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半個多月來,除了世界盃,一場對泰國清萊“野豬”青少年足球隊13名成員的溶洞救援行動時刻牽動著世界目光。

被困洞中18天,除了讚歎生命的頑強和各國救援隊的眾志成城外,許多人也對“探洞”產生了無盡好奇。

探洞究竟是一項怎樣的運動?又存在哪些風險?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7月10日晚上10:36,隨著最後一名救援人員安全撤出,歷時18天的泰國溶洞救援宣告結束。被困的12名球員和1名教練已全部被轉移到附近醫院觀察,預計一週內可以出院。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最後行動開始前,救援人員三手互握,展現救援決心。圖片來源:ABC

這場牽動多國、涉及千人參與的救援行動堪稱“奇蹟”。《戶外探險》採訪到參與本次救援的多名中方隊員,試圖還原更多“奇蹟”背後的故事。

這起洞穴救援的起因,要從半個多月前說起。

洪水突至,足球隊被困洞中

6月23日下午,泰國北部清萊清萊府湄賽縣一所學校的12名少年足球隊員訓練結束後,在他們25歲教練的帶領下進入坦鑾-坤南南暖森林公園坦鑾洞穴群探險。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坦鑾洞穴群位於泰國北部靠近緬甸的邊境地區。“鑾洞”意為大洞,全長超過10公里,是泰國第四長山洞,由於洞內地形複雜,為數條狹窄通道連接,至今沒有人走完全洞。圖片來源:USA News

23號晚上,一名孩子的母親發現兒子遲遲未回家遂報警。救援人員趕到坦鑾洞穴群洞口後發現多輛自行車和孩子們的鞋,還在洞穴通道內發現了他們的揹包,但並沒有找到孩子們的蹤跡。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野豬”足球隊此前也曾多次來這裡探險。圖片來源:CNN

當地23日起持續降雨,形成洪水灌入洞穴群。當天,泰國搜救隊搜尋未果,13名球隊成員被認定“失聯”。

多國搜尋,被困十天覓蹤跡

當地搜救隊員搬來照明設施,半夜3點下到深洞中尋找,24日清晨還進行了第二次搜索。但由於地貌和天氣等原因,洞穴內部分路段水流湍急,另一些地方氧氣含量較低,搜救一度中斷。

救援人員搜尋完距主洞口、即遊客入口最近的兩個未積水洞穴,沒有發現受困人員,但在第二個洞穴發現幾個揹包和幾雙鞋子。

中方加入搜救——6月28日,遠在北京的綠舟應急執委會接到泰國方面請求協助搜救的電話後,迅速召集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以下簡稱“綠舟應急”)的志願者,整理裝備準備前往泰國。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是一個民辦非企業單位(NGO),成立於2014年4月。此前參與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尼泊爾地震等大型災難救援活動,志願者3000餘名,遍佈全國各地。圖中身著黃色隊服的5名“綠舟應急”隊員從左到右依次是孟志剛、曹彩宏、王旭東、王林和杜連洋。圖片來源:王林

而前一天,另一支中國民間救援隊伍——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平瀾基金”)已抽調6名洞穴搜救專家,攜帶水下機器人、潛水設備、三維成像儀等設備奔赴泰國。後又增派2名救援人員,共8人參與救援。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平瀾基金”救援隊伍合影。圖中男性從左到右依次為張廣瑞、泰方翻譯、中方翻譯王志天、領隊王軻、譚曉龍、譚章、王英頡、龔輝、李碩和周亞輝。圖片來源:周亞輝

6月29日,長途奔波的11名中國救援隊先遣成員抵達清萊府湄賽縣的指揮中心,在瞭解基本的搜救情況後,“綠舟應急”被分配到山地指揮中心管理,參與山地搜救與尋找,任務是在山體中尋找可能達到洞穴天井和山體細縫路;而“平瀾基金”被安排進行洞內搜救與尋找。

6月30日一早,兩支隊伍分頭參與到搜救行動當中。

除了中國救援隊,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老撾、緬甸等多個國家的國際救援隊和洞潛高手也參與到此次救援中。

