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清朝都沒超過三百年,爲什麼周朝卻能存在八百年?

餘夕陽


讀歷史的人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早期的王朝夏、商、周存活時間都很長,三朝大約有一千七百年之久。秦以後兩千多年裡,城頭變幻大王旗,能超過三百年的王朝非常少,只有漢與宋。如果考慮到漢、宋實際上分為兩截,那麼基本可以確定,三百年是秦以後王朝存活的極限了。

王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亡於民變;第二,亡於外敵;第三,亡於權臣或軍閥。我結合這三個原因,來分析下為什麼周朝能存在得比其他王朝長久。

第一,周朝不具備大規模民變的基礎。

民變,或說農民起義,一般有兩個生成條件:一個是政府太壞,官逼民反;一個是大饑荒為了生存而暴動。

周代實行分封諸侯制,這種制度是有優越性的。無論是中央政府或是諸侯,權力都是比較小的,這就限制了政府作惡。天子與諸侯就算很壞,作惡的範圍也就只限於自己的領地,不可能像後世暴君那樣奴役全國百姓。

在諸侯制之下,周朝八百年裡,暴君是很少的。周厲王算比較壞的一個,最後國人一暴動,下臺了。國人不是全國的人,而只是國都的百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結果被諸侯聯合犬戎給殺了。以後世暴君的標準看,周厲王、周幽王都不夠格,以天子之尊,稍一作惡就有下臺的危險。不僅周天子如此,諸侯國君裡,暴君也是很少的,一旦作惡,就有理由被別的國家吞併。因此,在周朝,不具備官逼民反這種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基礎。以秦以前,很少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秦以後,歷朝歷代都有,幾乎成為歷史教材的標配。

另外,周代地多人少,生存壓力並不是很大。遇到荒年時,靠採集野果、狩獵也是可以生存的。我們看春秋時期,兩軍打仗時,雙方將領有時常會獵殺野鹿送給對方,說明當時野生動物是很多的。

第二,周朝憑藉諸侯之力,保持對戎狄等外族的絕對優勢

與其他王朝一樣,周朝的外患是很嚴重的。特別是春秋初期,戎狄頻頻入侵,成為華夏之大患。在這個時候,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主張,呼籲華夏諸侯聯合抵抗戎狄。

這裡,我又要說到諸侯制的優越性。用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諸侯類似於私營企業主,而後世的中央集權下郡縣或州郡屬於國營,州牧或郡守類似國企的廠長。諸侯的領地是自己的,當然要積極得多,所有事務都可自行決斷,不似國營的州牧、郡守,受各上級各部門的束約太多。

我看後世中央集權制王朝的對外戰爭,大部分精力都內耗上,前線打仗的將領,背後被十幾條繩子拉住,就算你能蓋世之才,也沒用武之力。所以我看明史,看得捉急,抗倭也好,抗清也罷,我感覺前線將領的敵人不是倭人,不是女真人,而是朝廷的那些人。層層制約,層層束縛,如何放手一搏呢?

春秋攘夷之戰,幾乎都是諸侯自主進行,其中以晉、秦、齊、魯等國出力最大。沒有來自朝廷的束縛,靠諸侯自己打拼,就打外患給解決了。

我有個觀點,中國最強之時代,並非漢唐,而是春秋戰國。特別到了戰國,都是七雄在內鬥,戎狄哪去呢?幾乎看不到啊。匈奴在趙國長平慘敗後想撈點油水,不想十幾萬騎兵被李牧包餃子了,瘦死的駱駝都比馬大,你服不服。所以大家看,趙國被坑了四十萬人後,跟匈奴人打仗的成績,還超過漢武帝時的任何一場戰役!

