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下堡坪:慢游九山

城市的每一個縫隙都塞滿了光線和聲音

它們在空氣的顆粒中跳躍

跳落了一地的塵埃

其實那是時間燃過的灰燼呢

忽爾就又淹沒了一個春天

在四月的首尾驚覺

恍惚前日到鄉間是一趟逆行

車窗裡輕輕緩緩的,

都是風掀著日曆的聲音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地點

宜昌夷陵下堡坪鄉九山村

時間

2018年4月中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九山村坐於下堡坪鄉南門,下堡坪則位於夷陵正北偏西。

從靠東的312省道經霧渡河鎮左進,或是走西側的沿江公路過蓮沱村右轉,城區到達下堡坪鄉的距離都在70公里左右。

還有一條翻山鄉村路更近一些,從黃花鄉的小峰河村上山,只需三十公里。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從地形圖上看,下堡坪鄉是距離城區最近的,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地,夏可避暑冬能賞雪。

且山高處多有溪流坪地,人們臨水而居,耕種在沃野。

因其獨特的地勢,自古就是峰頂紮寨,峰腳自給的兵家駐營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諸多傳說和遺蹟,將歷史長河裡的一段段崢嶸歲月,凝結成一個個小地名,任後來人戲說品評了百轉千回。

“民間故事之鄉”的美譽絕非虛名號稱,下堡坪的一山一洞,一石一樹,有名即有史,以致於她會說,我有故事,就怕你酒不夠。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九山之名源自九座山,分別是神雞寨、楊名山、映紅山、鐘鼓寨、八石臺、蜂籠寨、雞公山、雲臺山、石人山。

要分別將這九座山的故事說全,那得出個大部頭,若加上洞、灣、坪、埫、河之類的,長篇連載也未必夠。

四月中的那天,天氣甚好,城區內略顯溫熱,而城北之上的山村裡,卻是淨藍的天空下,清冽的陽光中,浸潤著的微微涼。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從人間四月芳菲盡的城邦,到漫山杜鵑始盛開的山鄉,我們一路逐春而上,逆行於時間的陣列,周遭漸慢,人心漸愈。

午前到達九山村委會所在地,小地名叫作白竹坪,就在207縣道邊上。

這裡的鄉村壁畫在之前的圖文中有專門分享過,較之別處,景與畫之間這裡更為貼切,和諧,豐富和精萃。

白竹坪的地名故事說來話長,還是等朋友們親來一聽吧。到村裡的農家樂裡安坐,邊吃這裡的天麻特色餐飲,邊聽傳說故事,津津復津津,何樂不為?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村集裡農家樂都是標準化特色化的開辦,我們吃過美琳農家樂的香椿野韭和臘排骨,就往山上尋訪。

路過鐘鼓寨,問候了三十幾棵古松樹,照片上看不出它們的偉岸,若是剔去了叢間灌木,秀出松群傲骨,此地定有仙方寶剎的韻味。

古松樹下,白牆黛瓦的傳統民居,大同之中的小異是大門,竟有一層鏤空的外門,民間智慧和技藝,讓人讚歎。

院前敞闊著一方坪田,種茶,峽江一帶都是種茶,下堡坪的“秀水天香”是綠茶界的十大魅力品牌之一。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茶田中生長了一畦毛蠟燭,鴨鴨採了一根,想要完整的帶回宜昌,就捏在手裡舉著,我卻默默地為她倒計時。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果不其然,在我們去往蜂籠寨鄭家洞子的路上,不過兩三公里,因為沿途的山色太美,她只得棄了毛蠟燭,一路拍個不停。

鄭家洞子位於三百米高的絕壁正中,是九四革命暴動遺址。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從山腳,其實這個山腳已是山脈之頂,海拔1200多米,確切應該說是聳峰之腳。

從這個峰根下爬到鄭家洞子,有兩個當初用於防禦的寨門,沿崖邊砌著一米寬的工事,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當年六十餘名革命先烈在這裡英勇就義,留下了為信仰奮鬥犧牲的精神志向,供後輩們緬懷傳承。

