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幸福快乐与沟通

了解自己、幸福快乐与沟通

(图片选自花瓣网)

《人类简史》第十九章“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当然我的关注点与作者不同,作者是站在整个人类史的角度来探讨人类的快乐幸福,我当然没有这样的胸怀与格局,我只关注眼前的快乐幸福,关注眼前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快乐幸福。

我以前特别喜欢说的是“人之幸福全在心之幸福,你觉得幸福就幸福,你觉得不幸福就不幸福。”

按照《人类简史》的说法,我对幸福快乐的理解是——真正的幸福快乐在于主观感受。

但是看了此书之后,其中的一个观点“快乐的关键在于真正了解自己”,特别让人耳目一新,而这又与我研究的沟通不谋而合。

因为我一直认为 ,而与自己沟通的好的第一前提就是“了解自己”。

要知道,真正的沟通高手,都是懂自己的人。

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第十九章的内容。

(1)最开始我们发现,快乐会受金钱、疾病、家庭和社群等外在条件的影响。

(2)接着又发现,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受主观期望的影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然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今天这个社会,灯火酒绿,纸醉金迷,在不断撩拨着我们的欲望,提高着我们的期望值,貌似要快乐真的很难。

(3)还有发现,快乐受生化机制的影响。

有些人生化机制天生开朗,不论发生多糟的事,还是能保持愉快;有些人生化机制天生阴郁,不管得到多大的恩赐,还是会郁郁寡欢。

所以想要长期的快乐,只能靠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

(4)又有发现,快乐在于感觉生命充满意义。

也就是说,快乐有着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想法,你认为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你认为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所以,罗曼罗兰才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然而不论是上述哪一种观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即: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

那么,问题及重点就来了,当我们认为“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时,我们也许就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快乐了。

因为,“如果我们太看重内心的波动,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每次碰上不快,就感觉受苦。而且就算已经得到快感,因为我们还希望快感能够增强或是害怕快感将会减弱,所以心里还是不能感到满足。”

还不如让愉悦和疼痛自由来去,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

所以,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反而是越强调主观感受,就越感到痛苦。

那么我们就应该,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再去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5)也许最后的发现是:快乐的关键在于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是许多传统哲学和宗教(如佛教)的观点。

以上不管是哪一种发现,都有其道理,但真正能触动我的还是“认识你自己”。

正如德尔菲神庙上的那句箴言 “人啊,认识你自己”。

它是幸福快乐的根源,也是人际沟通的起点。

因为,当一个人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高矮胖瘦,知道自己的好恶优缺点,就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自我感觉太好。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会明确目标,一路向前,不太容易在乎别人的评价和周遭的看法。

然后,你就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感受。

而当你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感受,沟通也就成功了一大步。

当然,我知道这很难。

所以,需要毕生的修炼。

那我们就共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