第三,周代早、中期的戰爭規模比較小,後世諸王朝戰爭規模大。

周朝是一個過渡性的王朝,在八百年時間裡,軍事技術以及經濟文化以及人口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除了火器之外,春秋戰國的武器與後世並無太多差異,拿秦軍去跟明軍打仗,也不一定輸。從春秋到戰果,軍事技術得到跨躍式發展,從青銅到鐵器,從戰車到騎兵,從攻城器械到劍戟弓弩,無不具備。

早期戰爭規模是比較小的,比如著名的城濮之戰,晉軍只有七百輛戰車,俘敵一千,這就算劃時代的戰爭了。這種戰爭規模,哪個諸侯想要統一中國,顯然很難。到了春秋晚期,楚國、晉國都擁有四千輛以上的戰車,可以看出戰爭規模越來越大。進入戰國後,幾乎是全民皆兵了,秦楚都有百萬大軍,魏國最多有七十二萬,趙、燕都超過六十萬。

周朝八百年,大約有五百年時間,戰爭規模較小,這是其得以長期存在的一個原因。

與周相比,秦之後的歷代王朝,戰爭規模都很大,破壞力要強很多。

第四,由於諸侯制的特殊原因,周朝中央政府得以在夾縫中長期生存。

周朝八百年,春秋戰國就佔了五百五十年。進入春秋以後,周天子實際上就失去號令天下的資格,不過還保留天下共主的名譽。

春秋時代是一個“天子至尊,霸主至強”的時代,周天子雖然無權,但作為霸主手上的王牌,還是有存在的價值。

進入戰國後,魏、趙、韓三國從晉國獨立出來,還需要周天子的認證。但是公元前334年,也就是進入戰國後140年,齊、魏兩國稱王,之後各諸侯國都稱王,全部與周王平起平坐。從這個時候開始,周朝實際上不存在了。

所以,周朝大約是這樣:周天子真正掌權大約250年;大權旁落後,仍被尊為天下共主,大約450年;最後100年,毫無存在感,名存而實亡。

與周相比,後世的集權制王朝,一旦中央政府垮了,王朝基本就終結。


回望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守護大中華縱橫捭闔的血脈精魂。歡迎關注“君山話史”。


君山話史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朝代之一,可它只存在了289年;清朝,皇帝幾乎沒有昏君,都是勤政之君,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可它也只有268年。而周朝,一個奴隸王朝卻能存活八百年,這是為什麼呢?


周朝的體制建構的好,它給後世留下了三大制度:分封制、禮樂制度、宗法制度。這三個制度可以說從誕生起就一直影響著中國,到現在都有它們的影子。尤其是分封制與宗法制,這兩個制度是周朝能夠延續的關鍵,因為這兩個制度替周朝基本上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爭奪問題,是誰繼承的就是誰繼承的,誰也沒話說,因為一切都規定好了,所以周朝的政權比較穩定。我們通過春秋戰國就可以知道周朝制度的優越了,諸侯就算再爭奪,他們也沒有人敢動周天子,因為周天子是名義上的共主,一個諸侯要是敢動他主意,其他諸侯肯定是要群起而攻之,而會有這樣的局面,正是制度的功勞,不過再好的制度,到了統治的末期,也是逐漸腐化。再者周朝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統治階級內部也沒有多少爭權奪利的機會,只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了,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才開始互相爭奪。


再者周朝也沒有唐朝與清朝面對的那麼多狀況,它們各自的社會發展階段不一樣,周朝的時候社會發展程度不高,內部矛盾比較少,而唐朝與清朝不一樣了,唐朝要面對外患、民族問題、內部的節度使等問題,清朝也要面對封建制度的瓦解、西方侵略等問題。

朝代的存在時間不一樣,在於各自面對的問題不一樣,它們的問題都是處在特定的社會階段的,而王朝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就決定了它們的存在時間。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歷史百家爭鳴


