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學獎即將於8月16日揭曉。從1982年首屆茅獎頒獎算起,這項長篇小說大獎已經走過了33個年頭,是國內現存歷史最久的文學獎項。因為出身體制內,茅盾文學獎一直飽受爭議,幾乎每次評獎結果都會被人質疑不公平、有內幕。然而,綜合獲獎者獎金數額、未來前途以及獲獎作品質量來看,茅盾文學獎依舊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一、獎金最高獲獎者每人50萬

“謝謝李嘉誠先生,他使這次的獎金提高了。李嘉誠先生和文學的關係,給所有有錢人樹立了榜樣。”

上面這句話是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頒獎時,劉震雲發表的獲獎感言。作為主流嚴肅作家中最接地氣的一位,劉震雲早在馮小剛的電影裡展示過他的幽默。當年《甲方乙方》中流著哈喇子愛慕阿依土拉公主的那位失戀男青年,就是他扮演的。慣於開玩笑的他還說:“得知獲獎消息時正在買菜,糾結於買便宜的茄子還是買貴點的西紅柿,聽說獲獎後當即決定買西紅柿慶祝一下。”

為什麼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劉震雲

劉震雲的玩笑話是純文學作家的一種自嘲。相對於影視、當代藝術等其他文藝領域,文學創作者的收入是相對偏低的。寫黑道小說聞名的作家孔二狗曾以年收入115萬元入圍了中國作家富豪榜,有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了兩個字:丟人。年收入百萬出頭就能被稱作富豪,這個行業的收入水平可見一斑。如果跟電視劇明星一集片酬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相比,這個差距就更明顯了。

更讓純文學作家尷尬的,是網絡作家們。唐家三少等原創小說“大神”,每年幾千萬的收入可以維持數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何以笙簫默》《匆匆那年》這些青春小說的影視改編權,也都在百萬以上。相比之下,純文學作家可能苦心幾年寫一部長篇小說,最後無處出版;即使能出版,賣幾千本就算不錯的銷量了,作者能得到的收入不過一兩萬而已。

於是乎,文學獎項以及獎金,就是純文學作家們的生命線了。茅盾文學獎是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將其25萬元稿費捐獻出來設立的。在那個萬元戶都讓人豔羨的年代,25萬元無疑是一筆鉅款。靠這筆資金的運轉,外加一些贊助,到2008年第七屆茅獎頒發時,每人的獎金仍能達到5萬元。

在純文學領域,5萬元的獎金數額已不算小。但時代在發展,物價在飛漲,無論茅盾先生的本金還是零星贊助,都已經不足以給出一個體面的獎金額。此時,土豪出現了。

2011年,李嘉誠基金會向茅盾文學獎一次性捐款500萬元。有了這筆錢,第八屆茅獎的獲獎者獎金提升到原來的十倍,從5萬飆升到50萬。這個數額不僅遠遠甩開國內其他文學獎,而且已經與諾貝爾獎看齊。(諾貝爾獎的多數獎項是由2-3個人分享,每人可分到的獎金約合人民幣45-70萬)。

單人獎金50萬,總獎金250萬(5人獲獎),這些數額都是國內文學獎之冠了。

二、獲獎者前途最好保底副局級待遇

茅盾文學獎重要性的另一個重要體現是:幾乎所有得獎者,都會在得獎之前或之後,獲得級別待遇上的提升。我們統計的結果是,在全部36位茅獎獲獎者中,除了宗璞和劉震雲兩位沒有明確的級別待遇外,其餘34位獲獎者,都能得到至少副局級以上的待遇。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職務與級別如下——

為什麼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職務與級別

為什麼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者職務與級別

簡單解釋一下職務與級別的對應:中國作協、中國文聯主席為正部級,副主席為副部級;各省作協、省文聯主席為正局級,副主席為副局級。名譽主席、副主席無行政級別,待遇參照主席、副主席標準。軍隊級別與地方稍有區別,不宜直接對照。但獲茅獎的四位軍旅作家都在正師級以上,待遇上不會低於地方上的副局級。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大致總結一下原因有三:

茅盾文學獎是個體制內的獎

茅盾先生作為中國作協首任主席,在創立該獎時是將積蓄交予了中國作協,所以茅盾文學獎理所當然由中國作協主辦。評獎機制是每隔四年,由各省作協、各軍區政治部、各中央級文學類出版社推薦本社作品入圍參評。也就是說,不在體制內的作家,基本無緣入圍名單,更不用說獲獎。

茅盾文學獎是個“老年獎”

雖然茅獎沒有明確的年齡規定,但歷史上沒有二三十歲的獲獎者。最年輕的獲獎者是阿來,他在2000年得獎時“年僅”41歲,被譽為橫空出世的青年才俊。其餘六七十歲的獲獎者屢見不鮮,今年第九屆茅獎短名單出爐後,赫然出現了老作家王蒙的名字,而他已經81歲高齡了。

在作協、文聯的體制內混到五六十歲,有個副局級待遇實在不算什麼新鮮事。而且每屆各個推薦單位的推薦名額只有五個,如果那幾年恰好省作協的主席、副主席狀態好,有新作問世,那該省作協也不敢、起碼是不好意思不推薦,所以也就造成了每屆入圍名單中,總是主席扎堆的情況。

“X而優則仕”的傳統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

熊倪,奧運跳水冠軍,33歲官至?副局級;鄧亞萍,奧運乒乓球冠軍,37歲官至?正局級。

以上兩位奧運冠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們都在奧運會上為國爭了光。在退役之後,他們都登上了升遷快車道,在同齡公務員還在科級打轉的時候,已經榮升局級幹部。古語有云,學而優則仕。其實在我國,各行各業都存在著“X而優則仕”的傳統,在文壇,就是“文而優則仕”。

