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深圳却不再适合年轻人工作?

frank1997919


深圳的定位其实很明确。

高科技、金融、高端第三产业是未来城市产业构成的主要方面。

是不是这种规划似曾相识?

对,很像香港。其实,作为全球金融服务最完善、最专业、最具效率的香港,只要能够有效保证自身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即便其他的产业停滞不前(其实也不可能),他也已经有足够的资本稳定其未来以及未来的发展了。

作为大湾区最接近香港的深圳,显然也在金融服务这一个方面有着深度融合的意愿和期待,事实上,中外资本的交流在今天也依然需要通过香港(加上未来的深圳)才能够得以更具效率地实现其最关键的“资本的流通性”以及“资本流通效率”,未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国内货币开放的力度增强,深圳香港“内外分明而又内外兼修”的资本市场对接机制将成为大湾区经济圈以及由此而言向内辐射的“金融流通核心节点”。

相应的,与金融服务有关的,政府架构和体制的保障,法律服务,金融服务衍生的行业也将蓬勃发展。

当然,不占有太多土地资源、不给社会带来太多环境保护和其他负面影响之类负担的高科技产业也会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方面。

而以往那种加工型的,人力密集型的,规模集聚型的企业将会逐渐向大湾区内部转移,但是大湾区固有的金融服务,对外交流,基础设施的便利也使得这类企业只会适当转移(依然逃不出大湾区)而并非完全流失,通过合理的整合,整个湾区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结构这同样也是大湾区整体布局的规划和方向。

因此未来的深圳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就昭然若揭了。

事实上,深圳不是不再适合于年轻人,深圳的人才吸纳机制以及相应举措依然有着国内其他地方所难以比拟的力度和深度,但是人才的侧重和要求可能已经与以往不同。

正如,在大湾区的整体而言,华为向后移不过只是未来深圳的定位和东莞的定位催生的结果,对于大湾区未来的产业布局而言,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自然地,相应的人才的流向也会随之反映出来。

深圳不是不适合年轻人了,而是深圳需要更多适应深圳未来的发展及其定位的年轻人。而在整个大湾区的层面,任何的人才都是需要的,问题是你得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城市定位之间的契合点。


用户51817793979


如果深圳都不适合年轻人工作了,那堂堂中国也没城市适合年轻人奋斗拼搏了。说房价高,难道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不高吗?深圳只是近几年房价上涨快,深圳全市房价均价为58902元/平方米。

而且说深圳房价高的,根本没有考虑过深圳的人口密度有多大。深圳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5398人,房价不高点,势必更多人涌入。我这不是为深圳房地产背书,我也是在深圳工作的年轻人,我也希望房子便宜,各种生活物品便宜点。

所以,提问之前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如果是堕落消极不上进的人,到哪都是一样。如果是由于本身没文化,没能力,又耐不了寂寞吃不了苦,所以在深圳受了挫折打击,就认为深圳不适合年轻人,那真的无FUCK可说。

题主说挤地铁去上班,让人身心俱疲。拜托,你去上海、广州、北京上班,难道不也是挤地铁吗?北京的地铁是你肯定没见过,深圳的还是轻的了。深圳地铁都受不了,北京地铁会让你哭出来。

题主说,关内高房价租不起,只能租关外,拜托,如果关内房价低,都谁不愿意住关外啊,我立马退房搬到关内,深圳人口密度这么高,关内有那么多房子给你租?那关外都不要人发展了是不是?那关外的消费谁去带动?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是看新闻太少了吧?那些在北京上班的才惨,在中关村上班,住四环五环之外,甚至住到天津唐山去,然后每天五点钟起床,坐高铁转地铁去上班,每天四五个小时花费在上班路上,不是更惨吗?

还有,现在上海也是超级都市了,很多人住在嘉善,去上海市区上班,每个月都要花5000元。深圳还没有这样的事情吧?

