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那些渐行渐远的童年场景被岁月熬成浓浓乡愁,沉淀在每个人的心底。

对于浙江兰溪人而言,桃花坞在兰溪是个特别的存在,它承载了兰溪古城厚重的历史和兰溪人多年的回忆。

现在,这些旧景致被70岁的王恩贶老人用钢笔画的形式“复刻”到了画纸上。这组名叫《桃花坞》的钢笔画一经发布,便立马在网上走红。

桃花坞全景下↓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王恩贶老人从小就喜欢画画,十几年前,他第一次接触到钢笔画,就深深地被这种黑白艺术吸引住了。这些年来,他一直画笔不缀,不时便会勾勒一幅钢笔画作品。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2017年5月,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浙江兰溪市启动了8个城中村和桃花坞区块棚户区的改造工作,其中桃花坞区块位于兰溪老城的最南端,是该市城市核心区危旧房最集中、市政基础设施最薄弱、消防隐患最突出的区域。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王恩贶脑中的桃花坞,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的样子:弯弯曲曲的神秘弄堂,黛瓦白墙的老宅古屋,雕梁画栋的寻芳亭和本保殿,沿山坡直上的陡峭踏步……

得知改造消息的第二天,他背上相机就过去了,拍下了数百张桃花坞征迁前的照片。事实上,此时的桃花坞,已非古时的桃花坞,亦非近代的桃花坞。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而走进如今的桃花坞社区,王恩贶发现,这里各种线缆杂乱地拉扯在斑驳的墙面和破旧的屋顶间;逼仄的小巷使一些居民家中光线昏暗、地面潮湿;半新不旧的砖屋楼房穿插在一片老屋群中……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此次桃花坞区块改造将“修古复古”,既是现代城市的有机更新,也是古城兰溪的历史复苏。有的征迁户说:心中虽有对老家的不舍,不过更多的是对开启新生活的向往。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面对熟悉又陌生的桃花坞,何不根据这些照片,用写实钢笔画的形式记录下一些兰溪古城和桃花坞的风貌呢?

王恩贶想到就做。

起稿、排线、刻画,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王恩贶对着手边的照片仔细描摹着。画钢笔画讲究的是精细,有些景致在照片上呈现得不是那么清晰,这时候,老人就会停下手中的画笔,跑去现场仔仔细细地观察一番,再回到桌前继续画。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在这组钢笔画的画纸上,王恩贶老人一丝不苟的标注了画稿的名称、大小、作画时长等基本信息。其中,耗时最长的一幅作品是《桃花坞全景》,共用时34小时,而完成整组作品所花费的时间,更是花费了这位老人150个小时的时间。

年已七十的王恩贶虽然时常感到眼睛和手臂非常累,但他一直坚持在画。看到这组作品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喜爱,王恩贶老人觉得值。

他说,“我还想继续再画,留下这个城市的记忆!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其实,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都已变了面貌,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大家都向往更便捷的生活,但是心中还怀着一份对旧居的不舍,用画笔、相机记录下来何尝不是一种记忆的延续呢?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 画稿由兰溪宣传部提供

银发故事|七旬老人画笔不缀,一支钢笔画出桃花坞旧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