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一代名將戚繼光石像

對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都知道他威名遠播於東南沿海地區,但知道他鎮守薊北北疆的豐功的,就不是那麼多了: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明史·戚繼光傳》(節引)頁面截圖

而知道他的身後還站著一位量入為出、犧牲奉獻的賢惠妻子的,估計就更少了!怪不得有名人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著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

話說戚繼光微寒時,生活比較拮据,但他還是努力讀書,滿心滿意以世襲父職。他的妻子,按《戚少保年譜耆編》載,應該是戚父世交好友王南溪的女兒王氏,兩人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月成婚,其時戚繼光年甫十八,但不幸的是繼光母、父已先後離世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戚少保年譜耆編》記載戚繼光成婚情況


因第二年,戚繼光得以順利繼承了父親衛所長職位(登州衛指揮籤事),這段清貧的生活自然持續時間不長,但依實情和勢態,夫婦兩個自然是吃了不少苦頭的,這與《明史》的記載倒也是相符的:

繼光幼倜儻負奇氣。家貧,好讀書,通經史大義。

妻子看夫君為了生計操心操勞,實在疼惜不已,就暗自盤算要給他改善一下伙食,狠狠心買了一條魚。於是第二天早餐,戚繼光就吃到了一個魚頭,算是“三日初嘗肉味”,已是開了葷腥了。繼光本人原對飲食物質極不講究,也就沒有多想多說什麼;午餐時,盤中菜餚竟是一段魚尾。

對此,戚繼光再不汲汲於世俗飲食,也不免納悶,就問道:“這條魚那肥肥胖胖的魚腹哪裡去了?”

妻子回答:“沒有中間那段呢,夫君。”

“什麼?沒有?怎麼可能?”雖然心裡這麼想,雖然不太高興,戚繼光畢竟是老成練達之人,所以他並沒有發聲出來,“也許是她受不了飲食的清湯寡水,自己吃了吧。”

晚餐時,對這頓粗糠醃菜早已沒任何意外的戚繼光,竟然先聞到了濃郁的魚肉香味,放眼一看,原來,早晨、中午那條魚的“便便大腹”赫然還在,現在正在盤中騰騰地冒著熱氣,端的讓人垂涎欲滴啊!

意識到中午自己誤會了髮妻,戚繼光不好意思起來,說道:“卿自己餓著肚子不吃,卻讓我美美地吃了個飽,這讓我做夫君情何以堪啊?夫妻兩個怎麼能如此不同甘共苦呢?”

王氏神情藹然,說:“你為了讀書做學問,宵衣旰食,而我卻閒著做不了什麼來幫您。因此,讓夫君吃好一點,我哪怕是吃糠咽菜呢,這也是合乎聖人的禮教的,請夫君不要見怪!”

聞聽此語,戚繼光大為歎服,內心非常感激王氏,還把她比為賢妻的典範——東漢時能與丈夫梁鴻舉案齊眉的奇女子孟光,對她也是多加禮敬謙讓。

這就是戚妻王氏“市魚三斬”的故事。

起初,我是在民國曹繡君輯錄的筆記小說《古今情海》中看到這個故事的。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筆記小說集《古今情海》圖書封面圖片


可是,甚為奇怪的是,本書第十一卷下列的“市魚三斬”故事卻是白話文,而且有的地方語焉不詳: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古今情海》裡“市魚三斬”故事記載


於是就想到最好要找出原文,就又去搜羅明代何喬遠撰輯的《名山藏·臣林記》,可惜沒有找到原文,僅僅找到目錄: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何喬遠撰輯的《名山藏·臣林記》關於戚繼光記載的目錄

至此,這則故事還僅僅流於小道消息的“傳說”層面。就我個人來說,我很以為它是真的。於是不免不死心,不免繼續尋找史料佐證。

除了《明史》的記載,再權威可信的莫如年譜,而關於少保年譜最可信的無疑是其子戚祚國、昌國、報國、興國所編纂的這部《戚少保年譜耆編》: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戚少保年譜耆編》由戚繼光的兒子們編纂,可信度極高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這部對研究戚少保生平極為重要的資料竟讓我找到了!

上面的記載不僅印證了我以前的推測——“市魚三斬”的主角的確是少保的原配夫人王氏,更讓人驚喜的是竟然還載有這個故事本身,這就說明了故事是真實可信的。雖然《明史》不載,但不能否認它的真實客觀。

你可能沒聽過的“市魚三斬”典故:戚繼光身後也有一位“賢內助”

《戚少保年譜耆編》所載“市魚三斬”典故

所以,稱“市魚三斬”為典故,我覺得一點兒都不過分了。——僅因確有其事而已!

這個典故較為詳細地給我們刻畫了一位理解丈夫、勤儉持家、堅韌自苦、深明義禮的“賢內助”形象,也不由得讓人想到一點:戚少保最終建立的赫赫不世之功,焉得沒有這位“賢內助”的襄贊扶掖之勞?

同時《戚少保年譜耆編》上所載,除了“市魚三斬”典故,王氏還曾典當首飾,為少保置辦招待客人酒席,進一步說明了王氏之賢淑。

《大學》有言: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由個人的修身正己,提高完善學習,然後可以使家庭和睦,家庭治理得當後,自然可以推己及人,尋求治國平天下。這個邏輯,無論在何時都是說得通的吧!

《戚少保年譜耆編》“市魚三斬“原文,並不揣冒昧,加以句讀(可參看上圖,紅框內的橫線即為停頓處)

(王氏)嘗市一魚,三斬待飪。朝進首,午進尾。問有餘。曰“亡矣!”則以臑(nào)在腹而陰自奉心嗛(xián)之。暮以魚腹羞家嚴。色沮曰:”子枵(xiāo)腹以果吾腹,甘苦可無同乎?”家慈曰:“妾佚君勞,君良妾苦,禮也!”家嚴心德之,方諸孟光,深相敬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