山地搜尋——清晨七點集合,最早下午三點收隊,有幾天晚上九點“綠舟救援”仍集結出發搜尋疑似洞口。其領隊王林表示此次他們以地面為主的搜救主要難點集中在兩方面,

一個是山區每天下不止一場雨,路很滑很泥,非常難走;而我們去的洞口都沒有正常的路,更是難上加難。同時一路我們都要拿著開山刀把粗壯難纏的藤蔓砍掉才能“鑽”近叢林,用“披荊斬棘”形容一點不為過。

另一方面,我們對泰國的山和路都不甚熟悉,對搜索造成一定困難。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此次救援“綠舟應急”攜帶的裝備清單。每名救援隊員都揹著重達二十公斤的裝備和急救物資。圖片來源:綠舟救援

從6月30日到7月3日,“綠舟應急”在4天內同泰方山地救援隊一起探了3個洞口,最深一個豎洞下探了60米,但仍未發現失蹤足球隊員的蹤跡。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綠舟應急”準備探洞。他們此次印象最深的是7月2日早晨出發前,泰國方面在現場吹奏中國國歌以表感謝,每名隊員都深受鼓舞。圖片來源:王林

水面搜尋——

另一邊,“平瀾基金”接受美、澳、中聯合行動指揮部的統一調度,配合泰軍開展救援工作。潛水員周亞輝在談到洞內任務時表示“難點重重”,

首先是潛水,孩子們不具備洞穴潛水能力;加上洞道非常狹窄、危險,有流,沒有能見度,距離又長,對孩子們和救援人員來說都是挑戰。

從6月30日開始,“平瀾基金”的隊員們早晨七點出發,晚上八九點才回來休息。在參與救援的11天裡,他們主要負責運輸氧氣瓶等救援裝備、在危險路段架設安全繩索及運輸被困人員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平瀾基金”在洞內工作。圖片來源:周亞輝

位置確認——當地時間7月2日晚10點半左右,來自英國的兩名搜救人員在距離洞口約2.5英里(4公里)的地方,發現了13名失聯人員。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世界級潛水大神John Volanthen(左)Rick Stanton(右)找到了13名失聯球隊成員。圖片來源:the Sun

一時間,世界沸騰,“搜尋”轉變為“救援”。此時距離他們失蹤,已經過去了整整221小時41分鐘

和時間賽跑,13人全部救出

泰國的雨季雨量大且漫長,雖然有人工抽水機24小時不間斷將溶洞內的積水抽出,但降雨不停,難保不會一場雨忽然將洞穴完全淹沒。

這是一場和“水”的較量,也是一場同“時間”的比賽。

確定救援方案——隨著13名球隊成員被找到並確認健康後,如何把他們安全救出洞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此時有兩套方案擺在指揮部面前:

  1. 潛水出洞。除了前述難點外,這一方案還需專業潛水人員現場教12名孩子使用密閉式全面罩,時間緊迫;
  2. 山體鑽洞。但打洞之前需要對溶洞進行精準勘探,還要在山頂修建道路,從山頂到被困點超過800米,這一方案無疑費時費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套方案是等四個月後雨季過去,洞道內水位回落,孩子們步行出洞。雖然泰國指揮部準備好了四個月的補給,但讓他們在洞中等待四個月實為保底之策。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據現場拍攝的視頻顯示,13名球隊成員身體狀況和精神面貌良好。圖片來源:CNN

7月3日,泰國指揮部確定採用方案一,即由救援人員帶領被困人員潛水出洞。

發起營救總攻——根據泰國官方公佈的數據,最終的救援行動隊伍共有90人參與(40名泰國救援者和50名國際救援者),其中包括13名頂尖的潛水員和5名海豹突擊隊員組成的精銳團隊。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從被困點到洞口近5公里的距離共9個休息點,“平瀾基金”所在的救援位置是3號點到2號點之間。孩子們由英國潛水員從9號點帶到4號點附近,由中方救援隊接力將他們帶到澳大利亞隊那裡,最後由泰國隊護送他們出洞。該示意圖僅為預想情況,真實細節救援隊員暫未透露。圖片來源:Twitter

按照計劃,潛水隊員分為兩人一組,每一組護送一名孩子離開。在需要潛水的區域,已經事先鋪設了協助團隊前進的繩索系統,潛水隊員將一前一後帶領孩子潛水離開洞穴,其中領路的潛水員綁著繩索與被救護的孩子相連,孩子的氧氣瓶也由領路潛水員攜帶,並通過管道相連,另外一名潛水員則在兩人後面護送,被救護的孩子則帶著很難脫落的全罩式氧氣面罩,全程配合潛水員即可。