住龙岗,去罗湖一个小时之内,去福田上班一个半小时之内;住宝安,去南山上班,也是一个小时内。

所以,在交通成本和交通拥堵上,深圳并不是最高和最严重的城市。但的确在生活成本上,是很高的城市,但生活成本高,和适不适合年轻人工作,真的没有直接关系。因为中国前十的城市,生活成本都高。


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深圳仍然是中国内地最适合年轻人工作的城市之一。

我们就拿一个最基本的数字来看,比如人口净流入数据,人口净流入是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吸引年轻人就业的重要依据。

一、人口净流入

深圳2015年人口净流入是59.98万人,2016年人口净流入同样也有50万+。基本保持每年稳步增长,也就是讲,深圳对于全国年轻人而言,仍是就业最佳选择城市,同时深圳的人口密度会进一步加大。


二、每平方公里经济产出值

深圳每平方的经济产出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宝座,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值达到9.76亿元,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这说明了深圳经济质量和活力都很高。


三、平均工资高

我们可以看2016年,全国各地城市平均工资的数据,然后比较一下。

深圳排在第四位,已经被后起之秀杭州超越,但差距不大。我们可以看到,第一阵营是北京和上海,比第三、第四的深杭高出一千多。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醒一句,如果真的厌倦了深圳的高生活成本,可以考虑其他等城市,建设内地去。

而且,深圳的工资的确已经跟不上物价和房价的上涨,这才是制约深圳发展的一个问题。以深圳的经济总量和经济产出值,按理来说,平均工资,应该与上海在同一阵营的。而至于什么挤地铁,根本不足为道。

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

虽然深圳的工资涨得慢,但深圳的发展前景还是巨大的。且不说深圳有着全国最好的创业氛围和孵化器,也是全国科技行业的中心。又正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提出,深圳在未来5~10年,仍有一个爆发期。所以仍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届毕业生和年轻人,尤其适合理工科的就业。



说点题外话:

至于想来深圳从事廉价劳动力的人,我想对你们说,烦请你们也告知你们的朋友亲戚,还是别来了。今非昔比,深圳不适合进厂打工了。深圳在进行经济转型,事实上,包括整个珠三角,都是进行产业升级,真的别来了。

我不是歧视,我只是衷心的劝告。比如深圳富士康,都有机器人取代了5~6万工人了,现在你也很少听到富士康有人跳楼自杀的新闻了。

去内地那些需要廉价劳动力的城市吧。

不要怪深圳,也别怪政府,怪自己,不好好多学点知识,不学技能,不多读书。在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被时代抛弃的人。有些年轻人,别想着进厂工作,了此残生,趁年轻,赶紧多学点。否则,会后悔的。也请你们,对你们的子女,严格一点,给他们提供一个好的条件。一定要让他们好好学习。因为中国的阶级即将固化,你们翻不了身,你的子女也很难翻身。


楚云卿


深圳确实不适合大多数年轻人工作了,这话真的没错。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985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经人推荐去了深圳华为做研发,住在离公司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房租什么的实在是太贵了。每天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就有两三个小时吧,过得十分苦恼。另外,据他说,连深圳的明星企业、超级有钱的华为都要离开深圳跑到东莞去了——在深圳的生活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吃喝住行,都逐渐耗光了一个人、一个公司的大部分收入。

另外一个朋友,是从南京大学毕业的,电子工程方面的。虽然学的是硬件,但是却是到TP-Link做的软件开发,熟悉的知道,做的是运维,主要是在Linux上做服务器开发的。他毕业几年之后,工资达到税后两万五左右,在当地也算是中等收入的程序员了,最近聊起天,整个人也是比较沮丧的,准备去杭州了。

深圳这个地方,留不住人了!

连程序员,有这样收入的人都是这样,那些普通的运营人员、底层的开发人员,刚工作没几年的后端、前端开发,还有什么可说的?

其实吧,武汉、成都、重庆、杭州,这些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也不小,而且房价、交通、吃喝的成本也没有那么高,为啥非要待在深圳呢?每天累死累活也看不到什么时候才能在这里定居下来,打个工,就好像在给别人干活一样,你说是什么体会?

超一线城市,真的是除了工作机会上的吸引,真的没有别的东西了,特别是深圳,这么一个很新的,没什么人文底蕴的城市,总是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留不住人心啊。


二进制赫克斯


为什么说互联网非常发达的深圳却不再适合年轻人工作?

