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二十四)

蒙古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

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曾是13至14世紀蒙古帝國的首都哈剌和林所在,反映了原始蒙古的遊牧文化和當時蒙古商業貿易、軍事、政治、宗教的發展狀況。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二十四)

哈剌和林城及城內的宮殿是結合中原漢地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建築風格,在古代回鶻民族或11至12世紀克列部的都城的基礎上規劃和擴建的。整體設計規劃,既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佈局觀念,又體現了具有北方民族遊牧生活的草原特點。哈剌和林城由外城和宮城兩個部分組成。

哈剌和林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與傳統,承載著一種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記錄了蒙古帝國盛衰的歷史,保護哈剌和林古城遺址等於保護蒙古帝國的歷史文化。做好哈剌和林古城遺址的保護與修整工作不僅對蒙古國文化遺產有著重大的意義,而且對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深刻的影響。


印度尼西亞

婆羅浮屠寺廟群

婆羅浮屠位於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大約於公元750年至850年間,由當時統治爪哇島的夏連特拉王朝統治者興建。“婆羅浮屠”這個名字的意思很可能來自梵語"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頂的佛寺”。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二十四)

後來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於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

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普蘭巴南寺廟群

建於10世紀的普蘭巴南寺廟群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溼婆神建築群。六座寺廟在同心廣場的正中間拔地而起:其中三座主寺廟飾有羅摩衍那史詩的浮雕,分別供奉著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溼婆、毗溼奴和羅摩);另外三座寺廟是為守護神靈的動物而建。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二十四)

普蘭巴南寺廟群是現今印度尼西亞境內最大、最美麗的印度教廟宇,是記錄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燦爛文化的載體。普蘭巴南寺廟群由240座廟宇組成,大部分已經淪為一堆瓦礫,但一些主要的廟宇在經歷了天災人禍的滄桑變遷後,在人們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煥發出昔日的風采。


桑義蘭早期人類遺址

桑義蘭是一片神秘的土地。1891年,一位名叫尤金的法國人類學家發現了爪哇猿人。1930年和1931年是發現更新世人類化石的重要里程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一個完整的、高4米的大象的發現震驚了整個科學界。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二十四)

這處遺址從1936年至1941年進行挖掘,發現了早期原始人類化石。後來,50種化石先後在這裡被發現,包括遠古巨人,猿人直立人/直立人,佔世界已知原始人類化石的一半。過去1,500,000年前人類聚居地這一事實,使桑義蘭成為理解和研究人類進化論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科莫多國家公園

科莫多國家公園包括弗洛勒斯島的西海岸、科莫多島、林卡島、帕達爾島和26個其他較小的島嶼。這一地區有活火山,地形比較崎嶇,以圓山為主要特點,最高海拔為735 m。這一地區的氣候屬於印度尼西亞較為乾旱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約800-1000mm。在旱季(5月至10月),每日平均氣溫約40℃。

科莫多國家公園四周環水、風景宜人,佔地219,332公頃,由兩個主要的大島及附近無數的的小島組成,科莫多公園內主要包括母貝勒林和那哥諾格森林保護區及嗚勒·母貝若克自然保護區。它作為一個民族繁衍區、生物圈保護區及世界著名的科莫多蜥蜴保護區而在一九九一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保護條目。

世界遺產名錄——亞洲其它地區篇(二十四)

科莫多國家公園內的島嶼普遍都是懸崖峭壁,非常兇險,並且僅有很小的海灣及港口:比如,普勒尤-科莫多是一個多山的島嶼,它的最高峰海拔八百二十七米,其主要部分位於熱帶草原氣候區,有著成片的棕櫚樹林和廣闊的草地;其一小部分地區位於覆蓋著落葉林的熱帶氣候區,有兩個小的紅樹林生物群落點綴在落葉林中;而另外一個主要的島嶼普勒尤·瑞因克島主要由連綿起伏的山嶺組成,其南部是海拔667米的都若山,而北部雖然都是低矮的山嶺但卻極其險峻。

無數的珊瑚礁同樣也是公園景色的一部分:和其他印度尼西亞地區不同的是,這裡的珊瑚礁受炸藥捕漁業的影響損壞相對的比較小,它們組成了水下美麗的風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