7月8日上午10點,最後的營救正式拉開序幕。下午6時左右,第一位被困隊員被救出洞。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當天晚8點左右共救出4名隊員,他們隨即被醫院。圖片來源:Amapapa News

7月9日晚上7點左右,第二批4名隊員也被成功救出。

7月10日晚10點半左右,最後4名隊員、1名教練、1位醫生和3名負責照看的海豹隊員共9人全部安全出洞。

至此,這場歷時18天的救援行動圓滿結束。

探洞,深入隱秘之地

迄今為止,有五種被公認為最具危險性和挑戰性的活動:深海潛水、漂流運動、登山運動、洞穴潛水和洞穴探測。和洞穴有關的探險以其難度和高危險性佔了其中兩項。

有幽閉恐懼症或者恐懼黑暗的人,恐怕很難理解熱愛洞穴的探洞者們在漆黑深洞中探索未知的刺激和快感,但也不得不承認,探洞這項運動,對於地質勘探十分必須且必要。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在洞內深處,一座巨大的石筍震懾每位到訪的探洞者。圖片來源:BEN CHU

中國地穴探險的先鋒、重慶洞穴探險隊副隊長劉佳探過的上千個洞穴中,有很多都是帶著科考目的前往。安全返回後要繪製洞穴地圖,很多探洞成果為地質學家的研究和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參考,這種成就感是很多其他運動所不能獲得的。

前世與今生——世界上公認的“探洞”起源於中國明代探險家徐霞客。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徐霞客來到瀘西阿廬古洞,手持火把進洞探險,並將所見所聞記在了《滇遊日記》一書中。

現代意義上的“探洞”出現在19世紀末的英國,英國皇家地理學會還成立了專門機構對洞穴進行考察研究。上世紀20年代,探洞俱樂部在英國出現,此後探洞運動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興起。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在探洞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圖片來源:BEN CHU

我國的洞穴探險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探洞運動也漸漸為更多人所知,全國大部分省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洞穴探險隊”。

國內探洞,去哪兒?——探洞分為幹洞探險和水洞探險(包括泅渡和洞潛)。相比其他戶外運動,國內探洞愛好者寥若星辰。

國內洞穴集中在貴州廣西重慶等喀斯特分佈廣泛的地區。像廣東、遼寧、青海、雲南、北京等洞穴分佈較少的地區,近年來也開始吸引一些探洞愛好者前來一探究竟。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2014年6月,以桂林喀斯特(廣西)、施秉喀斯特(貴州)、金佛山喀斯特(重慶)和環江喀斯特(廣西)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遺成功。圖為一處位於重慶豐都的一處洞穴。圖片來源:BEN CHU

探洞,危險何在?——洞穴探險是一項比拼經驗甚於裝備的運動,其危險視洞穴形態有所不同。但無論豎洞或平洞,較普遍的危險點包括:

  • 落石
  • 失溫
  • 迷路
  • 洞穴水(暗河或地下水暴漲)
  • 細菌感染
  • 失足跌落
  • 設備故障及技術操作失誤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這次泰國足球隊溶洞遇險就是因為大暴雨引起地下水猛漲、堵住出口通道所致。因此對探洞愛好者而言,雨季最好遠離陌生洞穴。圖片來源:BEN CHU

為了規避隱藏的風險,探洞者應格外注意:

  1. 進洞始終佩戴頭盔,防止落石;
  2. 隨身攜帶救生毯,防止失溫;
  3. 帶足備用光源。因為在絕對黑暗的洞穴中,光源是比食物和水更重要的東西;
  4. 帶足備用電池。在陌生且地形複雜的洞穴中很容易迷路,足量的電池給探洞者留有充分探險時間。

新人如何開啟探洞運動?——豎井、天坑、水平洞穴,各異的洞穴類型讓探洞新人心嚮往之。

初識探洞,首要需要了解並掌握的就是單繩技術(Single Rope Technique,簡稱SRT),包括單繩上升和下降,這是洞穴探險的技術核心,也是垂直向下到達洞穴的進入手段。通常有較大落差的地方都要用到SRT。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上升一般使用雙上升器,即胸式上升器和手持上升器。利用一個上升器固定,另一個滑動的原理,使身體順繩子向上滑動。下降使用“STOP”或者稱為“RACK”的設備,這些設備通稱保護器。上升器、保護器和各種掛鎖又通稱SRT KIT,也就是單繩設備。為避免繩子磨損,需要設置保護錨點在路線中間。圖片來源:BEN CHU