深圳本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充满希望与活力。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常常去深圳,走在大街上,一股年轻的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大街小巷匆匆而过的人群,还是公司、企业里面干活的员工,以及公园广场席地而座的情侣、家庭,都是一种相当的年轻气息。

那个时候我常常感叹,难怪深圳发展这么快?如此多的年轻人汇聚在一个城市,恐怕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充满希望与活力。

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奋斗,年轻就是开放。这样的一些特征,注定会给城市的竞争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当年的深圳为何能够吸引如此之多的年轻人,当然靠的是宽松的创业环境,靠的是你追我赶的创新精神,靠的是奋斗而来的梦想成真。可是如今不得不说,深圳也开始“老”了。

“老”的主要标志有三点:一是城市也开始变得臃肿了,记得当年我到深圳时,坐车在深圳的马路上,感觉是既宽敞又通畅,如今只怕是也患上了大城市的拥堵症。照理说,一个年轻的城市应该是早有预防的。

二是房价成为了巨大的包袱,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财富,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财富,其实是阻碍创新与发展,毕竟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个拖累。

三是开放开明的精神恐怕也有了限制,随着城市的做大,自然而然就有了一些限制,当年开放的精神恐怕就会有所退步,比如对于普通群众出行、就业的一些限制,理由可能就是要追求高端,却可能忽视了,没有了“低”,哪来的“高”。

尤其是互联网发达之后,时间、空间已经不太重要,不少互联网公司开始在不同城市进行资源整合,以期降低成本或增加机会,或许就是一个信号。

如今,一些城市纷纷展开抢人大战,虽然人是抢到了,但是如何给这些人以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是不是真正的想好了?


碧翰烽



谁说不适合?如果不适合年轻人工作,难道只适合中老年人?很多在深圳的中老年人,不也是从年轻时奋斗过来的?提问中说是深圳消费水平高、房价高,工资涨幅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年轻人买不起房,难以立足,所以不适合在深圳工作,很多年轻人离开了深圳。这,是事实。但还有更多年轻人涌入深圳,这也是事实!

\n一,让年轻人离开深圳的因素

1,生活压力因素

消费水平高,房价太高,让很多年轻人想在深圳安家,融入这座城市,倍感压力山大,不堪负压之下选择离开深圳,这可能是主要因素。

2,产业转型因素

过去,深圳的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很重,随着深圳经济、社会、环境等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产业已不能适应深圳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因而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导致不少相关企业关闭或迁移,大量工人不得必离开。

3,本身技能因素

深圳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及未来产业,这对各方面从业人员在知识及业务技能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一座城市并不是全都是高端产业,都会有低端、中端到高端的完整产业链,但毕竟低端产业占比少了,普工的工作机会就会减少,不适应、不胜任别的工作,就只能离开了。


二,深圳仍是对有理想有才华的年轻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1,深圳是创新之都。深圳的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在全国是最好的。前几天发布的《深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报告》中显示,深圳“双创”综合指数位列全国首位,“双创”环境支撑指数和“双创”绩效价值指数均高居全国第一。大量年轻人才对深圳仍趋之若鹜。

2,深圳极具包容性

深圳是移民城市,绝大部份都是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各种文化和谐交融,极具包容性,生活在深圳,没有歧视。

3,深圳的"减压"政策

深圳积极实施吸引人才战略,并采取有力措施为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在未来几年,将陆逐投入970多亿元投建40多万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安居房。并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压制房价的非理性增长。

4,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充满着活力,并且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大好机遇,有理想,有闯劲的年轻人才,怎么错失这样的机遇呢?