如今我等能閒情逸致的鄉村環遊,是因為有無數前人擔當了家國興亡。

站在高處,指點春光,我想我們可以告慰先靈:山河依舊,國泰民安。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在鄭家洞子所在的蜂籠寨附近還有很多山洞,比如肖家洞、李家洞、鷹子洞、仙符龍洞等,各有傳說和風景,有機會再去探訪。

蜂籠寨往東數里就是雲臺山。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雲臺山曾因山頂雲臺觀而人氣鼎盛過數百年,後來是在這近半世紀中,幾盡湮滅。

照片中的崖頂,形似兩隻對望的獅子,中間一凹,號稱“王座”。

心生狂念,且容我上此一坐!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從峰側繞上,小路幽緩,可信步拾級。

沿路邊多的是崖屋和寨門,石牆、土壁、洞井和城壘,除了土木石,再無多的言語,再無多的痕跡。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有多少成王敗寇因這裡沉浮,有多少信男善女打這裡往來,有多少離合聚散從這裡生滅,有多少過去未來在這裡守望。

守望著歸客遊子,來這裡提示沉默的謎底。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上頂的小路正在砌成健步道,不是用水泥,而是就地取石塊,由工匠們鋪成石板小路,可免土路泥濘溼滑。

修路的王帥哥帶我鑽裡林間羊道,遇一狗洞大小的迷你隧道,只得蹲地爬過。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不過十幾二十分鐘就到了崖頂,爬上一個獅子頭坐看山川,果然有江山在我腳下的豪情洶湧。

但是,鄭重提醒,在未裝護欄之前,請朋友們勿試,畢竟腳下是百丈懸崖。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坐看雲起,臥聽風生,天地之間,渲染著由遠及近,由深至淺的綠。

綠間紅黑的良田,是如梳子梳過般田壟,正在靜候著玉米發芽。

峰下的百年古宅,翠樹環繞,枝葉婆娑間可見那四合院的天井,仍在吞吐著春光。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其實這形似雙獅子的崖頂,並非是雲臺山的至高處。

獅頭之側是山峰的平脊,生長著喀斯特的小石林,大約兩百畝見方,順著步道正在修葺,以後會是個乘蔭休閒的所在。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類犬類雞類物的石灰岩,在這一方平脊的樹林間星落棋佈,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取似,只等你來發現,或者命名。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從這些可愛的石林中繼續上行不遠,就是雲臺山的高地,雲臺觀遺址所在地,海拔1300多米。

始建於元朝末年,1374年又由嶽州道人潘俊亮募捐修建,乃成法場大觀,信客雲來。

後至1628年,一個叫朱宿的人在此建寨稱王,被李自成部將圍困五年而敗。

歷經重修,最晚曾在1922年修葺,最後的最後麼,被砸毀了。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王帥哥介紹說,有一口千斤重的大銅鐘,當年由武當山飛來,後來被人推下了懸崖。

如今遍地散落著建築條石,與草棘為伍。

一聲嘆息。

然而,存在即是意義,不管是以哪種形式存在,繁華或衰敗,總是有它的因由。

不管未來會如何,在當下尊重它的存在和存在的因由,並未它謀取更理想的存在,才是最客觀的態度。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站在雲臺山頂,極目四野,疏天淡雲下可見三縣五鎮的山際線,隨著夕曬的光跡逐漸隱沒。

簿靄升騰,九山轉寂,我們也該回城,近在咫尺的玉石洞,神秘天坑,也只有下次再來看看了。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下山的路,跟大地親近,在山林穿行,即使走上一天,也不會覺得累。

讓我們,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說,慢慢地,生活。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若你想去質樸清淨原生態的山村,呆鳥推薦九山村或下堡坪一兩日遊。

去九山村採茶,登雲臺山,探古兵寨,燉一鍋天麻雞,喝一壺包穀酒,聽一聽那些故事。

部分農家樂如下:自去可聯繫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夷陵下堡坪:慢遊九山

四五月推薦線路:

宜昌----黃花上高速或312省道----霧渡河進下堡坪-----九山村看鄉村壁畫體驗採茶----農家樂午餐----上雲臺山遊玩-----到天府廟谷德山莊晚餐住宿----次日到馬宗嶺清泉山莊垂釣午餐-----經杜家坪村下小峰河(也可從南邊村下來順道看看南邊古民居)可回宜昌。

預計公里數150公里以內,消費兩餐一早一住200元左右每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