但是單純掌握基本技術,成為一個“玩繩子的人”並不等同於合格的探洞者。

新手的第一次探洞多要從平洞開始,進入洞穴慢慢適應黑暗和洞穴內複雜的環境。如果對這些都能接受並且依然對洞穴充滿熱忱,那麼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系統學習安全相關常識,從理論層面瞭解遇到危險時正確的處理做法,還要學習地質、水文、測繪等多領域知識

之後才應該打磨技術,在理論和技術都有一定基礎時可以嘗試豎洞探險

那些沾染血色的探洞事件

在談及這次多國聯合救援行動時,劉佳在採訪時這樣評價,

這次救援“難度非常高”。因為“洞潛”涉及到“洞穴探險”和“潛水”這兩部分,在探洞和潛水兩個領域都屬於技術難度最高的層次。洞道中很多地方非常狹窄,對於揹著裝備的救援人員而言有很大的技術挑戰。

更何況這些孩子幾乎都沒有接觸過潛水,好幾個孩子之前連游泳都不會。對他們而言,能克服對水的恐懼已屬不易,更何況是遊過2公里多的漫長洞道。

成功先例——歷史上不乏成功的洞潛救援和洞穴救援案例,但論難度和規模,都無法同這次營救泰國足球隊相提並論。

2014年6月7日,洞穴專家Johann Westhauser同兩名同伴在德國Riesending探洞時不幸遇上崩塌,雖然戴著頭盔,但Westhauser還是不幸被石塊砸中,受困於3766英尺(約1150米)的地下。714名救援人員花費了11天才將他抬出豎洞。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Riesending是德國最深的洞穴,也是歐洲最險惡的洞之一,地勢極為複雜。圖為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等國聯合救援隊將Westhauser抬出洞外。圖片來源:Nicolas Armer/DPA

2010年8月5日因巖塊崩塌,33名智利礦工受困於688米深的地下。69天后,岩石上鑿出一個直徑為66釐米的救生井,33名礦工一一被從救生井中救出。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該事件2015年被改編為電影《The 33》(地心營救)。圖片為電影劇照。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2004年3月15日,6名英國探洞者在墨西哥一處地下洞穴被不期而遇的大雨阻斷了出洞的通道。在他們被困的9天裡,救援人員也曾教其潛水,最後花費9小時將他們全部救出。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由於這支隊伍中有5名士兵,且拿著普通旅遊簽證入境,墨西哥方面懷疑其“科考目的探洞”的真偽。圖為6名探洞者被救出時向人群致意。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洞難悲劇——受制於技術手段和其他不可控因素,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令人心痛的重大洞難。

2009年11月,John Edward Jones,一位經驗豐富的年輕探洞者在美國猶他州的一個洞穴中被困。當將他拉起時,救援繩索的一部分斷裂,他重跌至洞底。營救失敗使他的身體更加虛弱,第二次跌落後不久,他遇難了。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救援Jones中。他的家人和此處土地的擁有者決定,封閉洞穴入口,讓他的遺體永遠留在此處。圖片來源:Jason Olson

更久遠的1925年1月,洞穴探險家Floyd Colins在美國肯塔基州“Sand Cave(沙洞)”探險時,被一塊巨石卡住了左腿。超過1000名營救者來到此地參與救援,他們嘗試從平行方向挖出一條通道,但由於洞穴太過錯綜複雜,救援進展緩慢,Colins在堅持了19天后死亡,他的遺體在沙洞裡待了兩個月,直到一隊德國工程師成功打通了通道,才把他的遺體運出來。

13人被困泰國溶洞18天終獲救,你對探洞不能一無所知

Colins遇難的洞穴位於世界上最長的洞穴系統,1941年美國政府在此處建立猛獁洞國家公園。1917年,Colins曾在該洞穴系統發現一個水晶洞,這個水晶洞連接另外至少15個類似的洞穴,是這一龐大洞穴系統的中心。圖為FLoyd Colins生前在清理化石。圖片來源:appalachianhistory

探洞和其他戶外運動一樣,“安全”永遠第一位的。

懷著一顆探險的心踏上未知的征途,願每個人都能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