深圳不适合年轻人工作,是不适合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奋斗精神的年轻人工作。庸才,在深圳的确很难立足。那就提醒年轻人,要发奋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才能让自己有更大更多的工作机会。如果没知识,没才能,那不仅是深圳,慢慢的,其他城市也都不适合你工作。


影子伴你


我姑且把提问中的深圳拓展至一线城市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所有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几乎都有同样的“毛病”,消费水平高,房价高,地铁人满为患,普通上班族大多居住在离办公地点很远的关外,每天起早贪黑赶地铁,挤公交,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大概这就是普通上班族在一线城市的感受,缺点都罗列的七七八八了,所以有人说深圳不再适合年轻人工作,也有人提出“逃离北上广深”的口号,理由大多雷同。

但是有没有想过,既然一线城市如此“不堪”,为什么仍有大把人挤破脑袋往里钻?

放嘴炮又不用上税

还记得那次搞得轰轰烈烈的“逃离北上广”活动吗,很多小白领响应了号召,转移到家乡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但结果呆了一段时间傻眼了,熬了没多久就受不了,还是被逼回了一线城市,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数。为什么呢?小城市房价低,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慢,但工资低个几档却是实打实的,物价水平远没有想象中的低,有的工种甚至在小城市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且在小城市有个好爹比什么都重要,不在乎能力高低,不在乎985还是211。

作为城市,时刻有新血液流入同时有其自主的过滤系统,人会用脚投票,适宜大城市生存的人自然就会留下来,不适合留下来的拦着也没用,不必过度解读人口的流入流出。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口都是不断向大城市聚集,形成一个个超级城市群,就目前来看,深圳对年轻人,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年轻人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才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徐戈marketing


市场经济才不管你是不是年轻人。也不会管你是不是读过几年书。因为这样的人,太多啦!


亲兄弟


【作者:刘老大,更新于2017年7月14日】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由于一线城市高企的房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认真审视当前就业环境,也逐渐意识到现实社会的残酷。到底选择在一线城市打拼,还是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绝大部分毕业生心里是没有底的,所以我写下了以下经历和建议,希望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对于95后的毕业生,我仍然建议在在北上广深闯一闯,这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个人的工作及生活技能也会有极大提升。

但对于安家定居,我的建议是如果觉得在一线买房无能为力,千万不要拖着扛着,认为自己还年轻,时不待我失不再来。到了一定年龄,房子的事情是肯定要考虑的,如果一线买房无望,那么请首先考虑自己省会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有能力的话尽量10年之内还清房贷,没有太大压力之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创业/工作都可,男人需要搏一把。待到小孩上学的年纪,根据各自情况可以选择举家回省会定居。对于大多数95后来讲,你们已经错过了一线城市安家的机会,不能再错过省会城市的崛起!

外地人在北上广深久居不易,除了房价高上天,难以落户、孩子上学、不能照顾父母、退休没有保障等等,这些都是毕业后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落户生根成为许多北漂、海漂的梦想。

落户生根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住房问题,随着2015-2016年房价的暴涨,直接击碎了绝大多数年轻人安家一线城市的梦,动辄500万+的房子不是随随便便都买得起的。即便榨干父母勉强买上一套,也要背负沉重的债务,待到毕业十年左右小孩上学+各种培训+赡养父母+重大疾病等问题爆发的时候,很可能将面临无能为力的状况。亦或者,买个老破小,或者买个远郊房,这将失去很多生活的意义,每天上班疲于奔命,没有一丁点生活质量的生活只能叫生存!

对于毕业生来说,判断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定居生活,首先要考虑的是薪资与房价比,这是最好也最直接的判断方式,在一线你需要花费6-10月工资换来一平米的房子,而在二线省会城市,基本3-5个月就够了,而拿一线城市的薪资买二线城市的房子,基本上1-2个月薪资买一平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有能力的可以买核心核心核心地段,你会发现房价原来也不过如此嘛。

房子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无从谈起。基于目前国情,95后落户各自省会城市,极可能是绝大部分在外游子落户生根的最优选择。

虽然有很多无奈,但这也是现状下的实情。你绝对想不到10年后你家乡的省会城市会发展成什么样,将来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选定一个城市,以最快的速度扎根、落户、结婚、生子、干事业、赡养父母,这条路应该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如果真的看进去了,你们将来会感谢我的,过来人的经验和教训,值得95后用心思考!深思深思深思!

