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明天就是高考了,全国学子寒窗十年,就是为了在高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从而获得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当然,高考是一条重要的路径,但不是唯一的,历史上也有一些人,虽然科举失意,但同样通过其他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柳永。柳永的词大家都很熟悉了,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据说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划去柳永之名。 还有一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唐伯虎。明代弘治年间,唐伯虎与同乡徐经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徐经花事先买通了当时的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试题目。而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学的自信,到处宣扬自己一定会高中。结果会试进行以后,有人告发唐伯虎跟徐经作弊。一查之下,程敏政被关进了监狱,唐伯虎和徐经等也被捕入狱,贬黜为吏,此后不得再参加科考。

此后唐伯虎终身不仕,在书画、诗文上均有很高成就: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金圣叹。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批注的《水浒传》、《西厢记》等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受到广泛推崇。金圣叹曾经考过三次科举,都由于他离经叛道的个性而落榜。

第一次参加考试,题目是“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出自《论语》,金圣叹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原因,金圣叹回答:“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于是落榜。第二次,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题目很玄乎,金圣叹也有办法,他在试卷上写了39个“动”字,因为孟子说过“四十不动心”,那四十岁之前都会动心了。第三次,题目是“西子”,金圣叹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弄得考官哭笑不得,只好说:西子是来了,但你的秀才溜了。考了三四次,最后才考上秀才。

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蒲松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大家都很熟悉了,是我国优秀的古典短篇志怪小说。蒲松龄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但此后,蒲松龄的好运气好像用光了,屡次乡试皆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也是很惨了,71岁在古代算是高龄了,蒲松龄可算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

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还有一位,黄巢。据说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后来,黄巢揭竿而起,史称“黄巢起义”,据说黄巢起义杀了八百万人,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加速了唐王朝的覆灭。

高考不一定决定命运,这些人都曾科举失利,最后都名垂青史!

当然,虽然科举不顺也可能获得成功,还是希望各位在高考中发挥顺利,全上9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