為什麼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阿來

還以最年輕的茅獎獲得者阿來為例。他獲獎九年後,當選四川省作協主席。再比如著名諜戰小說作家麥家,他2008年憑《暗算》獲茅獎,五年後當選浙江省作協主席。有意思的是,當年麥家獲茅獎時,還在四川工作,《暗算》是由四川省作協推薦的。獲獎後,麥家調回老家杭州工作。2013年當選了浙江省作協主席。可以想象,如果他還在四川工作,有年富力強、同為茅獎得主的阿來主席在,他應該是不會當選作協主席的。

整個文壇看下來,能讓獲獎者在行政級別待遇上有飛速提升的,唯有茅獎。在這一點上,茅獎與奧運金牌的意義可以類比。用通俗的話說,茅盾文學獎相當於文學界的奧運會。能有這樣的身份,你說權威不權威?

三、獲獎作品基本可以反映當代文壇全貌

上邊說了很多茅獎的問題,這一節主要說說成績。茅獎從體制內出發的評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席扎堆”現象,但另一方面,也為優秀作品提供了直升的管道。

各省作協、人文社/作家社這種大型出版社,在每屆茅獎評選時都有五個推薦名額。剛才說了,如果主席、副主席有新作,不好意思不推薦。但反過來說,如果寫得真不好,連續幾屆獲不了獎,那這些推選單位也會臉面無光,甚至江湖地位不保。

還以奧運會為例。可以肯定地說,每屆奧運會選派的選手,都不全是最強的選手,其中涉及複雜的各省利益問題。(有興趣可以百度下祖爾菲亞+周俊,狗血劇情預警,此處不展開了)但如果實力強到了奪金牌十拿九穩,那就可以衝破一切複雜關係,來到奧運賽場。

茅盾文學獎的評選也是這樣。關係戶、人情面子方面的問題一定有,但如果作品質量真的過硬,各省作協一定會樂意推選,畢竟選上之後既有面子、又有實惠。所以今年第九屆茅獎的前十名短名單中,我們就會看到金宇澄、徐則臣這些沒到級別的作家。當然,如果他們獲獎,按慣例,若干年後的級別就會提升到副局級以上。

上面分析的是各單位的推選制度,下面再說評獎制度。茅獎評委會由62名專業作家組成,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親自擔任主任。評委來自各省作協及解放軍總政治部。如有作品入圍,則此作家自動迴避,不能入選評委會。最終獲獎作品會由評委實名選出。

實名、實名、實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為什麼說茅盾文學獎是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沒有之一?

從左往右:莫言、劉震雲、畢飛宇、劉醒龍、張煒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在國內首創實名投票,選出了莫言、張煒、劉醒龍、劉震雲、畢飛宇五名獲獎者。這屆可謂史上爭議最小的一屆,原因兩個字可概括:靠譜。得獎者都是公認的一流作家,不少人是“早該得了怎麼才得啊”俱樂部成員。尤其是莫言,2011年獲得茅獎後,2012年即獲諾貝爾文學獎。想象一下,如果那年茅獎沒給莫言,次年他獲諾獎後,國內媒體、讀者一定會用唾沫淹死茅獎評委們的。

實名制是目前最好的破除評獎黑幕的制度。中國人重名聲,雖愛搞私下交易,但一旦擺在明面上,還是不敢不公事公辦。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評獎並無嚴格的標準可言,任何的評選結果都難免掛一漏萬,遺珠無數。國外最權威的文學獎,無論是諾貝爾獎這種世界性的獎項,還是布克獎、龔古爾獎、普利策獎這種國家獎項,都能數出一堆被遺漏的名家名作。近幾年,每年諾貝爾文學獎開獎時,讀者都會為村上春樹又又又沒得上而遺憾。一碗水端不平,是文學獎難以避免的問題。

然而,一碗水端不平,和把水全灑了再把碗砸了還是不一樣的。看看與茅盾文學獎齊名的魯迅文學獎吧。魯獎是除長篇小說外其他文學形式的國內最高獎,涵蓋從中短篇小說到詩歌報告文學等多種門類。然而,近年來卻誕生了多位頗具爭議的獲獎者。從“羊羔體”詩人車延高,到寫出“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這樣詩句的詩人周嘯天,再到被作家方方舉報的湖北省作協副主席田禾,統統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幾乎每一次魯獎揭曉,都會引發劇烈爭議。這種爭議不是在文壇層面的,而是波及大眾層面,再不懂文學,也能看出“徐帆的漂亮是純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見她,至今未了心願”(選自車延高詩歌《徐帆》),這樣的“詩句”有點不對勁。

反觀茅獎,近三十年來中國最好的長篇小說,幾乎都被囊括其中。《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長恨歌》《塵埃落定》,這些作品至今還被人們喜愛。《鐘鼓樓》《白門柳》《茶人三部曲》等頗具特色但並不出名的作品也被茅獎選入。雖每屆都有遺憾,但很多遺珠作者也在後來被補上了獎,比如張煒、莫言、劉震雲等。

雖有爭議,但作品整體質量上乘,且沒有發生過引起公憤的評獎事件。從作品的角度,茅盾文學獎作為中國最權威的文學獎項,目前來看能夠服眾。

結語: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前十強名單已經出爐,最終的三到五部獲獎作品將在其中產生,屆時肯定又會有爭議乃至質疑聲。我們作為局外人,不妨看看熱鬧,心中默唸三句話:這已經是中國最靠譜的文學獎了;這幾位拿到獎金後,就成了純文學作家裡的“富豪”了;以及最關鍵的,這幾個人很可能都要升!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