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居住的小區這兩年一直改造著,一些碗口大的松樹、橡樹

都被連根撥起運走了,在我已經對樹木習以為常的拔起運走裡,單元門口的幾棵榆樹完好地挺立猶如“劫後餘生”般吸引著我。

春天一到,它便長得枝繁葉茂,掛滿了一串串淡綠色的榆錢兒,個頭飽滿的榆錢兒壓得榆樹枝向下低垂著頭,在陽光下閃著誘人的光澤。

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一個暖暖的春日裡,我們一家三口騎車遊玩回來,老公的自行車很自然地停放在榆樹下。老公一踮腳一抬手便捋下一把榆錢揉進嘴裡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6歲的女兒見到這一幕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回頭看我一眼,半響問我:“媽媽,你看他,這東西能吃嗎?”

老公笑嘻嘻地又踮腳捋了半把遞給了女兒,女兒遲疑著,小心翼翼地捏了幾片榆錢放進嘴裡,慢慢地咀嚼著,老公問她:“味道怎麼樣?”女兒連聲說:“不錯,不錯……”隨後的幾天,只要路過榆樹,女兒總是讓我們給她捋一把榆錢,方肯離開。

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有一天晚上全家人正在閱讀,女兒突然問老公:“爸爸,你怎麼知道榆錢能吃,是不是哪本繪本書上寫過?”

老公俯下身子和女兒並排坐一起,略有所思地說:“這可不是普通的榆錢,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榆錢又由於它是‘餘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有‘錢’的說法。

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當春風吹來第一縷綠色,金黃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人們會趁鮮嫩採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這是爸爸小時候春季的美食,大人小孩都靠這個補充營養呢。”

女兒“哦”了一聲,似乎有些明白了,便不再問了,自顧自地翻閱著精美的繪本。

河西地區的春季,風總是很肆意,一刮就是一下午甚至是一天,在一個傍晚,風終於停了,我外出買菜,老公準備陪孩子騎車鍛鍊,一出單元門便看到榆錢兒散了一地,老公連連說可惜了,可惜了,我很不能理解地回頭“剜”了他兩眼,便不做聲了。晚上回來看見桌上一張紙上寫著榆錢的做法:

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生吃。將剛採下來的榆錢洗淨,加入白糖,味道鮮嫩脆甜,別具風味。若喜吃鹹食,可放入鹽、醬油、香醋、辣椒油、蔥花、芫荽等作料。

煮粥。將蔥花或蒜苗炒後加水燒開,用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將熟時放入洗淨的榆錢繼續煮5—8分鐘,加適量調料即成。

籠蒸。先將榆錢洗淨,拌以玉米麵或白麵做成窩頭,然後上籠蒸半小時即可起鍋。或將洗淨的榆錢拌上面粉,攪拌均勻,直接上籠蒸熟,再放入調料。

做餡。將榆錢洗淨、切碎,加蝦仁、肉或雞蛋調勻後,包水餃,蒸包子,卷煎餅都可以,味道清鮮爽口。

女兒睡了,我也準備洗漱就寢,只見老公拿了一個鐵盆,躡手躡腳地走了出去,不一會兒又端著盆子回來了,只見裡面盛有綠油油的榆錢

,還夾雜著一些榆樹葉,對著我神秘一笑說,明早給我們娘倆做榆錢飯,我苦笑一下,去睡覺了。

第二天是個週末,在睡夢中就聽到廚房裡叮叮噹噹的鍋碗交響曲,不一會女兒跑來說,媽媽快起來,爸爸做了榆錢飯,綠綠的可好看了……吃飯時,老公感慨地說,你們娘倆是不會明白我們這些甘肅農村孩子小時候的苦難……

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空閒時,他還將他小時候和夥伴們在樹下撿榆錢的生活畫成了一幅漫畫給女兒看。望著這幅畫我依稀感覺到,老公兒時在那些晦暗的日子裡,充滿斑斕的色彩,點綴了童稚的斑斕,甚至成為了他今後人生裡最炫麗的色彩。

想想他的人生,少時物質的匱乏,千方百計地為溫飽鬥爭著,捋榆錢,挖野菜,溜別人吃剩下的西瓜皮都成了他追思童年的篇章,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前進的腳步,從一名手繪師、動畫製作人,到高校老師,人生的每一步過去後,童年有關“榆錢”的貧瘠時光卻成為了人生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許正是由於經歷了人生的苦難,才形成了人在旅途上勇於承受磨難的勇氣。

記憶童年丨又見榆錢飯

範忠手繪作品:童年的榆錢

原來,榆錢是人生的旅途上克服困難、不畏艱險的一種堅實鋪墊。

關於作者

宋喜梅 qq:408062454

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