說實話唐朝趕上安史之亂後,基本就半廢了 。清朝遇上千年之變,再加上那個自己異族,很難改革就退位了。這兩個都有特殊性

我只能拿周以來封建王朝與周對比


周後來王朝完蛋兩個方式

一是直接亡於敵對國家,南北朝五代十國,宋明

二是亡於農民起義直接或者間接 ,秦漢隋

亡於敵對國家就不多說,關鍵亡於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兩個原因

一是人地矛盾,人多地少,幹上天災就沒活路,只能反。

二是政府腐朽統治


周為啥八百年

其根本原因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周朝基本是奴隸制,出名的就是井田制。

周的時代生產效率低下,基本青銅器為主,但是稀少。鐵器耕牛在其末期才出現。

農業大米沒有,小麥到是出現了,但沒有去殼的,連當時的人都吃不下去。其餘糧食畝產也低,更重要難以耕種,沒有鐵器靠木棍骨頭。

在早期更是直接火耕,放火燒山燒林,燒完了灑上種子,坐等收割,產量就靠運氣了。

至於相關醫療,這個低下,得病基本靠硬扛,扛不住就死。

綜合起來在周代糧食少醫療低,導致人口少,社會開發度低,除了城市附近就是原始森林了。


因此人少沒有強烈社會矛盾 ,社會開發度低導致交通不便交流少,管理難度大。

最後形成分封制 ,周朝實際只有首都周邊區域管轄能力, 遠了就只有名義上的了 。分封諸侯國也就名義上聽周天子,實際靠自己過日子。

因此不存在什麼人地矛盾,不怕死就去開發大自然就是了。

至於腐朽統治,這個自古以來就有 ,周朝天子也被暴亂幹掉過。但是,當時條件波及範圍僅限周統治區。等到風波過去 ,其餘諸侯就重新立一個。


至於為啥不取而待之

一是當老大也就那樣,還不一定自己小日子過得好。二是大家都是諸侯國憑啥服你,你又打不到我。

最後混了800年,等到戰國時,社會生產提高了經濟基礎變化,奴隸制結束,封建制迎來 ,強大的秦國就滅了周。


雲中雲山


很正常,因為唐朝、清朝的君主實權大,周天子實權不大啊。

哪怕在西周,周天子也只是天下共主,雖然擁有最大的地盤和最強大的兵力,但在華夏體系裡相當於大股東而不是董事長,這樣他從別人手上剝奪的權力不算太多,集權程度不算太高,反對他的人也就不會特別多,他也就不需要頒佈很多政策去防止別人來篡他的位,也就不會因為那些防範政策而增加巨大的社會成本(各種損害老百姓的權利),自然也就不會爆發後世那種兩三百年一次格式化的農民起義,王朝也就可以延續較久了。何況到了東周,周天子慢慢變成吉祥物,對大家更沒威脅,更不會有人想來滅他了。

但秦朝建立帝國制度以後就不一樣了,皇帝權力太集中,要想方設法防範臣下和民間不服,要設計很多沒屁眼的制度來鞏固自己的權位,這些制度又危害了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存,所以每個兩三百年矛盾積累得差不多了就要來一次格式化,而這種格式化,唐和清都是逃不脫的,所以能有三百年國祚就不錯了。


文史宴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對自然的改造力度越來越大,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更加的便捷,從客觀上加快了社會變革的速度。先秦時期一種生活模式可以持續數百年,現在社會十幾年就變了一個樣。

周朝人口少,最主要的矛盾還是人與自然的矛盾,如何開拓新田地,保護村鎮不受野獸侵擾等是重要的問題。秦漢以後社會的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肯定會影響了統治者的。每當有天災人禍的時候,一個沒處理好基本上就該改朝換代了。能撐過三百年真心不容易。


歸去來兮Roc


黃帝古國時期,共主僅一個名號,實權很少。大禹王國時期,家天下,中央統治階級穩定了,但地方鬆散,地方也是世襲,相安無事。秦皇帝國時代,中央世襲,地方任期,一定時間後中央弱,地方亂。民國之後中央地方同軌,任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