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成功的80后创业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论!

李想,1981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曾先后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2013年李想带领汽车之家在美国成功上市。李想现任车和家创始人及CEO,另外,他还参与创办了电动汽车品牌蔚来汽车并担任公司董事。

他是滴滴程维、饿了么张旭豪之前的创业前辈,曾经历过四处借钱发工资的焦虑,也曾有被骂“狗屁都不是”的打击。而作为公认的80后企业家中的代表人物,李想创业的方法和心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车和家组织发展部负责人张辉曾对李想作了一次内部的「专访」,里面有很多干货,老方选了几条认为重要的,在下面一一略加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他是最成功的80后创业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论!

1)

“我没有故意在意和别人一样还是不一样,而是更关注到底什么是事实的真相,什么才是需要我们去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那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才是一个企业要去认真思考的,把真金白银和团队精力投入的地方。”

对比当前,越是在别人炒作概念、割韭菜的时候,我们就越是不要被市场的浮躁所裹挟,所以,创业必须要有定力。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或者说发现存在问题和消费者“痛点”,并能够提供解决方案,才是一个创业公司存在的价值。

“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成长速度决定了一切。”

而且,市场是不是足以维持一个规模性的赢利企业——这个市场需求有多大,决定了你的方向大小和成长节奏。

重复一遍,重点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关键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的核心竞争力。

2)

有尝试,就会有失败,遇到挫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当团队费了很多心血的SEV项目失败的时候,李想面临一个选择:

“这件事情的过程很痛苦,我们可以选择换一种好听的方式跟团队讲,也可以选择把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判断一五一十来跟团队讲,我们选择后者。我相信这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是足够成熟的。”

世上没有百分百正确的选择,不互相抱怨,也不要彼此指责,「我们永远都会有犯错的可能,认识到了,第一时间停止。出现的问题以后避免,学到的经验延续使用。」

认可现实,不继续扩大损失,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团队都非常好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继续集中所有精力去把我们的SUV项目以及滴滴合作项目做好。没有人因为这件事情产生什么怠慢,团队的心理素质让人欣慰。”

捂盖子,只会增加误解、积累矛盾,不是很聪明的作法,但这却是很多老板下意识的决定。

作为老板,最好不要被虚荣心和膨胀的被需要感牵着鼻子走。

他是最成功的80后创业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论!

3)

「我认为一个人有四个阶段的成长:第一个阶段,有些事情可以做好,有些事情做不好,我们是员工;第二个阶段,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好,也可以帮助别人把事情做好,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聚焦的都是事,这个阶段我们是管理者;第三个阶段,我们可以把事情做好,也知道为什么能做好,并把这样的方法论赋能于团队,聚焦于人,通过帮助大家的成长,让团队把业务做好,这个阶段我们是领导;第四个阶段,这个人走到哪里,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变好,这是领袖。」

这是李想创业的系统和方法论。

李想还用乔布斯的例子说明,优秀的创始人不应该是自我为中心、表现自己聪明和优秀的个人英雄,而应该成为一个利他的智慧领袖。

乔布斯被赶出苹果之前是前者,回归苹果后是后者。

这个方法论有两个层面。“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即怎么有效制定使命,价值观和竞争战略,这是极为重要的;另外一方面在个人成长上,总结我自己过去这一段的转变,并把这个转变形成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然后用这个系统来帮助团队。”

看似无形的使命,价值观和竞争战略其实是企业的原则理念,需要创始人亲自去抓细节。除非你只是想做一个赚钱的生意,不然,你就必须想明白、想清楚这些是什么。

顶尖的企业必然有顶尖的使命,如阿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毕竟,这决定了你的事业格局,也是吸引、容纳人才的必备条件。

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4)

「我从一个不断前进,有时候主动,有时候被动的人,变成了一个彻底主动的人。我认为所有和我有关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无论是个好结果还是个坏结果,都是我要承担的责任。无论多么糟糕的事情,我首先要接受它,为这个事负责,然后再去改变它,通过自己的成长去改变。我觉得这是我创业以来最大的改变。」

2008年汽车之家被小股东“逼宫事件”带给李想很大的反思和成长,事情就是这样,只有你先开始承认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你才能让事情开始变好。

这点也是小公司老板们要注意的地方,如果你没有自我反思和成长,那就会有意无意地把问题的责任推给别人,公司也就变成了一个踢皮球的游乐场,团队内部一定是充满对抗和矛盾的。

你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又岂能让员工心服口服?

当你的格局变大后,你也许会有李想这样的认知:

我说一个人的个人价值是由三个维度相乘组成的:知识 x 智慧 x 信任。

以这三个维度相乘来看每个人的价值、成就和财富,世界是公平的。如果你只有一个维度,你再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这三个维度都有非常有效的方法论。

道理很简单,当你的责任范围扩大后,你的成长空间也就更大了,你也会由此更加受益。

从这点看,有很多老板还是没有成年,像个孩子一样狭隘地二元化,认为只要是不合心意的就是错的。

一个人成年的三大标志:1、知道如何去学习成长了;2、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知道自己可以放弃和妥协什么了,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了;3、知道如何与别人协作了,共同成就,共同获利。

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他是最成功的80后创业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论!

5)

一个合格的CEO到底应该做到什么?