笔者对上海比较熟悉,拿外地年轻人在上海买房举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场景设定:

(1)95后年轻人,单身,男,已拿到上海户口,首套房,无贷款记录,时间2017年7月份。

(2)2005年以后建的二手房(如果能接受80/90年代的老破小,地段可以稍微好一点点);

(3)近郊房(除非是工作地点在远郊,否则在奉贤、金山等地买房完全住不了,每天上下班4个多小时在路上大部分人也不会接受);

(4)80平米小两房(太小实在是不好接受,小于60平可自行脑补鸽子笼,60平以下单价基本5万+,户型小的单价高);

(5)挂牌价350万以内,单价4.3万+/平(这个价格已经非常非常低了,再低基本跟出上海没多大区别了);

(6)税费+中介费用基本在20万以上,这部分费用基本都是买家承担,加起来总价约370万。(目前上海普通住房的认定标准:低于同级别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内环线以内的低于450万元/套,内环线与外环线之间的低于310万元/套,外环线以外的低于230万元/套。我们设定的这套房位于外环以外,但价格高于230万,属于非普通住宅,税费较高,没办法,低于230万的基本没有,即便有也看不上。)

下面计算一下(考虑到月供能力,这里按做低贷款总价方式来算,即假设网签230万核价通过):

贷款(230万的6.5%):约150万,

首付(含税费+中介费):约220万,

公积金+商贷(60+90万)组合贷款30年,等额本息每月月供约7100元。

(另外一种方式是按总价350万作为基准进行贷款,首付会低一些,但是税费和月供会更高,月供约1.1万+,具体可综合评估,这里只是大概估算。)

这个配置基本算是按非常低的标准来核算的,即使是这样,能一次性拿出220万+付首付的家庭有多少?预计90%的人都望而却步!

而且这还仅仅是非常低配的标准,已经是比较偏僻的地段了,地段再稍微好一点,300/500万+的首付比比皆是,请自行脑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370万,在二线省会城市,可能已经够买两套中心城区的两房了,一套自住、一套给父母或者出租,何乐而不为呢?


用户3574126775


不光是深圳,还包括北上广


房价越来越高,物价越来越高,房租婆就够折腾你的了,还有更多的城市压力问题,


漂着在大城市,最大的好处回到家乡吹吹牛皮,


然后呢,年后又回到了苍蝇居或是蜗居,天天吸着PH2.5,堵车堵到心痛,各种成本高


所以,孙洪鹤这货认为:如果你想创业,最好的就是打包回到家母身边,回到家乡,在当地选择优秀的大农业特色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一部手机,开始你的创业,


孙洪鹤这货在老家有一套独立的小院,院里内种了葡萄和花植,环境特别好,在乡下开车,真是享受呀,一不堵车,二不会惹气,下地里采农村的土特产,纯绿色环境,没有PH2.5,如果我儿子不要北京上学,我绝对地选择回家乡。


年青人多好呀,没有家庭负担,又没有像我们这样托家带小的,回当地创业,保持良好的心态,别太心急,也别太把目标定的特别高,放弃一年千万的欲望,你一年赚个几十万还是可以实现的。


很多人说打工,工作好找,但事实证明:80%的漂着的年青人只是漂着,“根本不会游泳”,更谈不上创业,流水线的工作,磨灭了人的斗志。


孙洪鹤这货还是一句话:如果漂了几年仍在大城市混不到房子和没有稳定的平台,那就马上果断地回家乡创业吧,那里是最大的机会,回去,回到越土的越偏的地方,机会可能就越多。


当地有绝对的产地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和当地的资源,带领家乡人互联网创业,比你在大城市漂着,要么给人当孙子,要么当骗子强多了。


孙洪鹤这货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也欢迎关注我这货。


孙洪鹤


谁说深圳不适合工作?深圳是适合工作,但是不适合大多数年轻人安家!我去深圳的同学朋友,基本都是打算在深圳赚钱,然后在省城买房,后面再调工作回省城。毕竟,深圳的工资,拿来买省城的房子,比较轻松!但是深圳的工资,拿来买深圳的房子,呵呵……除非是精英中的精英,或者运气好,或者家里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