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昨天《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刊发

《“八八战略”成为浙江发展金钥匙》

↓↓↓

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了长篇通讯

《蓝图绘就好浙江

——浙江践行“八八战略”纪实》

文章中就介绍了海宁的好做法

“以文化人”,富而好礼成为新的价值追求

来看看《人民日报》在文章中提到海宁的节选吧~

如何让精神文明的撒播没有死角?在浙江,不但“送文化”,还潜心“种文化”——像种庄稼一样,让文化文明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农家书屋、“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化走亲”、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文化礼堂,都是“种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乡贤文化,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乡村田野。

“早有广场舞,晚有乒乓赛,每逢节假日要办民俗礼仪活动,过年还演个‘村晚’。”现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村民杨叙仙每天都和姐妹们相约,在村里文化礼堂门口的小广场上跳排舞,“要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肯定是文化礼堂”。

办好“我们的村晚”,唱响“我们的村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礼堂的特色文化活动一年到头不断档。“中国村歌之乡”江山市创作村歌近200首,1/3的行政村都有村歌。“江山如画,乡愁如歌”,还把乡土乡音、乡容乡貌唱进了人民大会堂。

背着白菜的村头妇女、扛着榔头的山乡汉子、赤足奔跑的农家孩童,在舞台上唱起村歌、跳起茶舞……这是今年在龙泉市举行的2018“乡村春晚大集”上的镜头。所有节目都由农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满溢着的农家风情、乡村记忆,让人对“村晚”和“民星”刮目相看。

“村晚”的精彩上演,不仅改变着乡风民风,还带动当地拓展全域旅游,探索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现在的浙江,“文化”大大方方走上舞台正中央,自信无比地展现魅力,发挥着经济发展“助推器”、政治文明“导航灯”、社会和谐“黏合剂”的特殊功能。

“以文化人”,孕育出了宽容、大气、文明的社会风气,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已成为浙江人新的价值追求!

——人民日报记者 王慧敏 江南

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桃园村文化礼堂举办的乒乓球赛吸引了许多村民参与

盐官镇桃园村文化礼堂自2013年建设以来,文化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海宁日报记者 杨立超/摄

“每人一把礼堂钥匙”,让村民自主管理的模式,让桃园村登上了浙江卫视。↓↓↓

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桃园村文化礼堂自主管理模式获2017年嘉兴文化礼堂最美创新举措。↓↓↓

海宁因为这件事,登上《人民日报》了!

身为海宁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起来点个zan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