李想认为有三个层面:

1、是一个顶尖的战略专家,能够带领团队打胜仗;

2、是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带领团队做出最顶级的产品和服务;

3、是一个顶尖的团队领袖,把企业变成舞台,成就团队里每一个人内心中在事业上的追求。

以后的市场争夺,一定是持久战,是一个组织成长性之间的竞争。

现在还有孤胆英雄式的老板、单打独斗的企业吗?

只有组织对了,你的商业模式才会对。比如王健林做电商一再失利,就是因为他的组织模型里,人的作用无济于事。

“不是因为这些人不够聪明、资源不够,而是组织和这种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是不匹配的。最大驱动力是科技,但是科技背后的驱动力是人。这些人都没了,这个企业一分钱不值。科技时代的人,是整个生产资料的全部。”

当然组织的成长发展不是你想出来、贴在墙上就行了的,这也必须有一个落地、融合的过程。

“我觉得也不是我们说了,我们讲了,我们帮了,员工就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些东西,而是当他很痛苦的时候,遇到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用整个组织系统帮助他去解决问题,不是替代他去解决问题,而是帮助他,让他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他会变成一个受益者,能够坚持下去,也让周围的人受益。”

6)

「我讨厌个人英雄主义,我们从来不需要救世主,我也不是救世主,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狗屁也不是,我必须和大家协作。」

很多老板常常觉得,只要舍得花大价钱招几个牛逼闪闪的高手过来,就可以万事大吉,一切OK了。

如果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创业也太过容易了一点。

还要什么创新、奋斗,大家只要拼钱多少就是了:谁的钱多谁买来的人才更高级,谁的公司就越好。

但阿里、腾讯、苹果、谷歌......他们都不是靠一两个牛逼的人做起来的,而是靠一帮人以很牛逼的快速成长而建立起来的。

对于人才,李想在面试的时候会问两个问题:

1.在你的工作、职业生涯中,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内心想要的是什么?

2.基于你想要的,未来你想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明白了他的所需所求,公司只要给他提供合适的位置就好了,很多人之所以看似问题重重,不过是因为他被摆在一个不该摆的位置上、被错配了。

他是最成功的80后创业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论!

7)

「结果没问题,你可能只是不喜欢他,但不代表你不用他。也可能就是比你强的人,你可能就是不喜欢。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喜好和情绪,来影响你对每个人的本质和结果的判断。」

早在做汽车之家的时候,李想曾和同事一起讨论企业文化,当时有个同事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条: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

结果是被否决了,因为李想认为,为了赢,可以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工作,不喜欢的人不会成为我们的核心,但是仍然会和他一起工作。

“你只是愿意听好听的话,那就完蛋了,企业内会变的小人得势,强人离开。”,公司里只有一个声音,所有人都对老板说“yes”的时候,这个公司是非常危险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李想经常提到「创造101」,他表示:

我觉得「创造101」几乎是一个对于95后激励和管理的标杆。那些95后你如果再用70后、80后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是一帮比70后、80后糟得多的人。但是如果用属于95后的激励方式去管理,对于最顶尖的这些人用「王位」来激励,对于普通的人是团队的胜出来激励,没有一个95后希望自己拖别人的后腿。这样的模式下简直太可怕了,真心的觉得70后、80后竞争不过他们。如果明白我们竞争不过他们,不如拥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管理和激励90后、95后、00后的年轻人。这么一帮没有音乐基础的人,能够通过几天的协作写出非常好的曲子;一帮连舞都不会跳的人,能通过一两周的协作,跳的像Beyonce一样,太可怕了!

90后绝对会成为职场的主力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正视这一点,如今很多公司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形势了。

8)

企业不管做到多大,保持一个实事求是是原则底限,「有时做着做着就迷失了,但是回过头来还要实事求是,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我们是人就会错,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

老板的心智模式决定了企业的高度。

除了实事求是,李想表示还有一个核心就是,你得实际付出,你得真正的去付出,你得去做,你不能在那等着。

另外,李想说团队的信任很重要。

“一些管理者老是觉得团队没有判断能力,执行力很差。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瞎做判断,所以才导致执行力差。为什么不让下属做判断?他们会说下属做不出更好的判断,我说这是胡扯。只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资源,所有的信息垄断了,是通过垄断来实现的,而不是靠有效的管理。所以,我说只要能够把信息透明,把做好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权力、资源和责任完全下放,我相信所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工程师,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

“我发现很多人很信任外边的人,不信任自己的同事,这是很多企业特别荒谬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如果在外人和同事之间,我百分之百选择信任我自己的同事,不会去信任外面的人。我会去信任合作伙伴,我会去信任同事,我会去信任朋友,我会去信任亲人,但其他人呢?没有意义。我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常人难免会有因为熟悉而导致的轻视,但企业家不能如此。

最后,结果相当于一个灯塔,如果没有目标,中间的效率和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你的实力和你的结果必须是匹配的,否则你走不过去。

------

他是最成功的80后创业者之一,李想的管理方法论!

有时候,道理真的不是看年龄大小的,你看李想、王兴、程维等年轻人,他们思考的深度、对人性的理解和创业的经历,都是很多同龄创业者和中年企业家都所不及的。

因为相信而看见,因为想到而做到。

真的是这样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