,讓他慢慢來,或許在你恍惚中打了個盹兒的間隙,他已經長了一大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