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舉案齊眉」

《後漢書》記載,東漢初年隱士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今陝西咸陽西北)。父親梁讓曾在王莽“新朝”時受封修遠候,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梁讓病死後家道衰落,昔日的臣僚、僕人卷財遠走,他母親獨自離家。東漢初年,梁鴻曾在幾個父親故交資助下進入最高學府——“太學”學習。他博學多才,崇尚氣節。結束在太學的學業後,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豬。

歷史典故“舉案齊眉”

有一次,梁鴻不小心失火,延及周圍的人家。梁鴻就一家家的去查問每家所遭受的損失,並以豬來作為賠償。有一家人嫌賠得太少。梁鴻說,“我沒有別的財物,願意為你做一段時間的工來補償。”那家主人答應了梁鴻的要求。梁鴻在這家幹活時不辭辛勞,毫無怨言。鄰家的一些老人聯合起來譴責那家主人,那家主人也開始尊敬他,並將豬悉數歸還給梁鴻,梁鴻堅辭不受,後來回鄉去了。

歷史典故“舉案齊眉”

梁鴻品德高潔,許多人想把女兒嫁給他,梁鴻就是不娶。他同縣一位孟姓家族的女兒身材矮小,又黑又壯。力氣極大,能把石臼輕易舉起來。每次為她擇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歲了。父母問她為何不嫁。她說,“我要嫁象梁伯鸞一樣賢德的人。梁鴻聽說後,就下了娉禮,迎娶了她。

歷史典故“舉案齊眉”

梁鴻為避徵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離開了齊魯,到了吳地(今江蘇境內)。梁鴻一家住在當地大族皋伯通家中,靠給人舂米過活。每次歸家時,妻子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裝飯的盤子高舉齊眉,請梁鴻進食。“舉案齊眉”後形容夫妻互相尊重。皋伯通見此情形,大吃一驚,心想:一個僱工能讓他的妻子對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是有大德的隱士。於是他立即把梁鴻全家遷入他的家宅中居住,並供給他們衣食。

梁鴻晚年潛心著述,成書十餘篇,存世遺作只有《後漢書》裡的三首詩。

歷史典故“舉案齊眉”

且聽風吟品鑑歷史,歡迎留言,點贊、評論或轉發,深表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